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QC小组活动成果-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外观质量

来源:画鸵萌宠网
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外观质量

浙江泽国建设有限公司箬横镇新区小学新建工程QC小组

一、工程概况

1、箬横镇新区小学新建工程位于温岭市箬横镇常乐村,本工程总建筑面积 16358m2

,其中教学楼12906m2(地下195m2)(1#、2#教学楼),综合楼2214m2,风雨操场1150m2,门卫88m2;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地上4层,地下1层,综合楼地上4层,风雨操场地上2层,门卫地上1层。

2、非承重的外围护墙采用240厚页岩烧结多孔砖,建筑物的内隔墙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B05),厚240和120块砌体填充墙。施工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了防止今后使用过程中墙体出现裂缝,提高外观质量。

3、质量目标为确保“括苍杯”,争创“钱江杯”。 二、QC小组概况

在“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环境下,公司历来注重质量管理活动,以达到顾客满意。该工程内隔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提高施工外观质量,成立了QC小组,在公司进行注册登记。本QC小组情况如下表:

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 浙江泽国建设有限公司箬横镇新区小学新建工程Q 小组编 ZGJS-2017-05 C小组 称 号 注册时 课题名 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外观质量 2017年6月1号 间 称 活动时 小组类 现场型 2017年6月—2017年12月 间 型 注册登 泽国建设QC20 课题 泽国建设QC—2017-05 记号 登记号 1705 小组成员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姓名 江海荣 孙建军 张茂盛 毛建国 张雯 李灵丹 吴飞 吴匡行 性 别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年龄 32 42 37 50 41 31 29 37 文化程度 本科 本科 本科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大专 职称 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组内职务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组 员 组内分工 全面负责 全面组织策划 技术指导 现场具体实施 质量指导 方案实施 操作检查 质量检查

1

9 江襄君 男 32 大专 助理工程师 组 员 资料收集整理 制表:吴匡行 日期:2017年6月1日

三、选题理由

1、箬横镇新区小学新建工程内隔墙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本工程为公司重点项目,质量目标为确保“括苍杯”,争创“钱江杯”。砌体质量是创优的关键内容。

2、根据其他项目中砌体工程外观质量分析,合格率较低。

3、业主对工期要求紧,因施工方原因造成的延期有处罚,砌筑不合格返工,会造成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 四、现状调查

对公司其他项目的砌体进行抽样,共350点,合格点数为287,不合格63点 ,合格率为82.0%。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外观质量

序 1 2 3 项目 灰缝厚度不均匀 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裂缝 通缝 检查点数 50 50 50 缺陷点数 28 25 3 缺陷频率(%) 56.0 50.0 6.0 4.0 4 砌体墙砌体断裂、掉角 50 2 2 5 墙体垂直度偏差 50 50 4.0 4.0 6 预埋管线线槽观感差 其他 2 1 7 50 350 2.0 / 8 制表:吴匡行

合计 63 日期:2017年6月2日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内隔墙外观质量不合格问题统计表

序 项目 不合格频 不合格频率(% 累计不合格频率 1 灰缝厚度不均匀 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裂 缝 28 44.4 44.4 84.1 2 25 39.7

2

3 4 5 6 7 8 制表:吴匡行

通缝 砌体墙砌体断裂、掉角 墙体垂直度偏差 预埋管线线槽观感差 其他 合计 3 2 2 2 1 63 4.8 3.2 3.2 3.2 1.5 ∕ 88.9 92.1 95.3 98.5 100.0 ∕ 日期:2017年6月2日

内隔墙外观质量不合格排列图

制图:吴匡行

日期:2017年6月5日

根据不合格问题统计表制出内隔墙外观质量不合格排列图,问题分析可知:灰缝厚度不均匀和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裂缝为主要问题。 5、确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1、目标值设定

根据QC小组对以往类似工程的调查结果和排列图确定目标值由82.0%提高到93.0%即合格率为93%。

2、可行性分析 (1) 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灰缝厚度不均匀和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处裂缝为主要问题,两者不合格率占84.1%,通过措施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则外观质量合格率可达到82.0%+( 1-82.0%)×84.1%=97.1%>93.0%,从理论上分析,此目标值可行。

(2) 作为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均非常重视,积极配合。 (3) QC小组成员经验丰富,编制的施工方案、质量计划书、作业指导书及施工工艺等经过

论证,技术上可行。

(4) 项目部工人为专业施工队伍,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 (5) 结论:QC小组目标值可行。

六、原因分析

QC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调查、讨论分析,对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外观质量的两

3

个主要因素分析梳理分析,绘制成关联图:

