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09年第1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No.I.2009 (总第6l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Genera1.No.61 【旅游经济】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 杨铭铎 ,焦翠翠 (哈尔滨商业大学a.中式快餐研究发展中心博士后科研基地;b.旅游烹饪学院,哈尔滨150076)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旅游景点开发多以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科普学习 型、消费购买型、传统文化型、会议接待型为主。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现状 中图分类号:F 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9)01-0023.0.2 黑龙江省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在省旅游 以观光为主,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旅游项目更易 局的牵头带动下 截至2007年底,先后共创办了 成为首选的农业旅游目的地,尤其是黑龙江省平原 2O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l5个省级农业旅游 多,易开展现代机械化农业作业。没有充足的农业 示范点。 土地资源,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就是无米 之炊,所以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非常重要,只有上规 一、农业旅游开发的区域特点 模才能分摊投入成本,实施新技术,引进人才,实 农业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它是否具备独 现农业标准化管理。而这些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 特的农业资源,还取决于与其他旅游要素的组合, 旅游项目大多只有国家或集体才能拥有并经营,而 并受很多因素的制约。黑龙江省目前农业旅游的分 很多私营的农业旅游示范点也居多是资财雄厚的集 布大体呈现出以下几个区域特征:一是依托资源 团进行的高科技农业生产的同时,把农业旅游开发 型。黑龙江省拥有肥沃的黑土地、高机械化程度的 得有声有色。以开展农业旅游的农场为例,从面积 农场,还有近乎原始而秀美的自然山林、古老的民 上看,各农场面积有大有小,差别很大,但其中游 居建筑、醇厚质朴的民俗,吸引着城镇游客前去。 客真正活动的空间不大;从雇佣人员上看,平均雇 二是依托都市型。在城郊地带开展农业旅游,空间 佣全日制职工大多在几十人左右。如北大荒现代农 开阔,环境清新,且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城 业园,占地1 000亩,直接用人约150人;平山野 市客源稳定。三是依托景区型。新兴的农业旅游项 生动物试验场养鹿场,总面积2 749公顷,养鹿放 目以较成熟的风景名胜区为依托,结合自身的优 牧场占462公顷;黑龙江嫩江县大西江农场景区内 势,实现了资源互补、客源共享。四是依托线路 有万亩林苗基地,有占地4 200亩的水库和8架农 型。与已经成熟的传统旅游景点结合成旅游线路, 用飞机,运用卫星定位精准农机机械,并陈列建厂 通过优化组合,增强了各旅游地的整体对外吸引 初期的原始农机具,拥有100栋别墅楼群等。 力。如在黑龙江省推出的冰雪旅游线路中可以增加 三、农业旅游开发的目标市场 农业旅游的旅游点,依托雪场开发乡村和林区旅游 产品。与此同时,各个示范点的区域特征十分明 目标定位关系到农业旅游的发展方向,旅游地 显:首先,交通十分便利,可进人性强;其次,周 农情、地情、人情各不相同,旅游吸引物千差万 边有较大的城市或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为依托;最 别,农业旅游要因地制宜,从旅游地所拥有的资源 后,各旅游示范点是在具备开展农业旅游的基础 出发,充分考虑旅游者需求和市场状况。目前黑龙 上,即先有农业基础的条件,才开展的农业旅游。 江省的农业旅游目标市场首要特征是本地化,旅游 者当中属于本地的游客占七成以上,2~3小时车 二、农业旅游开发的规模大小 程之内、景区周边100~200公里范围内是主要市 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 场,基本上开展的是一日游,其中多是近距离经常 收稿Et期:2008-08-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D062);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08—080HSD) 作者简介:杨铭铎(1956一),男,河北秦皇岛人,教授,博士后流动站科研人员,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 黑龙江省旅游学科带头人,从事旅游管理研究;焦翠翠(1982一),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JIANGJING YU WENHUA圈 边疆经济与文化2(09年第l期 性地利用双休El进行旅游。