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教学设计

课题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课时 第 1 课时 共2 课时 教学设计 1.会认本课“缝 箱 ”等11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缝”,会写“性 卷”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教学目标: 3.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故事的过程。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5.感受故事不断反转的趣味性。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1.理解故事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感受故事不断反转的趣味性。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播放动画,交代任务。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人有的人性子急,有的人性子慢。如果不是很急或者很慢,倒也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一个性子很急的人和一个性子很慢的人碰到了一起,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看到底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质疑,师总结如下: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慢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慢,急性子顾客性格到底有多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带有认读生字的词语 (课件出示3) 裁缝 箱子 夸奖 歪着头 承认 衬衫 袖子 负责 泄气 手艺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开火车读,并说出识字方法。 3.教师适时归纳 (1)正音 翘舌音:“承”;后鼻音:“箱 缝”。 其中“缝”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féng”,还有一个读音是“fèng”,组词为“缝隙”。 (2)识记字形。 4.巩固记忆。男女对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29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划分段落如下:(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13自然段):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想在慢性子顾客这里做一件冬装。 第二部分(14~16自然段):第二天,急性子顾客想把冬装改做秋装。 第三部分(17~19自然段):第三天,急性子顾客把秋装想改成夏装。 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又过了一天,急性子顾客想把夏装改成春装。裁缝告诉他不用改了,布料还在柜子里没动呢。 (板书:第一天:想做冬装 ;第二天:想改成秋装,第三天,想把秋装改成夏装,又过了一天:把夏装改成春装) 4.小结: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四、规范写字,书写指导 1.观察生字的位置和本身的结构,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2.练习写字,教师指导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3)小结:书写美观、正确的,请为自己再加上两颗星。没有得到星的同学可要加油了!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2、做大课堂对应练习。 板书: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第一天:想做冬装 ; 第二天:想改成秋装, 第三天:想把秋装改成夏装, 又过了一天:想把夏装改成春装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课时 第 2 课时 共2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部分(1~13自然段)第一天,急性子顾客想让慢性子裁缝做冬装。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冬天。) (2)急性子顾客有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 “我想做件棉袄。”(板书:做棉袄) (3)从哪里看出他是个急性子的人?(课件出示) “告诉你,我和别的顾客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急的顾客。请问师傅,你准备让我什么时候来取衣服——秋天?夏天?春天?……”(板书:性子最急的顾客) (4)试着读出急性子顾客的“急”脾气。 (5)但是,这位如此急性子的顾客,偏偏遇到了一位怎样的裁缝?(慢性子的裁缝。)从哪里看出来?(课件出示) “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板书:性子最慢的裁缝) (6)当这位性子最急的顾客听说自己的棉袄要到明年冬天才能取,决定把布料拿走,不做了,为什么,又留下了呢?(慢性子裁缝劝住了他。)(板书:明年冬天来取)(课件出示) “依我看,我做的活最适合你这种性子的顾客了。” “照你的性子,你肯定一拿到衣服就穿在身上。” “(在明年冬天)你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你直夸奖,甚至羡慕你呢。” (7)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急性子顾客的急脾气,慢性子顾客的慢条斯理。(板书:急脾气 慢条斯理) 2.学习第二部分(14~16自然段):第二天,把冬装改成秋装。 时间才过一天,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什么要求?(课件出示) “我不做棉袄了!等到明天冬天,时间太长了,把我棉袄里的棉花拽掉,改成夹袄,让我提前在秋天就能穿上合时的衣服吧。”(板书:把棉袄改成夹袄) 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课件出示) “不要棉花了,行啊。”裁缝答应了,“为您服务,没说的!”(板书:行啊,没说的) 二次备课 你猜想慢性子裁缝现在已经做好棉袄吗? (绝对没有,要不他也不会让急性子顾客明年冬天来取了。) 3.学习第三部分(17~19自然段):第二天,把冬装改成秋装。 急性子顾客又有什么新的要求?(把夹袄改成夏天穿的短袖衫。)(板书:把夹袄改成短袖衫) 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课件出示) 裁缝点点头:“剪袖子,只要咔嚓咔嚓两剪子,好办得很,没问题。”(板书:点点头 好办得很)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读出急性子顾客的等不及,慢性子裁缝的不慌不忙。 4.学习第四部分(20~29自然段):又过了一天,想把夏装改成春装。 急性子顾客又提出什么新的要求? (把夏装,接上袖子,改成春装。)(板书:把夏装接上袖子改成春装) 慢性子裁缝是怎么表现的? (先摇摇头不同意,说这样接上去的衣服会很难看,会坏了他的名声,后来又说他有办法不接袖子,做出漂亮的春装,因为布料还在柜子里搁着,根本没有动。)(板书:不用接袖子,布料还没动) 这位惊讶、愤怒地瞪大眼睛的顾客会说些什么? 四、拓展运用,读说训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语气。 2.这个故事中,你想对裁缝和顾客说些什么? 3.填写课后第二题表格,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大课堂。 2、小练笔 【板书设计】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急性子顾客要求 慢性子裁缝表现 第一天:做一件棉袄 明年冬天来取 第二天:把棉袄改成夹袄 行啊,没说的 第三天:把夹袄改成短袖衫 点点头 好办得很 又过了一天:把夏装接上袖子 不用接袖子,布料还没动呢 改成春装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26* 方帽子店 课时 第 1 课时 共1 课时 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橱 改”等7个生字,其中一个多音字“嚷”。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目标: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4.了解旧事物被新事物淘汰的规律。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要来到方帽子店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方帽子店) 2.(课件出示2:课文插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方帽子店》,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4.