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加工 Dairy Industry - 乳脂肪中的生理活性物质 共轭亚油酸 张蓉蓉北京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1500 乳是由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盐类、维生紊、酶、 胃动物来源的食品中。这种与其来源相联系的名字可将其与 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其异构体区分开来。 乳脂肪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组成的兰酸 乳脂肪中共轭亚油酸的产生是由于反刍动物在食物中摄 酯,乳脂中已测得的脂肪酸已有500余种。在这些脂肪酸中, 入的脂肪酸被不完全生物氢化的结果;当反刍动物摄入含有 主要的有20余种,尤以高级脂肪酸占绝大部分,且具有重要 脂肪酸的食物后。在瘤胃中脂类被迅速水解,产生的自由不 的生理功能和生理活性.是维系哺乳动物正常发育的重要营 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受到微生物(如丁酸弧菌产生的一种丁 养物质。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 酸异构酶)的生物氢化作用;然后,反刍动物吸收了其中的 麻酸等。十多年前人们发现共轭亚油酸具有抗癌、调节机体 饱和脂肪酸成分。不过。若生物氢化作用不完全,共轭亚油 免疫力,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功效后,乳脂肪中的 酸就会从瘤胃中逃逸而进入肠胃道中被吸收。 共轭亚油酸及其作用才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并逐步得到人 们的关注。 2膳食中共轭哑油酸的来源 膳食中CLA的主要来源包括动物性与植物性食品。其中 1共轭亚油酸的概念及结构 动物性食品的CLA含量比植物性食品丰富,而在动物性食品 一般认为共轭亚油酸(CLA,conjugated linoleic acid)是 中又以反刍动物来源的c 含量比非反刍动物高。通过对各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衍生的共轭双烯酸的多种位置与几何异构 种食品的总脂质中CLA含量进行分析比较发现:①牛肉、乳 体的总称。共轭双键通常位于第9和第11碳原子或第10和 制品及羊肉是富含CLA的主要产品,牛肉中CLA含量为 第12碳原子,每一双键还有顺式或反式两种构型,其中9c, 0.31盼 .85%;羊肉为0.56%;原料乳为0.083%-4).55%;乳制 1lt-18:2异构体是最具有生理活性的异构体。 品中为0.29%- ̄1.13%。其中液态奶中为0.338%"-0.639 ̄/6,干酪 乳脂肪是人类膳食中共轭亚油酸最丰富的天然来源,其 为0.359-0.796%。其它发酵乳制品为0.382%'4) 466%,其中发 中的共轭亚油酸大部分为9c,1It一18:2这种最具有生理活 酵酪乳最高。 (2)非反刍动物制品及植物油中含景为0.06% 性的异构体。最近,有关资料显示,建议将这种CLA的生理 0-.09%.植物油脂中红花油CLA含量为0.07%,椰子油仅占 活性异构体9c。1It一18:2命名为瘤胃酸(RumenicAcid, 0.01%。在动物和乳制品中,9c,1It—CLA异构体是主要的生 RA)。理由是这种异构体主要存在于牛奶、羊奶、牛肉等瘤 物活性物质。占CLA总量的75%-90%,而在植物油中仅为 2008.05 △ △ 6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乳品加工 Dairy Industry 50 ̄/6以下。 数介于1~3次或4 ̄6次者。 4.3季节变化 3 cLA的代谢 人的血清以及各种组织中都已检出含有微量的CLA。人 体摄入一定量的CLA后,血中的CLA含量就会有所增加, 乳汁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一 般而言,夏天所产的乳汁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较高,这大概 是因为夏天草木较为繁盛的缘故。研究发现,夏季乳的乳脂 然而吸收至体内会有所差异。有研究报道,白鼠的CLA吸收 要比亚油酸低。另外,对于绵羊和鼠来说,吸收后的CLA会 中CLA含量(1.46%)约为冬季乳的乳脂中CLA含量 (O.78%)的2倍。 发生长链不饱和化作用生成2O:4,在人体当中也如此。有 研究还从组织磷脂质中检出9c,1It 18:2,后来经证宴此种 脂肪酸在生物学上是有效的CLA。经考证,动物摄人CLA 后,可吸收输送至各种脏器脂质,因此如果膳食当中含有较 多的9c,1ltCLA,动物体内该脂肪酸含量也会较多。 