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旅 游景点众多且分布广泛,旅游者对农业旅游景点的 选择性不强;其次是市场学生化,大多数农业旅游 景点都针对大专院校学生开展了科普教育路线,市 教委统一安排进行农科教活动或者学生春游、夏令 营等,城市学生往往对农业完全陌生,需要学习知 识,认识自然,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学生市场 潜力巨大;除此之外还对中青年旅游者开展现代农 业生产教育、劳动体验活动;对老年游客开展生态 农业游、绿色餐饮游、团体娱乐等活动以及用以展 示现代农业园建设和生产管理过程的活动,如近年 来农民之间、乡镇干部等的学习,还有针对各级领 导、公司客户、同行的兄弟单位、其他行业来访者 的参观学习及内部培训等等。 四、农业旅游开发的产品形式 1.观光游览型。这是各地开展农业旅游最主 要的方式,是依托田园风光、农业景观等资源进行 的观光游,如建设观赏走廊,栽种观赏各种奇花异 果等,极具观赏价值。参观现代化智能温室,日 光、钢筋骨架 :棚等,向游客展示高科技等技术, 以及各种现代化农业作业壮观景象,现代农机具的 陈列展示等。 2.参与体验型。如让旅游者参与春天插秧和 秋天收割等农事活动,与农民一起劳动,体验农民 生活;让游客亲身体验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采摘 过程,在现有果摘基础上,拓展全程参与,使游客 在种植、管护和收获季节都参与,延长旅游项目的 时限性;注重提高农业旅游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 游客参与性与互动性有机结合。 3.科普学习型。大多数景点都制作了农业知 识、技术和农产品品系的宣传介绍栏,有的还成立 大型现代农业科普馆,配备了讲解员,以最直接最 鲜活的宣传、谚#解和实践,使游客能够了解先进工 艺设施和管理理念,了解农业园区种植和栽培情况 以及所栽品种介绍,获得感官认识,增强对无公 害、绿色、有 食品的健康常识;也自然而然成为 各大专院校的教学基地,中小学生物课的教学课 堂;与此同时发挥示范作用,对周边乡镇的农民进 行科普教育,贯彻和传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 与种植操作规程等。 4.消费购: 型。消费购买产品包括农产品, 如直销果园内让旅游者自己动手采摘的瓜果,也包 括向游客供应的各种深加工的产品和在特定购物点 或农村集市里『占1游客销售的当地农副产品、士特产 品以及特色的手工艺品等等。还有很大的消费部分 就是园区提供的餐饮服务,景区基本上都开设了生 态型餐厅,由予环境优美,且餐饮原材料大部分为 野生或绿色的健康食材,深受游客偏爱。 5.传统文化型。主要依托底蕴深厚的传统农 回 JIANGJIN¨ w…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2009 业文化开展的旅游活动。如齐齐哈尔梅里斯绿色农 业科技示范园则把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和达 斡尔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依托北 大荒文化,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成为农业旅游的 一个亮点;兴和朝鲜族乡勤劳村、桦春民俗风情村 都反映了朝鲜族风情;佳木斯同江街津口赫哲族渔 猎文化旅游示范区则反映了独特的渔猎文化。也可 让旅游者参与农村的传统庆典和文娱活动,如各地 的二人转、舞龙灯、舞狮子、龙舟竞赛、冰雪节 庆等。 6.会议接待型。农业旅游景区不仅提供游客 观赏休闲娱乐的功能,还具备接待培训及大型会议 的功能,很多的生态园区中都开展各种科技培训, 接待各种会议。如千里集团的千里生态园科技培训 中心一年之内就接待了150多场省市较大型的培训 与会议,接待15 000人次;鸡西宏福种业公司每 年开展三大游园活动,包括农业科技项目产品交 流、绿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科技成果观摩博览, 还组织了鸡西首届的种博会,是广大农民学习科 学、选用良种、展示成果的大集会。 在开展以上基本农业旅游活动的同时,旅游区 可根据季节的更迭交换,适时推出适合时宜的各种 农业休闲娱乐活动,如春季观鸟、观花、翻地、播 种等;夏季游泳、观赏野生动植物、垂钓;秋季采 摘、观赏秋果秋实、观赏向南迁徙的候鸟群;冬季 滑冰、溜冰帆、狗拉爬犁、冬季垂钓、攒冰捕鱼。 五、农业旅游开发的效益分析 农业旅游景区把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与农民 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综 合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了多元投入。如香坊农场 的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依托哈尔滨大市场的地域优 势,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不但提高农业 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改善和保护生态环 境,促进农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现在业户有 90余户,年均创收益达到3万元;再如桦春民俗 风情村,全村占地800公顷,是一个朝鲜民族聚居 的典型乡村,耕地面积700公顷,全部种植水稻, 街道整洁,民风淳朴,主要经营具有朝鲜特色的餐 饮业,吸引游客品尝风味美食,感受异族风情,发 展特色文化旅游,人均收入达到了6 000元。 虽然景区大都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 种经营,但有的景区农业旅游的收人远远大于农业 生产本身的收入,然后再反哺农业。平山野生动物 试验场养鹿场,每年的鹿产品收入达130多万。通 过土地流转,与传统农业相比,土地产能提高了几 十倍,农民得到实惠,增加了收人,有效提高了农 业综合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责任编辑:郭蕴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