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这个商店要卖方形的帽子? (2)这个方帽子店后来怎么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20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划分段落如下:(课件出示5)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方帽子和方帽子店的情况。 第二部分(5~14自然段):方帽子不舒服,孩子们创造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 第三部分(15~20自然段):方帽子店终于被新式的帽子店打垮,淘汰了。 (板书:方帽子店 创造其他形状的帽子 方帽子店被淘汰) 4.小结:文章叙述,脉络清晰,层层深入,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文章。 四、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方帽子怎么不舒服了?(课件出示6) “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舒服吗? 真不舒服!”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方帽子戴着不舒服了? (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 ) 所以孩子们想: “圆圆的头为什么要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2.孩子们尝试着做出了什么样的帽子?(课件出示) 3.方形帽后来为什么被圆形帽给淘汰了? (圆形帽戴着舒服,还漂亮,方形帽不舒服、不好看。) 五、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2.复述课文:说说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哪个部分让你意想不到,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 3、指名复述,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六.作业布置 完成大课堂 【板书设计】 26*方帽子店 第一部分:方帽子店的情况 第二部分:孩子们创造出其他形状的帽子 第三部分:方帽子店被淘汰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课时 第 1 课时 共2 课时 教学设计 1.会认本课“婆 脊”等8个字,会写“漏 喂”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 3..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4.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重点: 2..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二次备课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读读一个有趣的故事。(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大家请看插图一,图上有些什么? 预设:图上有老爷爷、老奶奶和一头胖驴。 预设:老爷爷和老奶奶在一起讨论什么。 预设:我还看到驴子的屋顶和墙上都有一个大洞。 你们真会观察,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漏)。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什么是“漏”?为什么题目只有一个字? (2)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5.学习生字。(课件出示)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脊背: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 走南闯北:形容到过的地方很多,见过世面,生活经验丰富。 粘胶:一种胶粘性的金棕色溶液。 旋风:螺旋状运动的风。 不甘心:就是不服气,事情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2.思考:故事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虎和贼偷驴不成,反而被对方吓昏了过去。 第一部分(19~20自然段)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板书:说漏吓跑虎和小偷;偷驴不成,反被吓昏;了 再说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8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3个字,了解了老虎和贼偷驴不成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五、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完成大课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27漏 说漏吓跑虎和小偷 偷驴不成,反被吓昏 再说漏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课时 第 2 课时 共2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2.检查朗读课文,指名读,评价读。 3.谈话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虎和贼偷驴 的过程,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漏”是什么,(板书:“漏”?)到底多么厉害。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学习第一、三部分 (1)老爷爷老婆婆是怎么说漏的?(课件出示) 老爷爷老婆婆所说的“漏”其实指的什么?(漏雨)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课件出示)(板书:“漏”:“漏雨”) 但是,可笑的是,这个“漏”可把做贼心虚的老虎和贼吓惨了!他们两个听到“漏”这个字,怎么想的?齐读: “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他们认为“漏”是什么?(一个人、或者一只猛兽)(板书:漏:一个人、一只怪兽) 最有趣的是,他们又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 “老虎听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在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此时此景,你会想到了中国一个成语——(做贼心虚)。 2.学习第二部分(10~18自然段):偷驴不成,反被吓昏。 仔细读读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意思,说来给大家听听。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这段最有趣。想一想,下那么大的雨,老虎驮着贼,在雨中惊慌失措地狂奔。吓破胆的贼像粘胶一样紧紧贴在老虎身上,抱住老虎的脖子不放,想甩都甩不掉。最可笑的是他们是被一个不知何物的“漏”给吓的! (2)我认为:虎和贼又回去偷驴,被对方吓破胆,滚下山坡,这部分更为可笑。(课件出示):“贼又冷又饿,正在下树,抬头看见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他赶忙往树梢上爬,总嫌离地太近,紧爬慢爬,咔嚓一声,树枝断了,一个倒栽葱摔了下来,顺着山势往下滚。” (3)那些都不算什么,两个人摔下山坡,看到彼此,被对方吓昏才最有趣:(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及(课件出示) “老虎和贼一齐滚下山坡,浑身沾满泥水,撞在了一块儿。他们俩对看了一眼,二次备课 同时惊恐地大喊:‘漏’哇——”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他们为什么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 (4)让我们分角色,用幽默地语气读出这一部分内容,读生动,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三、指导朗读,写作训练。 1.分角色朗读全文,读出人物内心的感想,读出趣味来。 2.根据课后三题提示,复述这个故事。(课件出示:课后三题)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大课堂。 2、小练笔 【板书设计】 27 漏 贼、老虎:“漏”指一只怪兽 “漏”是? 老婆婆老奶奶:“漏”指“漏雨”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28* 枣核 课时 第 1 课时 共1 课时 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核 妻”等10个生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折 涨”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目标: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3.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4.