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34—35 Journal of He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索相敏 防治稻飞虱的药剂筛选研究 岑铭松,王国迪,张莉丽,汪彦欣 ,吴燕君,张舟娜 (杭州市植保土肥总站,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对11种药剂进行了稻飞虱防治试验。结果表明:l1种药剂对稻飞虱均有一定防效,其中,10%烯啶虫 胺+50%吡蚜酮的复配药剂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时间长,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稻飞虱;防效;药剂筛选 中图分类号:¥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0)02-0034-02 Study on Insecticides Selection of Controlling Rice Planthopper CEN Ming—song,WANG Guo-di,ZHANG Li—li,WANG Yan—xin ,WU Yan-jun,ZHANG Zhou—na (Hangzhou General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Fertilizer,Hangzhou 310020,China) Abstract:Eleven insecticide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rice planthopp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insecticides had control eficiency.10%nitenpyram combifned with 50%pymetrozine had the best control eficacy and long duratifon, which could be applied in production. Key words:Rice;Rice planthopper;Control eficifency;Insecticides selection 稻飞虱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时数量大,速度 蓝锐750 mlMhm ;处理V:1.8%蓝锐1 500 mL/hm ; 处理Ⅵ:50%吡蚜酮450 g/hm ;处理Ⅶ:50%吡蚜酮 450 g+速灭威1 500 g/hm ;处理Ⅷ:5%锐劲特 750mL/hm ;处理Ⅸ:10%烯啶虫胺450mL/hm ;处理 X:10%烯啶虫胺450 mL+25%扑虱灵750 g/hm ;处 理XI:10%烯啶虫胺450mL+50%吡蚜酮300 g/hm 。 快,易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稻飞虱除了本身直 接刺吸水稻汁液,使水稻生长受阻甚至是倒伏以外,还 能传播病毒病,如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 。在 防治方面,由于大量、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等防治药 剂以及种植制度和环境的变化,使稻飞虱产生了严重的 抗药性,近年来杭州市稻飞虱发生呈逐年加重态势,严 重威胁全市水稻的安全生产 。对11种药剂进行了稻 飞虱防效研究,旨为筛选出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药剂配 方,为水稻生产服务。 各处理药剂均对水675 kg/hm 喷雾。 2008年9月19日上午在杭州市余杭区病虫观测圃 内的直播稻田进行喷药。施药时正值水稻拔节期。小区 面积为20m ,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药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剂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40%毒死蜱(好劳力)乳油(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 调查虫口基数,为1 662.5头/百丛。药后3 d、7 d、 10 d调查虫量。调查采用白瓷盘盆拍水稻基部,3点取 样,每小区取3盆。计算防治效果,利用Duncan’S新复 极差法比较处理间的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药后3 d的防效 有限公司);1.8%蓝锐乳油(河={匕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50%吡蚜酮(飞电)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 农药有限公司);5%锐劲特乳油(拜耳作物科学(中 国)有限公司);10%烯啶虫胺水剂(连云港立本农药 化工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从表1可以看出,11个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在89% 以上。其中,处理Ⅲ和处理Ⅳ的防效较好,防效均在 94%以上,二者较处理Ⅱ、处理V、处理Ⅶ和处理Ⅷ存 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处理Ⅲ与处理Ⅱ、处理V、处理Ⅶ 和处理Ⅷ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I和处理Ⅵ防效次之, 防治效果在93%以上。 试验共设l2个处理。CK:不施药;处理I:25% 扑虱灵750 g/hm ;处理11:25%扑虱灵750 g+25%速 2.2药后7 d的防效 灭威1 500 g/hm ;处理IU:25%扑虱灵750 g+40%毒 死蜱1 500mL/hm ;处理Ⅳ:25%扑虱灵750g+1.8% 2010-02432 收稿日期: 处理Ⅺ的防效最高,为94.93%;处理Ⅱ、处理Ⅲ、 处理Ⅳ、处理Ⅶ、处理Ⅷ、处理Ⅸ和处理X防效次之, 防效均在80%以上;处理I和处理V防效稍低,防效 在77%以上;处理Ⅵ防效最低,为68.22%。其中,处 理Ⅺ与处理I和处理V存在显著差异,与处理Ⅵ存在极 显著差异。 作者简介: 岑铭松(1982一),男,浙江杭州人,助理农艺师,主要 从事植物保护工作。 通讯作者: 汪彦欣。E-mail:yanxin5200@126.con。 第2期 岑铭松等:防治稻飞虱的药剂筛选研究 ・35・ 2.3药后10 d的防效 处理Ⅱ、处理Ⅳ、处理Ⅵ、处理Ⅸ和处理Ⅺ的防效 较高,达95%以上;处理Ⅶ、处理Ⅷ、处理X防效次 之,防治效果均在92%以上;处理I和处理Ⅲ防效稍 低,防治效果在85%以上;处理V防效最低,为 78.81%。其中,处理V除与处理I存在显著差异外, 与其它各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1各处理的药后防治效果 Table 1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erent insecticides on rice planthopper 同列大、小写字母不同,分别表示经Duncan’s新复极差法检验在0.01和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的11种药剂均对稻飞虱有 一飞虱的防治还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如果大量持续地使 用,极易造成抗药性。因此,在实际生产当中推荐交替 使用或选择合适的复配药剂来避免或延迟抗药性的 产生。 定防效,但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 10%烯啶虫胺450 mL+50%吡蚜酮300 g/hm 复配药剂 防治效果最好,且持效时间最长;25%扑虱灵750 g+ 40%毒死蜱1 500 mL/hm 复配药剂速效性最优。 复配药剂是通过不同药剂混配而成,若是混配得 参考文献: [1]朱光喜.如何提高稻飞虱的药防效果[J].安徽农业, 1998,(6):23. 当,不但可以有效弥补单药剂使用的不足,而且还能提 高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能够起到取长补短,发挥各 [2]罗树明,王丽红,张正忠.稻飞虱危害的原因及防治对 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6):71. [3]黄志宽,张宗泽,何拥军,等.几种新农药对稻飞虱的 种药剂长处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扑虱灵+毒死蜱 复配和扑虱灵+蓝锐复配,在速效性上优于单用扑虱灵 或蓝锐防治;在持效性方面也是如此,扑虱灵与其它药 剂混配后的防治效果高于单用扑虱灵的防治效果。但是 药剂混配不当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扑虱灵+速灭 防治效果比较[J].湖南农业科学,2009, 91—92. (7): [4]赵敏,徐福寿,张国忠,等.浙西北单季稻区稻飞虱 药剂防控效果[J].植物保护,2008,(5):158—161. [5]白和盛,张春梅,陆玉荣,等.防治稻飞虱新型复配剂 威、吡蚜酮+速灭威的速效性就低于单用扑虱灵或吡蚜 酮的防效。 试验表明,目前吡蚜酮和烯啶虫胺的复配药剂对稻 应用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 】47一】48. (10): (上接第31页) [5]孙俊铭,王红托,韦 刚,等.斜纹夜蛾性诱剂三种诱 芯田间诱蛾效果的比较[J].昆虫知识,2008,45(6): 972—975. 性诱剂3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J].植物保护,2010, 36:待发表. [8]中国科学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与发展中心.梨小食心虫 涛,吕昭智,等.棉铃虫两种性诱芯田间诱 [6]李霞,李高效性诱剂研究获突破性进展[EB/OL].(2009—09— 21).http://agri.chinannn.com/BugTitle.jsp?id=376. 蛾效果比较[J].昆虫知识,2010,47(2):印刷中. [7]王红托,岳兰菊,刘 洁,等.砀山县桃园梨小食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