4影响反刍动物产品共轭 油酸含量的因 素 由于共轭亚油酸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乳制品和肉制品 中,是动物体内代谢的产物,因而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 动物的饲养情况、乳制品的加工情况等。CLA的形成途径包 括2条:①在瘤胃中微生物酶的作用下,亚油酸、亚麻酸的 异构化;②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亚油酸自由基型氧化,该氧化 主要受成熟、热处理及蛋白质质量影响,其CLA形成机理 为:首先形成亚油酸自由基,再经重排形成共轭二烯基自由 基.二烯基自由基吸收来自氢供体的质子引起CLA形成。如 果该机理是正确的,那么任何能加速亚油酸自由基初始形成 或作为氢供体的添加物或条件,均能使CLA含量增加。 4.1原料来源的影响 研究饲料对牛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以 青草喂养的牛所产的乳汁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是以一般饲料 喂养的牛的2倍;粗料与精料比例低的饲料可使乳脂9c, 1It—CLA含量提高。此外.研究还发现反刍动物所摄人的饲 料中脂肪的组成对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富含不 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喂养的牛所产的乳汁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较高,尤其是摄人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会使乳汁中共轭亚 油酸的含量更高。结果表明:补充全脂油菜籽的试验组 (1650g/头・天)比较对照组和补充低脂油菜籽的试验组(825 g/头・天)其CLA含量高。有人研究了在泌乳牛的饲料中添 加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而使得乳脂中CLA含量得到提 高,尤其是添加富含亚油酸的油脂。另据报道.饲料中添加 的是酯化型亚油酸时不能形成CLA。 4.2泌乳次数. 泌乳次数7次以上的乳牛。其乳中CLA含量高于泌乳次 66 ¨l△ 2006.05 4.4消化系统微生物 实验证实反刍动物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经微生物的作 用而生成CLA,并发现CLA是亚油酸经微生物的作用转变 成油酸的中间产物;而反刍动物胃中的溶纤维丁酸弧菌已被 证实能催化生物氢化作用,将亚油酸转化为CLA,再进一步 生成油酸,并更成功地由此细菌中纯化出一种异构酶。此酶 可将红花籽油水解所产生的亚油酸转化为CLA。因此,截至 目前。溶纤维丁酸弧菌是使反刍动物产品中CLA含量较高的 主要原因,此结论已获得认定。非反刍动物亦可藉饲料中的 微生物进行CLA生成反应。 4.5加工条件的影响 4.5.1热处理 以不同温度处理再制干酪,其CLA含量会随着加热温度 上升而提高,以9O℃生产再制干酪时,其CLA含量可达 0.52%。升温可加速亚油酸自由基的形成。因此可使CLA古 量增加。但也有研究发现热处理并不会对总CLA含量产生任 何显著影响,所以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4.5.2微生物发酵作用 发酵乳制品乳脂中CLA含量高于原料乳。当原料乳 (CLA含量4.4rag/kg)加工成酸乳制品(CLA含量5.50rag/ )后,其CLA含量增加。干酪(CLA含量8.81mg/kg)比 原料乳(CLA含量O.83 mg/kg)中CLA含量更高。印度酸奶 (CLA含量26.5mg/kg)也比原料乳(CLA含量5.5mg/kg) 含有更多的CLA。以上表明微生物发酵作用提高了乳制品中 CLA的含量。 4.5.3成熟 在4 ̄8周成熟期间。干酪中LA逐渐转变为CLA,所以 CLA含量渐增;继续成熟则CLA会发生氧化,超过1O个月。 则CLA含量会降至最低。研究还发现,成熟并不能引起干酪 中CLA含量的变化。 4.5.4贮藏 酸奶、奶油、酸性稀奶油在4 ̄C贮藏6周。干酪贮藏32 周,奶油和冰淇淋在一2O℃条件下贮藏6个月,在贮藏期间其 CLA含量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说明在贮藏期间CLA稳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乳旺DairyInd ustw_ - 性好。 (5.25mg/g脂肪)比由全脂乳制成的酸凝乳(4.40mg/g脂肪) 含较多的CLA;同样,脱脂乳粉加入到酸奶中,也能促使 4.6抗氧化剂的影响 加工处理环境中若提供较多的氢离子。