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二次备课 教学难点: 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2: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机智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枣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3.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5.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出示词语解释)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是个勤快而又聪明的孩子。)(板书:勤快 聪明) 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 (课件出示)“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板书:天天干活 学了许多本领) 指名朗读。 想象一下,枣核很能干什么农活? (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 正像枣核自己说的——“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过渡:枣核虽然人特别小,他不光能做一般人能做的事情,还能做一般人干不了的事情。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枣核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2.默读课文4~13自然段。 (1)枣核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预设:把官府赶走的牲口全部偷偷地赶回来了。 预设:被官府抓去后,和县官斗智斗勇,由于人特别小,官府最后奈何不了他,县官反而挨了打。 (板书:偷偷赶回牲口 与县官斗智斗勇)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趣了? (枣核很小,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衙役们不会发现他。) (课件出示):“衙役们拿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你觉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 (枣核小,是完全可能从铁链缝里钻出来的。) (课件出示):“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那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 这个片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活佛济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小组内表演课文内容,再选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大课堂 2.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3.续编故事。 想象一下,枣核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 【板书设计】 28* 枣核 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 聪明:偷偷赶回牲口;与县官斗智斗勇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时 第 1 课时 共2 课时 教学设计 1.交流平台,交流复述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教学目标: 3.词句段运用,认识拟声词,在句中的作用;学习和了解带有反义词的题目;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大林寺桃花》,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学会转述别人的话。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训练了复述课文,复述需要注意些什么,复述的方法有哪些? 1.(课件出示):“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讲出来。”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2.(课件出示):“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从这句话你又学会了复述的那些方法?(可以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 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课文,有什么好处?(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3.教师小结:复述课文要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说出来,最好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这样就很有条理,复述不会遗漏重要内容。(板书:复述: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4)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嗽”,边音“唠”,前鼻音“谚 辩”。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课件出示5)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2)分析本题的形声字。 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 第一组的三个生字“咳 嗽 呕 吐 唠 叨 嘀”形旁都是“口”,表示与嘴巴或嘴巴的动作有关, 第二组的“谚 谣 诫 辩”偏旁都是“讠”,表示与说话有关。 (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口字旁 言字旁)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带有“口”字旁和“讠”的字还有: 口字旁:吃、吵、吻、喊、咯、哈、呵、喝 言字旁:许 谭 谌 谢 计、讨、让 三、词句段运用 1.学习运用拟声词(课件出示)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加点的短语含有拟声词。(板书: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 2.小组交流,读读句子,说说加点的短语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小组代表发言: “噌的一下子”“梆的一声”都是修饰后边的动词“跳起来、落在地上”的。“噌的一下子”说明顾客非常生气,火气很大的样子,“梆的一声”说明石头落地声很响,石头很重。 4. 类似的句子,我还会写: 听到老师的批评,小红的脸“唰”一下子红了。 他“嗖”地一下跑到了最前面。 (二)带有反义词的题目。 (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题目有趣吗,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 (板书: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 3.照样子,写写这样的题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三)学会转述。(课件出示) 读读上面的例句,说一说,转述别人的话和直接引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2.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1)转述别人的话时,冒号、引号,不用了。冒号变成了逗号。 (2)转述别人的话时,人称发生了变化,第一人称“我”边成了第三人称“他”。 (板书:转述:去掉冒号、引号,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 3.仿照例句,把所给的句子改成转述别人的话。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2)老婆婆说,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四、作业布置 1、完成大课堂。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复述:用自己的话;借助表格,示意图复述 形声字形旁表义 口字旁 言字旁 拟声词组的修饰作用 含有反义词的并列关系的短语 转述:去掉冒号、引号,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时 第 2 课时 共2 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忆江南》是一首词,是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本诗描绘了江南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板书: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课件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二次备课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6.