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外观质量关联图

制图:吴匡行

日期:2017年6月10日

七、要因分析

根据影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内隔墙外观质量关联图中可知影响内隔墙外观质量的灰缝厚度不均匀和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裂缝的末端因素10条。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论证。

末端因素确认计划表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 方法 标准 规范要求专业 工具 满足施工照明 要求 操作工人考核达到 技术交底到位率达到100% 控制点满足施 工要求 责任人 时间 未采用专业工 是否采用专业工具 现场查看 1 具 夜间或昏暗处 现场调查 照明情况 2 照明差 操作人员水平 现场操作人员水平 查看资料 3 差,经验不足 情况及工作经历 现场调查 张茂盛 2017.6.1 吴飞 1 孙建军 2017.6.1 毛建国 1 张雯 2017.6.1 江襄君 2 张茂盛2017.6.1 江襄君 2 江海荣 2017.6.1 李灵丹 3 江海荣2017.6.1 吴匡行 4 技术交底不详技术交底记录表 4 细 5 标高控制点少 查看控制点设置 查看资料 现场调查 砂浆配合比不 检查记录配合比情6 况 规范 查看记录 和现场检 符合规范要求 查

4

原材料不符合 检查材料进场记录 查看记录 7 要求 现场检查 及质量报告 8 检查不到位 检查记录是否齐全 查看记录 材料性能符合 要求 监督检查到位 张茂盛 江襄君 毛建国吴匡行 2017.6.1 5 2017.6.1 5 施工方法不规现场施工方法 9 范 质量意识和责 任心不强 制表:吴匡行

查看交底 和现场调 符合规范要求 查 明确质量管理目标 张茂盛2017.6.1 李灵丹 7 江海荣2017.6.1 孙建军 7 10 进场培训教育的内现场调查 容及操作人员对质 分析 量的重视程度 日期:2017年6月17日

要因确认:

1、未采用专业工具

QC小组人员张茂盛、吴飞于2017年6月5日~6月11日对现场操作人员随机抽 查,现场调查,均采用专用砌筑工具且配备情况满足砌筑需要。

结论:非要因。 2、夜间或昏暗处照明差

QC小组人员孙建军、毛建国于2017年6月10日对施工现场照明情况全面进行排查,现场夜间采用镝灯2000W,照明情况良好,昏暗处采用节能灯照明,设置情况满足施工要求。

结论:非要因。

3、操作人员水平差,经验不足

经小组人员张雯、江襄君于2017年6月10日对现场所有人员进行了解询问,8 0%都有两年以上施工经验,且85%以上有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经验,查看现场实际操作水平,掌握施工技艺程度较好。

结论:非要因 4、技术交底不详细

根据QC小组成员张茂盛、江襄君于2017年6月11日查看技术交底记录,技术交底内容全面,图文并茂,部位明确,签字手续齐全,交底率达到100%到位。

5

结论:非要因 5、标高控制点少

根据小组成员江海荣、李灵丹检查现场控制标高点设置情况,在混凝土柱, 共设置6点,砌筑时未进行引测,未设置皮树杆,特别时走道墙体,水平灰缝控制随意,导致灰缝厚度不均匀,对砌筑质量整体外观有较大影响。

结论:要因 6、砂浆配合比不规范

根据小组成员江海荣、吴匡行对现场配合比情况检查,配合比正确,砂浆和易性好。

结论:非要因 7、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根据小组成员张茂盛、江襄君对材料进场记录及材料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检查,质量证明文件齐全,材料质量良好,材料性能满足规范要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偏差小于3mm。符合规范要求。

结论:非要因 8、检查不到位

根据QC小组成员毛建国、吴匡行查看班组自检记录,无班组检查记录,班组长责任心不强,未履行其职责,项目部质检人员检查不够,监督检查不到位。

结论:要因 9、施工方法不规范

根据QC小组成员张茂盛、李灵丹现场跟踪检查发现,操作工人在砌筑墙体与主体结构、墙顶和梁板时未预留缝隙,直接砌筑,未做处理,导致混凝土构件与砌体连接处出现裂缝。

结论:要因

10、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不强

QC小组人员张茂盛、吴匡行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只进行了技术

6

交底和“三级教育”,没有企业质量管理目标及项目部具体质量管理规定的交底, 未对进场人员进行加强责任心培训教育,对施工质量不重视。

结论:要因。

经过小组共同调查分析、讨论确定要因如下: 1、标高控制点少。 2、检查不到位。 3、施工方法不规范。

4、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不强。 八、对策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1 标高控制点少 2 检查不到位 3 施工方法不规范 质量意识4 和责任心不强 制表:吴匡行