则有助于双键的 形成。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 (PG)及抗坏血酸(VC)可作为供氢体促进CLA的形成。 其中PG是最有效的供氢体,可使CLA总量和(9c,1It)一 CLA含量分别增加1.59倍和1.42倍。亚油酸自动氧化作用 可加速亚油酸自由基的产生,进而促进双键位置的改变。而 CLA形成;乳脂经过修饰后能促进CLA的抗氧化作用及其 抗癌特性。 5 cLA的安全性与推荐摄入量 有关CLA的临床试验研究很少,每日推荐摄入量从动物 试验数据推测为3.5g/人?天。即使在以乳制品和动物性食品 为主要食品的西方国家的实际人均摄入量也不到推荐量的1/ 3。所以,向食物中强化CLA是必要的。 形成共轭系统。制造奶油时。空气的混入能加强氧化反应, 因此。增加了奶油中CLA的形成。然而冰淇淋加工中空气的 混入并未引起CLA增加。以上结果主要是因为乳脂肪球的物 6 cLA的应用前景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很强的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 理状态不同所致(冰淇淋中乳脂肪球完整未受损伤。因而与 氧接触机会少;奶油中乳脂肪球破裂,与氧接触机会多)。 4.7蛋白质的品质影响 动脉粥样化形成、抗糖尿病、调节免疫、促进生长、降低身 体脂肪并增加瘦肉量以及促进骨骼形成等作用。在人类追求 健康的今天。CLA无论是作为保健食品、功能食品,还是应 用于临床。它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CLA作为动物的次生代谢物 是天然的,没有同源性问 题(原则上讲不存在使用上限),经常食用,对身体有益无 害。在国外已有类似抗癌、减肥作用的保健品出售;同时作 为制造功能性食品的配料,可以人为地添加在食品(如牛奶) 中(建议按人体正常摄入食物总重的1%一5%),这样可以弥 蛋白质主要作为供氢体来促进CLA的形成。制造再制干 酪时,乳清蛋白添加能提高成品的CLA含量,进一步证明了 蛋白质在CLA形成中的重要性。另据报道,酸乳清中低分子 量化合物(MW<5000)是有效的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肪的 氧化,并提供烷基自由基,能使CLA避免氧化,因此,脱脂 乳粉提高CLA含量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所含有酪蛋白和未鉴 定的低分子量化合物,而乳清粉的活性主要是由于其所含有 低分子量化合物所致。 4.8脂质的影响 补人体摄入CLA的不足,增强人类抵抗多种疾病的能力。 乳脂中的CLA对维护人体健康有益。然而,公众似乎对 此还没有太深刻的认识。相信通过更多的积累、更多的研究 会有更多有关“CLA”的惊喜发现! 参考文献略 对乳腺组织中中性脂质和磷脂的分析发现、中性脂质中 CLA含量比磷脂中高1O倍,因此,当原料中中性脂质含量 高时,产品中CLA的含量也较高;由脱脂乳制成的酸凝乳 展示中国乳业科技成就构筑绿色乳品产业链 ——第三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即将召开 奉刊讯:由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将于2006年7月14 ̄16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 召开。大会将探索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之路,以科技、质量、诚信、发展,打造我国绿色乳品产业链,引导我国乳业步入 理性、平稳的发展阶段。大会开幕式上将公布第二届中国乳品加工业“十大杰出科技人物”。 大会拟定了1O个报告题目: (1)中国乳业现状和问题; (2)如何提高中国乳业竞争力; (3)我国学生奶目前状况; (4)就复原乳问题看我国乳品标识; (5)目前我国乳品包装现状和问题; (6)展望干酪在我国发展前景; (7)乳品龙头 企业如何高昂龙头; (8)中小乳品企业如何在乳业整合中脱颖丽出; (9)坚持科学的营养观,正确引导乳品消费;(1o) 如何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发展我国的乳品工业(如奶牛群智能化管理等) 并开设了4个专场会。以扩大交流、构通和展示的平台,即(1)乳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交流专场会; (2)为中小 乳品企业发展“支招”专场会; (3) “中国乳业市场创新课堂”i (4) “中国干酪发展之路”专场会。 2006.05 n 6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