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Aug.2014 第35卷第4期 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Vo1.35 No.4 论现代诗的音乐性 ——兼论诗歌的技术性问题 吴 圣 刚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现代诗歌自身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歌精神的孱弱,二是诗歌技巧的退化。没有规矩不成 方圆,没有原则、规范、法度、秩序就没有评判的标准,没有言说的依据,当然就难以体现出存在的合法性。中国现 代诗的发展至少应遵循以下规范:一是诗意必须明晰,意境必须深邃;二是语言必须节约、凝练、精粹、讲究,成为 “诗的语言”;三是结构避免松散,必须紧凑;四是诗体形式和内部(精神)构成和谐,节奏突出,韵脚明显,韵律婉转, 能诵能唱,音乐性强烈,具有内外兼具的冲击力。 关键词:现代诗;音乐性;技术性 中图分类号:1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702(2014)04--0066--05 谁都知道,现代诗遭到了现代人的冷落,滑到了 尽可能短促;在表达功能上以抒情写意为主,而不以 现代生活的边缘,诗人无奈,作家无奈,文化精英无 叙事见长。由此形成诗歌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诗 奈,整个社会无奈。而且有关诗歌的尴尬事件时有 歌与现代诗歌最重要的区别是,无论是四言、六言还 出现,譬如“梨花体”、“裸诵事件”,以至2010年官员 是五言、七言,古诗大多讲究诗句的严整,韵脚的分 诗人车延高的诗集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立即就 明,节奏的整齐一致,而且律诗、绝句的诗句的数量 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羊羔体”,这些无不携带着对 也是固定的;而现代诗对诗句的长短、数量没有明确 现代诗歌的不屑与嘲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 的要求,因此显得自由、活泼。但是,古诗和现代诗 诗的国度,为什么在一个倡导物质发展、文化振兴的 体现的都是诗的文体形式,因此诗的本质还是一致 时代,诗歌遭遇如此的窘境?不可否认,原因是多重 的。 的。但是,以一种客观的立场评价现代诗,诗歌自身 诗歌之所以语句短促、句句成行、分节分阕,盖 的原因肯定是主要的症结。 因便于诵读、咏唱。语句短促,读起来铿锵有力;句 现代诗歌自身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句成行,节奏分明;节阗划分,停顿歇息有致。所以, 诗歌精神的孱弱[1 ,二是诗歌技巧的退化。诗歌精 中国古代不仅有诵诗的传统,更有唱诗的传统。无 神关乎诗歌理想、信念追求,诗歌技巧关乎诗歌的技 论是诵诗还是唱诗,说明诗这种文体形式的艺术适 术含量、表达能力和影响力。而音乐性又是现代诗 合于吟诵和歌唱,说明诗的文体结构、文体形式具有 歌技术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适合吟诵和歌唱的内在规律,即诗内在地存在着音 一、诗歌的技术性要求 乐性的特质。中国古代诗与音乐同源,所以,诗名之 为复合词诗歌。诗歌的基本特性是韵律和节奏,而 诗歌是一种有自身显著特征的文学类型。在文 韵律和节奏也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音乐性 本形式上是句句成行,若干句成节、成阕,节阕成章; 就是诗歌的本质特征,诗歌之为诗歌,音乐性就是技 在语言和旬式上,字词简洁、凝练、含蓄、多义,句子 术性要求。 收稿日期:2014一O4—24 作者简介:昊圣刚(1962--),男,河南遂平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文学研究。 第4期 吴圣刚:论现代诗的音乐性 67 何以如此强调诗歌的音乐性、技术性?核心就 是突出诗歌的本质和特性。诗歌不同于小说、散文 二、现代诗的音乐性问题 诗歌到现代转变为自由体之后,语言、节奏、结 构、体式以至篇章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诗 首先突破文言改为白话,语言更接近于口语。其次 等文体,不具有充分、细致的叙事能力。诗歌是一种 高度精粹的语言艺术,所谓“诗的语言”,即表明诗歌 语言的高度凝练、高度概括、丰富多义,具有无限的 张力。