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应急救援预案
为加强对氧气泄漏事故的控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危险程度,保证公司和员工生命、财产平安,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事故灾难中的相关条例及?工业动火平安管理标准?,按照省安监局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的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厂区制氧站、所有氧气管线、氧气阀门、氧气瓶等氧气使用局部,主要针对氧气泄露、机械事故、火灾等发生呢个时,如何处理氧气泄露,如何确定其他事故周围的氧气管线的平安。 二、最初应急组织的启动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基层单位值班负责人带着当班的操作人员组成最初的应急组织。值班负责人评价应急状况,指挥本部门人员作出应急反响。班组行动:向值班负责人汇报或报警后立即做好应急准备,戴好防毒面具,穿戴好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不准无任何防护进入毒物泄露区域。基层单位行动:值班负责人立即赶赴现场,在抢险人员到来前,指挥以下应急行动;如发现中毒,应立即转移中毒人员至无毒通风处,拨打调度室或急诊,进展紧急生产调度,采取切断进料、紧急排放、转移、排堵等方法,尽量减少外泄;立即疏散附近外来施工、作业人员和参观、学习人员,就地停运施工机械与机动车辆。 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
1、报警,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
. . word.zl-
.. -
2、隔离事故现场,建立戒备区。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露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段涉及到的围建立戒备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3、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时指所有可能受到威胁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平安区域。在有足够的时间向群众报警,进展准备情况下,撤离时最正确保护措施,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的进展。 火灾事故处置 1、确定火灾发生位置
2、确定引起火灾的物质类别〔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易爆液体物品、自燃物品等〕
3、所需的火灾应急救援处置技术和专家。 4、明确火灾发生区域的周围环境。
5、明确周围区域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6、确定火灾扑救的根本方法。
7、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含火灾与爆炸伴随发生的可能性〕。 8、确定火灾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周围区域的可能影响规模和程度。 9、火灾可能导致后果的主要控制措施〔控制火灾蔓延、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
10、可能需要调动的应急救援力量(当地公安消防队)
氧气泄漏处置
. . word.zl-
.. -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厂调度室公司专业消防队报警,并采取一切手段切断事故度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车间、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时查明泄漏部位〔装置〕和原因,作好救援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救援指挥中心的成员、专业消防队和专业救援队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救援中心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启动救援体系,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处理的指令,按现场情况调配各对口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援,并迅速向主管上级公安、劳动、安监、环保、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4、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源、泄漏部位和原因,如能通过切断电源、停机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那么以自救为主。不能自行控制区的,应向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并提出抢修的具体措施。 5、专业消防队到达事故发生地后,要认真、整齐的佩戴好防火、防毒、防爆的防护服和面具,迅速查明现场有无人员受伤、中毒,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伤者抢救出事故现场,交医疗救护组医治。
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态势及危害程度,要迅速作出相应的救援方案,组织调整好各专业救援队伍的协调抢险救援工作,下达救援指令,如事故救援队受阻或进一步扩大时,应向外请求支援。
7、生产管理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事故发生单位,迅速查明氧气泄漏点、围、危害程度及原因,并想尽一切方法,控制和切断险源,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及时将查明的事故现场情况报告指挥中心,以便做出正确的救援指令。
. . word.zl-
.. -
8、保卫部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事故单位,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加强戒备和巡逻检查,并指挥作业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疏散工作。
