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帝内经·经筋(2)原文

来源:画鸵萌宠网
黄帝内经·经筋(2)原文

经筋(2) 【原文】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千[1],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顺,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瘸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颊,且饮美酒,啖美炙肉,不饮酒者,自强也,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日季春痹也。

【提要】本段论述足阳明经经筋的循行路线、所主疾病以及治疗方法。

【注释】[1]骨干小腿骨。

【白话解】足阳明经之筋,起于足次趾与中趾之间,结聚于足背上;斜行的一支,从足背的外侧向上至辅骨,结聚于膝外侧,再直行向上结聚于髀枢,又向上沿着胁部络属于脊柱;直行的一支,从足背向上沿胫骨,结聚在膝部;由此分出的支筋,结聚于外辅骨,与足少阳的经筋相合;其直行的支筋,沿辅骨上行,结聚在大腿部,并结聚于阴器,又向上行,散布在腹部,上行至缺盆部结聚,然后上行通过颈部,环绕在口的周围,再汇合于颧部,向下结于鼻,从鼻旁上行与太阳经筋相合。太阳经的小筋网维于眼的上胞,阳明经的小筋网维于眼的下胞;另一条从颧部发出的支筋,通过颊部结聚于耳前。足阳明经的经筋发病,可见足中趾、胫部转筋,足部有跳动感并有强直的感觉,伏兔部转筋,髀前肿,癞疝,腹部筋脉拘急。向上牵引到缺盆及颊部,突然发生口角歪斜,筋脉拘急的一侧眼睑

1

不能闭合,如有热则筋脉弛纵眼不能睁开。颊筋如果有寒就发生拘急、牵引颊部而致口角歪斜;有热则筋脉弛缓、收缩无力,发生口部歪向一侧。治疗口角歪斜的方法,是用马脂油涂在拘急一侧的面颊上,以润养其拘急之筋,再以白酒调和桂末,涂在弛缓一侧的面颊上,使筋脉温通,然后再用桑钩钩住病人的口角,以调整其歪斜,使其复位。另外,用桑木炭火放入地坑,坑的高低以患者坐位时,能烤到颊部为宜,同时用马脂温熨拘急一侧的面颊,令患者喝一些酒,吃些烤肉之类的美味,不能饮酒的病人也要勉强喝一些,并再三地用手抚摩患处,以舒筋活络。其他病的治疗,可应用燔针,以疾进疾出的手法治疗,针刺的次数以病愈为度,以疼痛的部位为针刺的穴位,这种病叫做季春痹。

【原文】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1]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日孟秋痹也。

【提要】本段介绍足太阴经经筋的循行路线、所主疾病以及治疗方法。

【注释】[1]辅骨即腓骨。

【白话解】足太阴经的经筋,起于足大趾趾端的内侧,上行结聚于内踝;其直行的支线,向上结聚于膝内的腓骨,沿股内侧上行,结聚于髀部,继而结聚在前阴,再上行至腹部,结聚于脐部,沿腹内上行,然后结于两胁,散布于胸中。其行于内侧的一支附着于脊柱两旁。足太阴经的经筋发病,可见足大趾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疼,股内侧牵引至髀部作痛,阴器象扭转一样拘紧疼痛,并向上牵引脐部及两胁作痛,进而牵引胸及脊内作痛。治疗本病应采取燔针,用速刺疾出法,针刺的次数以病愈为度,以痛处为针刺的穴位。这种病证叫做孟秋痹。

2

【原文】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瘼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日仲秋痹也。

【提要】本段论述足少阴经经筋的循行路线、所主疾病以及治疗方法。

【白话解】足少阴经的经筋,起始于足小趾的下方,然后进入足心,行于足的内侧,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再斜行向上,至内踝之下,结聚于足跟,向下与足太阳经筋相合,向上结聚于内辅骨下方,在此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向上沿大腿根部内侧结聚于阴器,再沿着脊柱旁肌肉上行至项部,结聚于头后部的枕骨,与足太阳经筋相合。足少阴经的经筋发病,可见足心发生转筋,且其经筋所经过和所结聚的部位,都有疼痛和转筋的证候出现。足少阴经筋发生的主要病证还有痫证、抽搐和项背反张等。病在背侧的不能前俯,病在胸腹侧的不能后仰。背为阳,腹为阴,阳病项背部筋急,腰部向后反折,身体就不能前俯;阴病腹部筋急,使身体向前曲,就不能后仰。治疗这种病应采用燔针,用速刺急出法,针刺的次数以病愈为度,以痛处为针刺的穴位。病在胸腹内不宜针刺的,可熨贴患处,加以按摩导引以舒筋脉,并饮用汤药以养血。若本经的经筋反折纠结,而且发作次数频繁,病情很重的,往往是不治之证。这种病称做仲秋痹。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