小说是通过人物、故事、情节等曲折的叙事而 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散文则是通过发散性的铺张展 现其表达功能的,诗歌的力量主要来源于语言的冲 击力和感染力。诗歌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它是诗 是格式突破了旧体诗的束缚,语言和结构更加灵活。 第三是节奏和韵律不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在时有 时无中流于疏淡。所有这些使得现代诗平白、增长、 松散,以至散文化。 人以语言为材料,以想象为图纸建构的艺术大厦。 因此,诗的语言既不同于口头语言,也不同于散文、 现代诗的这种变化为现代诗的创作降低了门 槛,为现代诗的普及和繁荣创造了条件。更多的人 都有可能成为“诗人”,诗歌似乎不再具有高深的技 巧性,语言不再需要那么精致,结构不再需要那么紧 小说等文体的语言,它需要在自己的语言建构中,构 筑意象,体现出韵律,标明节奏,达到语言流畅、婉 转,诗意和谐、幽远。朱光潜认为,“韵的最大功用在 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穿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 它好比贯珠的串子,在中国诗里这串子尤不可少。” “中国诗的节奏有赖于韵’,[ ]2。卜柏 。 毫无疑问,诗歌在各种语言文本中是一种最高 凑,韵律和节奏不再需要那么分明,“诗人”不再需要 精通四声、平仄、韵脚等,现代诗歌成了作者凭着感 觉自由流淌的语言呓语,除了分行之外,语言与其他 文体的语言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诗的技术性要求 彻底放逐,更多的人们加入到写诗的行列,以至于诗 歌也成为非常大众化的语言游戏。 诗歌的大众化似乎与向民歌学习有关。然而, 民歌虽然语言较为平白、通俗,语音、语调、顺口、押 艺术的语言建构,语言在这里不仅是建构诗歌艺术 的建筑材料,更是诗歌内外的装饰材料和各种功能 发挥的功能材料。譬如诗的音乐性,不是外在地为 诗歌配制的音乐,而是由于选择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通过组合搭配让诗歌内在地具有了音乐性。中外诗 歌音乐性存在相通之处,但汉语是一种音义结合的 语言,通过语言产生乐感更具有优势。汉语同音、同 义字词多,语义丰富,且有声调的变化,在语言的排 韵却比较讲究,所以,民歌往往朗朗上口,朗诵、咏唱 皆无障碍。朗诵、咏唱是诗歌的基本特性,是诗歌产 生艺术魅力的途径之一。诗歌文本短小玲珑,语言 文字有限,不可能把诗意铺排在无限制的文字中,必 须让有限的文字发挥最大的效能,让诗歌的语言具 有最大的冲击力、穿透力。诗歌语言的冲击力、穿透 力从哪里来?首先是语言的表意能力;其次是朗朗 上口,便于诵读;第三是节奏明快,和谐婉转,便于记 忆。这三个方面都指向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建构能 列组合中,语言序列、语言形式的组合方式就潜存着 更多的可能性。同一种意象、意义表达,诗句、节阕 可以长也可以短,可以硬朗也可以婉转,可以沉郁也 可以激扬,可以急促也可以舒缓,可以突兀也可以韵 圆,就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马致远的 小令《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力,其中朗朗上口、节奏明快、和谐婉转所体现的即 诗的音乐性。譬如河南民歌《放风筝》“二月里,刮东 风,姐姐领俺放风筝。放蝴蝶,放蜻蜓,四方蛤蟆尖 肚蜂。还有一对鸳鸯鸟,放着放着姐脸红。”[3]语言 虽然平白,但非常精炼,比兴手法得体,诗意含蓄,最 重要的是,每一句都很顺口,节奏明快,和谐押韵,无 论是音乐专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随意配上曲调都能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语言 的可能性和张力可以无限地延展。这是一种高超的 语言技能,并非人人具有。所以,诗歌是有技巧的,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诗人的。 诗歌的技术性乃诗歌的内在规定性,亦即诗歌 够咏唱出来。而在现代诗歌中却很难看到民歌的这 种特点。 文体的规格或标准,达不到这种规格和标准就不具 备诗歌的质量,就失去了命名诗歌的基本条件,也就 失去了“诗歌市场”准入的资格。