9、医疗应急中心到达现场后,与专业消防队配合,立即展开对伤员的救护工作,并向抢险人员进展职业防护的宣传,咨询工作,将处理的伤员及时送往医院继续治疗。
10、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迅速抢修设备设施,消除隐患,控制险源,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三、应急反响组织指挥机构及报告程序 应急反响组织指挥机构 总指挥 生产技术部 现场指挥长 应急报告程序图 事故发现者
火警:119,医疗急救:120 单位值班负责人 调度室 现场指挥长 生产部负责人 应急反响组成人员 总指挥
. . word.zl-
.. -
四、应急组织指挥机构职责
总指挥:孟祥印,负责统一部署、协调、组织氧气泄露事故处理预案的实施;决定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定事故现场总指挥;指挥氧气泄露专业处理队伍开展工作。
现场指挥长:XXX 负责调配保卫人员配合现场防护,并在泄露事故有扩大化趋势前联系消防部门,出动消防车辆处理事故。
生产部负责人:XXX 负责调配人员进展现场防护,疏导氧气泄露点30米的非处理人员,并将受伤人员送至医院;调配人员在氧气泄露点半径30米外进展戒备,制止车辆、员工通行。
应急反响组成员:相关部室负责人、各分厂厂长、制氧专业人员、维修人员 负责技术支持、检查维修及配合现场防护人员。 五、氧气泄露处理措施
1、发现氧气泄露或可能氧气泄露后,现场员工应立即按应急报告程序进展处理,报告相关部门,做临时现场防护。
2、机动分厂〔制氧车间〕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责令专业人员到现场确认。如泄露发生在总管线上,立即汇报给制氧车间负责人及中控室,通知制氧作业区关闭主管线供气阀门〔首先关闭启动阀,然后关闭手动阀〕,主管线用户端开启放散阀门,排放管道的氧气;如果泄露发生在支管线上,关闭进入分厂〔车间〕的总阀门,然后开启分厂〔车间〕放散阀,排放支管剩余氧气;再由专业人员根据危险程度、实际情况与维修人员制定处理方法。
3、将管道气体放散后,当管道压力低于0.1Mpa情况下,可以进展非
. . word.zl-
.. -
动火类操作。
4、非动火类操作要求必须使用铜制禁油工具,操作人员要求穿戴防静电工作服装,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稳重缓慢,并处理现场有防护站人员检测周围氧气浓度,检查氧气浓度是否在19.5%-22.5%之。 5、动火类操作,必须关闭泄露管道的氧气供给阀门,并用氮气吹扫后,测定氧气浓度合格前方可动火操作,动火过程中实时检测氧气浓度。
6、对泄露局部安装时,对新使用的阀门、法兰、垫片必须经过脱脂前方可安装〔脱脂严格按照脱脂要求进展〕。
7、处理完毕后的管道,必须经过吹扫前方可通入氧气,对进展过动火操作的管道要求氮气吹扫至少10次,方可通入氧气,通入氧气过程要求缓慢。
8、低压氧气管道通入氧气后,在0.5Mpa时进展测漏〔使用液封法〕;中压氧气在1.0Mpa时进展测漏〔使用液封法,如果时间允许,使用保压法〕。
9、测漏合格后,逐渐将压力升至正常,恢复正常生产作业。 六、脱脂要求
常用的脱脂剂的性能及用途可见下表
脱脂剂名称 工业二氯乙烷C2H2CL2 适用围 金属件 附注 能水解成微量盐酸 . . word.zl-
.. -
在水和金属共同存在时,能发工业四氯化碳CCL4 黑色金属、铜生水解生成微量盐酸,与某些灼和非金属 热轻金属能起强烈的分解反响,甚至爆炸 工业三氯乙烯C2HCL3〔产品必须含稳定剂〕 工业酒精脱脂要求不高脱脂能力较弱 金属件 含稳定剂的纯三氯乙烯对一般金属无腐蚀 C2H5OH〔浓度不低的设备和零部于95.6%〕 件 1 、二氯乙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生成微量盐酸,所以需要脱脂的管道和附件必须不含水分,否那么会造成腐蚀;
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酒精都是易燃物,只能用于金属件脱脂,不能用于非金属,因为非金属渗入此溶剂而未全部蒸发枯燥时,遇压缩氧气即会燃烧爆炸,对这几种易燃爆炸危险性化学品,使用时应注意平安,四氯化碳虽不燃烧,但遇灼热物体时即分解而生成光气,因此制止吸烟及严禁一切火种。
3 、脱脂剂易挥发,应当贮存在密封容器中,放在阴凉通风、无直射并远离火源处。
4 、四氯化碳、二氯乙烷和三氯乙烯均有毒,所以操作应在露天或通风的敞棚进展。
. . word.zl-
.. -
5 、脱脂剂不得与浓酸、浓碱接触,也不得与电石等化工产品接触;不同的脱脂剂不能混合一起使用。
6 、用于脱脂的有机溶液含油量不应大于50毫克/升。对于含油量较大的溶剂可用于粗脱脂,然后用清洁的溶剂进展再次脱脂,含油量大于500毫克/升的不得使用。
7、 脱脂时间要求一般均匀涂膜后在静置15-20分钟。 七、考前须知
1、在氧气浓度偏高〔大于22.5%〕地点,处理人员应将手机、随身携带金属用品放置在平安处。
2、处理人员不应过多,2-3名处理人员和1名指挥协调人员为最正确。 3、氧是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 ,除了惰性气体,卤素中的氯、溴、碘以及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金 、铂 〕之外 ,绝大多数非金属和金属都能直接与氧化合,所以现场绝大局部物品在高浓度氧气中都将是易燃物。
4、在0.1 MPa〔1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0.2 MPa〔2个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1.5小时~2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记忆丧失。如参加0.3 MPa〔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钟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5、在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
. . word.zl-
.. -
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惩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烈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 . word.z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