how 测量员引测出标 高控制点至每个 江海荣 混凝土柱,班组标高精施工现标高控制≤3m 2017.6.13 长负责每道墙控准控制 m 场 李灵丹 制点最后报施工员验收合格再施工 通过检查指导 全面全检查班组自检和施工现毛建国,及时对不规过程监现场专职质量员2017.6.15 场 吴匡行 范操作和行为督检查 的检查。 进行指正 砌体墙体与主体 结构应预留10~15 技术交 mm缝隙,墙顶和施工现张茂盛规范施工 底及培2017.6.17 梁板预留10~20mm 场 李灵丹 训 缝隙,其内先填塞PE棒再填充PU 发泡剂。 加强质 提高现场施工落实质量奖惩制江海荣量意识会议室 人员质量意识2017.6.17 度制定培训计划 孙建军 和责任且责任到人 心 日期:2017年6月17日

对 策 what 目 标 why 措 施 地 点 负责人 where who 实施时间 when 九、对策实施

根据末端因素的分析,确定四个要因,采取如下实施对策: 实施一、标高控制点少

措施:根据测量员测出的标高控制点,并根据楼层高度及砌体规格设置皮树

7

杆,班组长将标高点引测到皮树杆上标定,作为层高及灰缝控制依据,标高误差少于3mm,最后由施工QC小组成员江海荣、李灵丹验收合格后施工。

实施二、检查不到位

措施1:制定质量奖罚制度,班组长每天进行自检,切实履行班组长职责。 措施2:QC小组成员毛建国、吴匡行每天不定期对砌体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 规范立即整改,问题严重的下发整改通知书,实施罚款。

实施三、施工方法不规范

措施1:QC小组成员张茂盛、李灵丹对砌体操作人员进行调查和考核。 措施2:对砌体墙体与主体结构应预留10~15mm缝隙,墙顶和梁板预留10~20m m缝隙,其内先填塞PE棒再填充PU发泡剂。

实施四、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不强

措施1:对砌筑工人及其他工种人员进行开题会议,QC小组成员江海荣、孙建军分别对项目部质量目标和具体要求进行讲读,并讲解项目部质量奖惩制度,签订责任书,加强工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责任落实到人。

措施2: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QC小组成员孙建军制定培训计划,进行具体培训教育,不合格的进行换岗或辞退。 十、效果检查

2017年12月2日,泽国公司质量部和QC小组全体成员对已经完工的砌体进行 检查,抽样385个点,不合格点仅为20,合格率达到94.8%,大于目标值93.0%,达到效果要求。

效果检查表

序号 项目 检查 点数 385 不合格 频数 5 累计频数 5 频率(%) 25.0 累计频率 (%) 25.0 1 灰缝厚度不均匀

8

混凝土与砌体交接处裂 2 缝 3 通缝 3 2 8 10 15.0 10.0 40.0 50.0 60.0 4 砌体墙砌体断裂、掉角 2 12 10.0 15.0 5 墙体垂直度偏差 3 15 17 75.0 85.0 6 预埋管线线槽观感差 2 3 10.0 15.0 7 其他 制表:吴匡行

20 100.0 日期:2017年12月2日

目标与效果对比图

制图:吴匡行

日期:2017年12月2日

从效果检查表以及目标值和活动后效果对比情况分析,活动前合格82.0%,活动目标值为93.%,活动实施后合格率为94.8%,达到效果。 十一、效益分析

1、质量效益1:

通过开展本次QC小组活动,使项目部按期完成合同要求内容,施工质量得 到了甲方、监理及建设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为接下来装饰工程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2、质量效益2:

经过QC小组成员的深入研究,不懈努力,超额完成既定目标,全体成员提高了质量意识和个人能力,掌握新的QC知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团队精神, 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打分如下表:

9

序号 1 2 3 4 5

评价内容 质量意识 个人能力 QC知识 解决问题的信心 团队精神 活动前(分) 4 4 3.5 3 4 活动后(分) 5 4.5 4.5 4.5 4.5 日期:2017年12月2日

制表:吴匡行

制图:吴匡行

日期:2017年12月2日

3、社会效益:

通过QC小组活动,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有了深入了解,减少不合格率的,提高了施工质量,为今后类似项目施工提供有力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支持。 十二、巩固措施

1、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2、QC小组成员要继续认真负责,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3、不断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十三、总结与下一步打算

1、通过QC小组活动,深刻认识到在工程施工中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开展QC小组活动是提高工程质量,重点攻关的有效途径,今后在施工过程中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深化、总结、提高,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2、在此次QC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得到了锻炼,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分析

10

能力、改进意识、参与意识都大大的提高了,并且每个人做了自我总结、自我评分,个人能力得到了提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对新的QC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团队解决问题的信心。

3、在今后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并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使QC小组活动制度化、全员化、日常化,累积施工经验,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创品牌创造良好的环境。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