所以,不是所有的 语言文本都能够称之为诗歌,必须维护诗歌的基本 品质,不能把诗歌泛化,更不能以诗歌的名义把泛化 的文本都装进诗歌的筐里。 现代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了规则,失去了自 律。如果我们不在中国古代的诗论、诗学中寻找些 记忆,我们还有现代诗学、诗论吗?现代学者朱光潜 的《诗论》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结论。中国古 代诗论是建立在古代诗歌实践、诗发展本体基础之 68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5卷 上的,而现代诗是在颠覆了古代诗歌内在秩序之后 的标准,没有言说的依据,当然就难以体现出存在的 产生的,显然中国原有的诗论不可能成为现代诗的 合法性。怎样建立现代诗的规范?回到中国旧体诗 基本自律原则,现代诗也不会自愿回归这一“窠臼”。 的规范断然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代诗与 现代诗既远离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规则,也丢掉了中 旧体诗在演变中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现代诗的文 国民歌的某些传统。在没有基本法度环境中发展的 体特征,有借鉴、有选择,体现发展的眼光确立现代 现代诗就只能是完全“自由化”的,谁想怎么写就怎 诗的内部原则和规范。 么写,我就是法度,我诗即法度。任何一种存在如果 首先必须确立现代诗体的基本原则。诗歌不同 没有人们认可的基本的法则,它存在的合理性就必 于散文。诗歌和散文在文体功能上均以抒情为主, 然受到质疑。然而,谁能给现代诗制定一套秩序和 但诗歌和散文在文体特点和文本形式上差异明显。 法则?譬如,我们姑且认可现代诗句子的长短和节 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散”。散文的“散”表面看是文体 阕的多少由作者自由设定,但对于诗句后面是否连 结构上的散,实际上也存在着内质和精神上的散。 缀标点符号这样一个基本的语法问题,目前没有人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乃总体而言,具体而言,“神”也 能把它界定清楚,所以,在现代诗中,有标点的诗和 存在散的症候。因为散文字词的更为自由化组合, 无标点的诗共存,不知道究竟孰是孰非? 语言的铺张,导致段落的分化,结构的松散,而语意、 现代诗的音乐性就是在“自由化”的进程中丢失 诗情、文思是蕴涵在语言、段落、篇章之中的,所以, 的。完全“自由化”的现代诗,语言的筛选不再进一 散文的“神”散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神“散”甚于形 步雕琢而趋于精细,字词的组合缺少粘性而平白、松 “散”,形散是文本形式的差异,神散是文体特点和内 散,由于标点符号的缺失导致节奏紊乱而不明晰;一 质的差异,从根本上说,形质是统一的,诗歌与散文 般诗中都没有统一的韵字,因而就不可能形成贯穿 文本形式的差异就是文体特点的差异。因此,形式 诗中的韵律,诗中也就缺少了连接全诗的“串子”,诗 上的差异不是最关键的症结,内质的差异才是根本 的结构的松散成为普遍现象。不仅如此,现代诗语 的区别。所以,诗歌结构紧凑,节奏突出,诗意凝练、 言的涣散、节奏的隐逸、结构的松散,还可能导致意 集中,散文结构松散,节奏缓慢,神质铺张。至于散 象、意境、诗魂滑落,最终成为地地道道平白的文字 文诗,是人们试图在诗和散文之间制造的一个“混血 组合而失去诗的价值。这时,诗歌不再耐读,更毋庸 儿”。散文诗除了力求文字、篇章节约短小之外,既 说咏唱,读诗的感觉如同蹦豌豆,诗的和谐、婉转、气 不具有诗的韵律、节奏,也不具有诗的凝练、集中,因 脉绵延的韵律难以寻觅,语言及其诗意软弱涣散,语 此,散文诗不是诗,它仍然是散文。 言的张力和冲击力越来越孱弱,诗的质感和力量就 诗歌与小说有着巨大的差别。小说虽然也表达 难以产生。 情感,甚至也在某种情况下抒情,但小说主要是通过 现代诗的问题当然不只是音乐性的缺失,还有 故事、情节、人物及其活动的描绘,形象地传达生活 语不惊人、散文化等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是联 的原态、细节,反映人的思想、感情。小说的语言材 系在一起的。语不惊人的关键是语言过于平淡,既 料是丰富的,而且更接近于人们生活的语言。