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二、古诗赏析 这首诗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绝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其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三、拓展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 板书: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课时 第 1 课时 共1课时 教学设计 1.创造轻松、快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讲故事”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讲故事的水平和兴趣,教学目标: 过增强学生自信心。 2.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学会表达、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教学难点: 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爱听,让我们组织一次“趣味故事会”大家都来讲讲有趣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趣味故事会) 二、试讲故事,范讲引领。 1.谁能告诉我,你喜欢的故事名字是什么呢?(抽生回答) 2.原来大家有这么好听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呀?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个? 3.抽生讲故事。 4.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个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次,请同学们做评委,看看我俩谁讲得好?好在哪儿? 5.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更喜欢听谁讲故事呢? (生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讲得很棒了,只是因为老师用上了优美语言,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还加上了适当的手势,让这个故事更加精彩了,你愿意让你的故事变得这样精彩吗? 好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 三、语言训练,弄清要求。 (课件出示:对话) 1.这里有一段对话,你们看,风魔王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小树是森林中刚刚长大的孩子,森林爷爷是森林里最老最老的一棵树。 风魔王:哈哈哈!我是威力无比的风魔王,我发起脾气来,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掀起波浪……哈哈哈!那儿有一片森林,我要冲过去! 小树:森林爷爷,怎么办呢? 森林爷爷:孩子们,别怕,手挽手,肩并肩,大家一起对付它! 2.先试着读读这段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3.你们读得太有感情了,咱们再来试试表情和动作吧,揉揉你的小脸,做好准备。 4.做出动作和表情,再来分角色演读上面的对话。 5.孩子们表演得真好,这样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语言,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二次备课 你一定能讲出精彩的故事。 6.用上两分钟时间,回想你的故事,把它带到你的故事里。谁愿意勇敢的来试试。别着急,大家都爱听故事,我们在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出示听故事要求: 1.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 2.听懂故事的来龙去脉,能说出故事哪里有趣。 3.有问题等听完后再提出来。 (板书:听故事:记住内容 说出有趣的地方 听后提出问题) 抽生讲故事 如何讲好故事。(根据情况,可在学生提出时,提前出示) (课件出示)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1)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 (2)故事要生动、有趣。 (3)表情要自然、大方。 (板书: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手势 表情自然大方) 四、小组交流,试讲故事 1.我知道,你们都有许多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想讲给同学听,那么我们先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练习讲,咱们有这么多讲故事的小妙招,当同学讲完后,其他的同学一定要给他评一评,说一说,他哪里讲得好,哪里还需改进,让每个同学都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最出色的同学作为代表,和其他组的同学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2.激励同学:这次故事会,我们将评选出本班的“故事大王”并颁发光荣勋章。故事大王所在的小组,将评为本班的“最佳评委团”。 3.分组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 4.请各位小组推荐一个你们组的代表到前面来讲一讲,比一比。在他们讲完后,台下的同学给评一评讲的好不好,并说出原因。 5.各组同学讲故事。 6.学生评价。 7.评选“故事大王”、“最佳评委”。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听故事:记住内容; 说出有趣的地方; 听后提出问题) 讲故事: 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手势; 表情自然大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课时 第 1 课时 共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的能力。 二次备课 2.选一种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出故事的趣味性、奇特之处。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作业规划)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鸡是不能在天上飞的,蚂蚁是渺小的,老鹰是凶猛无比的,蜗牛爬得非常慢。但是,如果,一切都反转过来,动物们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又会是怎么样呢? 这样想象会不会很有趣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这样想象很有趣) 二、想象导入,明确内容 1.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它们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 2.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图片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想象。(课件出示 ) 3.任选一幅图,在展开想象在小组里说一说。 4.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5.指名说说。 6.师生评议,纠正补充。 三、展开想象,说一说 你准备选择哪种动物去写,小组交流,选代表班内交流。 1.谁来说一说,展示一下?(课件出示) 假如蜗牛没有了壳,它一定能长出健壮的腿,生出有力的翅膀,也一定是能爬、能走、甚至能飞的动物,也就有可能变成无敌的、能与别的动物一决雌雄的强牛,或许还能变成飞牛,或真正的天牛,在辽阔的长天独自凌空起舞,拥有更丰富、更广大的生存空间。 2.全班交流评价:你觉得他(她)说得怎么样? 3.同学们想象的真好,赶快顺着你的思路写下去吧! 四、出示要求,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课件出示) (1)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 (2)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板书: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润色修改,品读欣赏 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说说自己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2.哪些同学的习作毛病多,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准备誊写。 板书设计: 习作:奇妙的想象 选一种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 大胆想象,想象要奇特,故事要有趣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