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6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书写习惯(3分)

请用圆珠笔或钢笔答题,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 积累运用(35分)

1、读拼音,写词语(4分)

六年光阴,zhuǎn shùn jí shì ( ▲ )。此时此刻,老师huìrén bù juàn( ▲ )的心声,yǐn rén rù shèng( ▲ )的课堂,都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是我童年记忆中一颗颗liú guāng yìcǎi( ▲ )的珍珠啊! 2、选择恰当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下列不属于三国故事的是(▲ )

A《草船借箭》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景阳冈》 (2)下面的“川”有一项与其它三项意义不同,请选出来(▲ ) A川流不息 B一马平川 C高山大川 D百川归海 (3)下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胆怯(qiè) 解送(jiè) 别墅(shù) B 苍穹(qióng) 畜生(chù) 疾驰(shí) C 邮差(chā ) 歼灭(jiān) 隧道(suì) (4)、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各抒己见 心旷神怡 名副其实 人声鼎沸 B 神机妙算 从容不迫 阴谋诡计 身临其境 C 漫不经心 逃之夭夭 郁郁寡欢 无微不至 D 川流不息 前所未有 斗志昂扬 爱不失手 3、判断正误,在( )里打上“√” 或“ ×” 。(4分)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宋代的杜甫。(▲ ) (2)“她和我仿佛年纪。”是比喻句。(▲ ) (3)“碧绿、杏黄、乌黑、鲜红”属于同一类词语。(▲ ) (4)“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

4、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和他在《论语》里说的“ ▲ ”是一致的。

(2)周恩来在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写下“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从“ ▲ ”这两句诗而来的。

(3)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 ▲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讲方法,得当的方法和不懈的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基石。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在小学六年的语文课堂上,我认识了许多有特点的人物。鲁滨孙( ▲ ),令我无比敬佩;美国作家( ▲ )笔下的汤姆索亚( ▲ ),也让我喜爱至极。《红楼梦》中“凤辣子”王熙凤( ),《草船借箭》中的曹操( ▲ )。

(2)中国地大物博,民风民俗丰富:《北京的春节》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 )和温馨;《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 ▲ )的维吾尔人和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客家民居( ▲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 ▲ )的象征,所以他们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家乡慈溪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 ▲ )。

(3)( ▲ )、( ▲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 ▲ )的人,却从中有所( ▲ ),有所( ▲ ),有所( ▲ ),有所( ▲ )。

三、阅读理解(14+15+6分)

(一)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 这多么有意思呀 不劳动 连棵花也养不活 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选文选自( ▲ ),作者( ▲ )。(2分) 2、给文中空白部分加上标点。(2分) 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2分)

奇花异草(▲ ) 置之不理(▲ ) 闻所未闻( ▲ ) 秉烛夜游(▲ ) .... 4、把文中具体说明“如此循环”的一个句子抄下来。(1分)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分)

▲ 6、文中有两次写到“腰酸腿疼,热汗直流”,请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分)

▲ 7、养花如此有乐趣!在你的人生经验中有什么事情也充满乐趣?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达。(3分)

▲ (二)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

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 ▲ )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你会把母爱比作( ▲ ),因为( )。(4分)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1分)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是按( ▲ )的顺序写的,已用“‖”分成了四部分,请归纳第三部分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1)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俄(3)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4)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5)依而截之。

(1)初:开始时 (2)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指想不出办法 ( 3)俄:不久 (4)但:只 (5)遂:于是

1、字义解释(2分)

执(▲ ) 之(▲ ) 至(▲ ) 截(▲ )

2、句子翻译(2分)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习作表达(27分)

题目:与 —— 一起走过的日子

提示: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谁给了你无尽的关爱,谁给了你不一样的力量……请

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400字。

(3)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