小说 缺乏语质的丰富内涵,又缺乏形式上的朗润、流畅和 的语言完全根据故事、情节、人物的需要,不怎么节 冲击力;语言疏于章法就可能导致语言和诗的节奏、 制,结构、篇章更是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无限地铺 韵律、和谐等要素的疏淡,进而造成诗的音乐性的弱 张。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依赖语言的表现力,但 化;而诗的语言和音乐性又是形成诗的结构的关键 小说的张力则主要靠情节的丰富、故事的跌宕曲折、 性因素,语言的松散和音乐性的弱化,就成为诗歌散 人物的形象生动来体现。所以,小说本义就是讲故 文化的必要关联。 事、说话,中国古代叫话本,它适宜于阅读、讲述,不 三、音乐性与现代诗的发展 太适合于朗诵,更不适于咏唱。因此,小说在语言的 构筑、结构的搭建就无须刻意的讲究,更无须追求韵 我们承认诗歌由古诗变为现代诗这一文体变 律、节奏。其他文体无论是文体功能还是文本形式 革、进化的结果,但新诗发展近百年,在彻底打破中 与诗歌都没有更多可类比的特征。 国古诗规范之后,不能在没有任何可操作的规范中 所以,诗歌就不能成为散文,也不能成为小说, 无序发展,需要建立现代诗的规范和秩序。没有规 更不能成为其他文体,诗歌必须体现出自身的文体 矩不成方圆,没有原则、规范、法度、秩序就没有评判 特征。诗歌的文体特征最核心的不是分行、标明节 第4期 吴圣刚:论现代诗的音乐性 69 阕,而是裹挟在诗歌文本形式之内的一种本质性的 的问题从一产生就凸显出来,后来越来越严重。但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诗的产生和发展中,也有一部 分诗人遵守着诗歌的音乐性要求,并创造着新诗的 音乐性。新诗诞生近一个世纪,实践已经证明,大凡 存在。第一,诗歌是人类高度浓缩的情感聚合体,借 助诗体这种物质形式集中抒发出来,达到平抑情感、 冲决块垒的效果,力戒情感在条分缕析和漫天挥洒 中渗漏和遗失。所以,诗歌是人类情感的结晶。第 优秀的新诗作品都具有突出的音乐性,譬如戴望舒 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致橡树》等 等,不仅意象清晰,而且朗朗上口,传播广泛;而劣质 诗的泛滥也与音乐性的丧失有直接关联。 当然,强调现代诗的音乐性并非完全回归旧体 二,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语言技巧的语言艺术,这种 高度的语言技巧就是“诗的语言”。首先语言高度凝 练,高度概括,高度蕴藉,高度和谐,无限含蓄;其次 诗歌语言的及物性与虚拟性完美结合,诗的语言依 表达和抒情的需要,既可直抵物象,譬如“古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亦可运用修辞手法,导致语言的虚化和柔性,譬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河 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 心头荡漾。”语言的及物性与虚拟性的完美结合,构 筑了诗的意象和意境。第三,诗不仅仅是可以阅读 的,诗的意义形态以及诗体形式是能够伴随着人的 情感的流动喊出来、朗诵出来、咏唱出来的。第四, 诗歌有自己的音韵和节奏,这是朗诵和咏唱的必备 条件。“诗歌的音韵指的就是诗歌语音的音乐性,它 主要是由平仄、押韵和节奏三个因素构成。四声的 调配合成了平仄,韵脚的往复组成了押韵,音顿的排 列形成了节奏,它们以音节为原料,相互交融,相互 依托,相互照应,共同酝酿出了诗歌和谐的音韵。而 正是这和谐的音韵才使得诗歌产生了一种悦耳动听 的音乐效果,而这种音乐效果又使得诗歌的情感抒 发更加强烈,形象刻画更加鲜明,艺术感染更加有 力。’’[‘] 可见,诗之所以为诗,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 音乐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元素和审美元素。中国 古代诗歌的音乐性早巳有定论,中国现代诗是否应 该具备音乐性似乎没有得到诗界和理论界的一致肯 定,所以现代诗人大多不再遵守音乐性的原则和要 求,有关诗歌研究和批评也没有用音乐性来规范现 代诗歌。还在1930年代,朱光潜先生就曾关注到: “新诗起来后,旧音律大半已放弃,但是一部分新诗 人似乎仍然注意到音节。新诗还在草创时代,情形 极为混乱,很不容易抽绎一些原则出来。就大体说, 新诗的节奏是偏于语言的。音乐的节奏在新诗中有 无地位,它应该不应该有地位,还须大家虚心探讨, 偏见和武断是无济于事的。 ̄Cs]s-165新诗疏离音乐性 诗的平仄、押韵的规则中去,而是适应新诗的自由化 特点,在超越旧体诗过于严格、过于死板的用韵规范 的基础上,创造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规范,就像《雨 巷》、《再别康桥》、《致橡树》等优秀诗篇一样,并没有 走上旧体诗的韵律规则上去,但仍然是具有高度和 谐的音乐性的诗作典范。主张现代诗恢复音乐性, 目的就是提高现代诗的艺术质量和审美品位,振兴 中国现代诗。正如吕进所言:“提升自由诗、给自由 诗以审美规范,倡导格律体新诗、推动部分新诗的成 形,增多诗体是新诗诗体重建的三个美学使命。,,[6] 所以,自由诗不能走向散文化,不能降格为一般的文 章I诗歌必须遵守“诗”的规则,必须比散文更讲究, 在诗意酝酿、诗体构思、语言构筑上都需要更加精心 地创造。特别是诗的语言,尤为需要匠心独运。朱 光潜所说“新诗的节奏是偏于语言的”,是就新诗的 节奏一方面而育的,实际上,无论是诗情、诗意,还是 节奏、韵律,都是依赖语言而产生的。诗的语言的组 合和调配就成为诗创作活动中一种纯技术性的能 力。诗的音乐性就是语言的选择、调配、组合的结 果,诗人必须成为驾驭语言、化用语言的高手、大师, 所以,只有那些富有诗情和诗的思维,并且能够创造 性地运用语言把自己心中的诗情诗意构成一首完美 的诗体,让他人也能活脱淋漓地感受到丰富的诗情 诗意的人,方能称之为诗人。 新诗近百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现代诗的发展至少 应遵循以下规范,一是诗意必须明晰,意境必须深 邃}二是语言必须节约、凝练、精粹、讲究,成为“诗的 语言”;三是结构避免松散,必须紧凑;四是诗体形式 和内部(精神)构成和谐,节奏突出,韵脚明显,韵律 婉转,能诵能唱,音乐性强烈,具有内外兼具的冲击 力。按照这样的规范去实践探索,中国现代诗也许 能够获得新的生命力,找到真正的出路。 70 参考文献: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5卷 [1]吴圣刚.文化:发微与阐释[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 2011(1):112—115. [5]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6]吕进.论新诗的诗体重[J].河南社会科学,2007(3):106 —[2]朱光潜.诗论E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放风筝.河南文化I ̄[EB/OL].(2006--07--10)[2o14- O3—26].http://www.hawh.cn/html/20060710/ 963161.htm. 108. (责任编辑:熊家良) [4]姜波,何麟.试论中国诗歌音韵的构成[J].理论观察, On Musicality and Technicality of Modern Poetry WU Shenggang (School of Literature,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Henan 464000,China) Abstract:Problems of Modern poems include two aspects:one is fragility of poetic soul and another is regression of poetic skills.Without principles,codes,order and evidences,legality of existence cannot be embodied.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etry should suggestively follow these rules:poetic topic should be clear and poetic imagery be profound;language should be elegant,economical,concise and succinct; structure should be tight rather than loose;the form of poetry accords with its main idea harmonious1v with delicate rhythm,clear rhyme,strong musicality and impact from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Key words:modern poetry;musicality;technic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