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末来;一个人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使自己得到发展。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也是我们做家长的最大的一项事业,这项事业不成功,无论其它事业取得多少成功,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三块基石,哪一块出了问题孩子都不会很好地成长,家庭教育左右着孩子一生的命运,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你基础打结实,就能盖高楼大厦;你基础打的不好,将来就要出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教育、人性化教育、合作精神的教育。否则,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一遇到挫折,这些外向型的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就会走极端:第一他会伤害别人;第二他会伤害家人。2009年11月23日北京市大兴区发生一起一家六口被杀的灭门案,案件侦破后让人们大跌眼镜,凶手居然是这一家三十一岁的李磊,因为家庭锁事李磊将自己的父母、妹妹、妻子和两未成年的孩子残忍地杀死在家中逃亡。从2000年1 月17日浙江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到李磊灭门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如果出问题比白眼狼更狠毒。所以,怎样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摆在各位家长面前最为重要的课题。
我们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得法皆能成才。那么这个得法就是摆在我们各位家长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家长没有意识到社会环境和孩子发生的变化,还用父母教育我们的方法来教育现在的孩子,那就要出问题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一出生做家长的就要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不要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完全寄托在老师身上。我以前对家庭教育也是有一种树大自直的想法,不咋管孩子的学习,我儿子上初中了,第一次考试英语只考了9分,老师讲他不听不学,指望老师去帮助他学好英语肯定是不行的,我只好利用休息时间陪孩子学完玩了初一英语全部课程。儿子到初二已能正常学习了,我又请老师做了一段时间的家教,到2008年中招考试时我儿子以115分的英语成绩考入了一高。孩子在成长、学习中出了问题,做家长的必须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我市每年有一万多名青年人走上家长这个岗位,步入漫长的教子育人之路,引导着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负责、善于与他人合作并有生存能力的人。这份工作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需要岗前培训的工作。然而,我们的父母们在从事着人类最伟大的产品—人的再生产时,却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培训。为什么就不需要任何执照呢?怪不得许多孩子有问题,原因之一便是父母“无照经营”。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不仅仅停留在讲道理上,更多的是生活中的榜样作用。生活就是教育,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是一个综合值:它不仅是看父母学历的高低,家庭条件的好坏,而更重要的是要看家长做人的素质;是否给孩子以正向的示范和影响,家长个人的成功与孩子的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已迈入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时代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家长的教育经验还是得自于自己的家长、个人体会、邻居、同事、朋友、大众传媒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根本谈不上专业训练,这种情况再也不能够继续下去了。当今的时代,急切呼唤着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的提高。美国教育家陶森曾经指出:生育和哺育是两回事,生了孩子并不意味着自然的具有哺育孩子的智能和本领。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必须彻底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过程,接受适当的家庭教育培训。二十一世纪,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者,你并不是忙着为孩子积累什么财富,而是让孩子自身成为财富,真正对孩子一生负责的父母应该是帮助孩子开发他一身的潜能。科学研究表明,家庭对孩子
-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影响程度尤其在非智力因素培养上是超过集体机制的。孩子社会环境相同,学校环境相同,孩子年令相同,由于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其结果就不一样,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素质不同而导致孩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家长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孩子能不能成功,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意志、性格、情趣、爱好这几方面对人的成功起很大作用。谁家生孩子了我们都会问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没有人问您生的是工人还是总统。万物之灵的人在生理上没有质的区别,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和成就的高低的差异上为什么不一样?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归于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劣。我们要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家长就一定要注意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孩子个性,性格的培养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各位家长身上,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
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教育,但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目前,家庭教育正由原来的个别化、随意化走向系统化、科学化。人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幼儿园、学校)教育,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等成年人对子女,尤其是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化的人,即帮助孩子懂得社会、懂得生活,奠定独立生活的基础;培养孩子健康、丰富的个性和与人合作共处的能力;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体魄;引导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幼儿园、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
-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而父母理所当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对孩子实施的是最早期的教育。这种教育最早可追溯至孩子的孕育阶段,此时父母的言行已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三至六岁,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许多性格习惯都在这一阶段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把一个人17岁智力发展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期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今后的智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成才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年时期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如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以防他学坏,最终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反之,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不少。1920年,在印度的一个狼洞里,发现了两个“狼孩”(3、4岁),被救回来之后,他们的行为完全和狼一样,白天睡觉,夜晚嚎叫,爬着走路,用手抓食。过了四年(7、8岁)才开始能讲一点话,智力仅仅相当于正常婴儿水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不可忽视。
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3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家庭教育优于其他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具有连续性。学校教育有始也有终,但家庭教育从孩子一出生,几乎时时相伴。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家长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3、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需求方面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著名的南北朝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开篇就阐明了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的特殊作用:“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由此可见,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他们说话有分量,容易使子女理解、接受和服从。因此,父母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4、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是一对一的教育,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了如指掌,即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心领神会,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能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培养
-4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21世纪的今天要想提高全民族素质,必须从孩子抓起,而家长则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能否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关系到国家建设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普遍有一种错觉,觉得别人的孩子乖,自己的孩子调皮。实际上,天下就没有特听话的孩子,更没有完全不听话的孩子,就看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像是一颗种子,家长只要给他提供健康的环境和足够的养分,他就会开出绚丽之花。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性格的培养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和谐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而不良的家庭氛围,可使孩子胆怯、嫉妒、孤僻、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好坏是孩子性格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保持文化认同和传递信仰的基本场所。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与教育”调查表明,有%的父亲和%的母亲在家里经常与孩子谈论“国际国内新闻”,这些家庭的孩子明显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了解程度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心程度高于其他家庭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
-5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总之,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从事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事业,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事业,做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参考书目:
《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教材》,孙云晓,。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