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自古以来就是好名声,经济依旧是好名声”,流传至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是边肖精心收集的一系列以节俭为主题的演讲。大家一起分享,一起享受吧。
与节俭主题有关的演讲1
你还记得“吃中餐五谷皆硬”、“滴水成河,沙成塔”的道理吗?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能源和资源总需求日益扩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从资源所有权的角度来看,我国虽然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短缺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资源高消耗、粗放经营的经济发展道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严重浪费的现象。为了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党中央提出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资源节约与发展并重,以节约为先,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决策。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倡导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深入人心的节约之风。
祖国未来的蓝图需要我们的团员来描绘。国家的希望在于我们去实现它。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得更多。让我们通过实际行动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强时代责任感,树立三种意识
作为_世纪中国的建设者,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资源短缺的严
峻形势,充分认识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出发,倡导节俭和适度消费的理念,牢固树立资源危机意识、勤俭节约意识、人人有责任节约资源的意识。
第二,节约资源,从身边做起,从1.1滴做起
建设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每个公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辛勤劳动和实践。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请“节约一滴水、一千瓦时、一张纸、一粒米、一便士、一寸土地”,提倡使用再生水、节能产品和再生材料,提倡简单的生活方式和适度的消费,提倡办公电子化和变废为宝。
三是积极实践和建议节约型院校、校园和科研院所建设
W站在建设利现在、利未来的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高度,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设节约型院校、校园、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广大青年科技人员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参与节约型技术的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真正形成节约型社会。同时,拯救教育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为了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我们年轻人需要树立榜样。广大青年教师应该教育和
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美德。联合国专门将_月31日定为“勤奋日”,提醒人们在新世纪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说,修身、计生、治国,都得勤俭持家。
有人问:“我能怎么办?”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定位做起。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大的
家里可以想想,以后我们每天洗脸刷牙洗头洗澡
上班前打扫卫生的时候,是不是在意的节约了一滴水?在我们使用电灯、空调、电脑、饮水机的时候,是不是刻意
的节约了一度电?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一张纸开始。日子久了就会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还有,在我国西北的严重缺水地区,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担手提,甚至赶着牲口走几十里山路驼运。洗脸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辈子只洗一次澡。幸好从_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了“母亲水窖”行动,修建水窖_万多眼,帮助_0多万老百姓的摆脱了生存困难。面对这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节约用水。
最后我要说:勤俭节约不是一时的,而是永恒的话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资源意识和节俭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作出贡献! 希望我的演讲能引起大家自发的自觉的节约意识。 谢谢大家。
与节俭主题有关的演讲3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如果任意浪费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则发人深省的公益广告吗?
水、空气与阳光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生活中,衣、食、住、行哪样离得开水?从前,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去爱惜,而浪费挥霍,但同学们是否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丰富,只有23_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的缺口越来越大,现在全国有4_多个城市缺水,缺水较严重的城市有1_多个。
今天的我们要保护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因为失去了水,就失去了绿色、生命和希望。
近来,在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前几周,在我们学校也开展了“一人一瓶水,爱心送旱区”活动,要求全体少先队员每人捐赠一元钱来支援灾区人民,在次此活动中,涌现出了很多风格高尚的同学,他们有的捐赠了5元、有的捐赠了十元钱,有的同学甚至捐献了_元,50元!其中:一、一中队赵见利捐50元,崔文瑶捐_元;一、二中队赵雅楠捐25元;崔云婷、李旭辉捐赠_元;二、一中队庄永旭捐_元;二、二中队崔学博同学捐30元、于思佳捐_元;,三、一中队郭俊廷捐_元;四、一中队丁常泰捐_元;六、二中队考蕴辉、张瑞分别捐_元……,这不仅仅是几十倍的捐款,分明是对灾区人民奉献出几十倍的爱心!
鱼儿跳跃,鸭鹅嬉闹,蛙声不断,流水潺潺……同学们,为了还世界一份恬淡与自然,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同时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请随手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有碧水蓝天!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与节俭主题有关的演讲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_月31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世界人口已经将突破68亿。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必须做到勤俭节约。这也是确定每年_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的深远意义所在。
所以,在一周的开始,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关于勤俭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临终的时候,他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按照这两个字去做。
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了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谨谨高悬在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过日子却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
口就扔掉了。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了。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也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有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已空空如也。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勤与俭是密不可分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那么,在我们平时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养成勤俭的好习惯呢?演讲稿
我们不妨先从以下一些细节做起:
1、上体育课、活动课前自觉关闭电器,做到“人走灯灭,人离扇停”。 2、放学后自觉检查并关闭教室内的所有电器开关。 3、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尽量不使用日光灯照明。
4、提倡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杜绝长流水。 5、看到浪费水、电的现象及时纠正。
我相信同学们还能想出很多很多如何勤俭的小点子和小窍门。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与节俭主题有关的演讲5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每天深夜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坚持
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贵为一国之尊,尚且如此勤俭,着实令人赞叹。 而今,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面对这些不良现象,扪心自问:“我们能做什么?” 答案很简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就这么简单吗? 对,就这么简单!
请记住:如果社会是海,你与我,则是海里的一滴水,正是你与我这一滴一滴的水,汇聚成了海的壮阔无比。也正是由于你与我的共同努力才开辟了勤俭节约的新天地。
话说“勤”“俭”二字好兄弟,相辅相成,不分家。“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我们青年学生非得既勤且俭不可。那么我们的“勤”是什么?当然是勤奋学习。我们的“俭”又是指什么呢?自然是指不比中学生勤俭节约主题国旗下讲话稿吃,不比穿,不比谁的零花钱花得欢。身为求学之人,我们吃的,穿的,花的都来自长辈,如果我们能够大手大脚的花钱,那是长辈宠着你,护着你;如果我们能够身着名牌,脚蹬亮靴,那是父母惯着你,疼着你。不是你的能耐,不是你炫耀的资本。 中国有句古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甜。”英国有句谚语:“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