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及弯曲成型方式、方法有多种,本文以最新规范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以手摇板手工弯制箍筋为例,阐述箍筋完成型时的下料、画点、弯曲成型、质量检验等工艺流程,为箍筋弯曲成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箍筋下料;手工弯制箍筋;弯曲成型;
箍筋下料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广联达软件中嵌入了箍筋长度的计算、很多教科书也给出了计算公式、施工手册给出了箍筋调整值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工地也有自己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计算得到箍筋的下料长度,但弯制箍筋精确画线时却无具体的各段尺寸,本文以最新规范为依据,结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阐述利用手摇板进行箍筋弯曲成型的工艺流程。 一 下料
随着高强钢筋在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采用光圆钢筋(300Mpa)制作箍筋越来越少;采用三级钢(400Mpa级带肋钢筋)制作箍筋已经是现在设计的首选,设置还有采用四级钢(500Mpa级带肋钢筋)制作箍筋。根据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2]要求,光圆钢筋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335Mpa级、400Mpa级带肋钢筋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500Mpa级带肋钢筋,当直径小于等于25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6倍;当直径大于 25时弯弧内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倍。弯弧内直径与弯弧段长度有关,即钢筋等级与钢筋下料长度有关。
为便于计算,特将箍筋进行分解,分解成两个方向的直线段、三个90o弯钩、两个135o弯钩以及弯钩平直段,如图1所示。其中B、H为设计平面尺寸,c为保护层,b、h为箍筋标注尺寸,d为钢筋直径,D为弯弧内直径,b1和h1为两个方向的直线段尺寸。箍筋长度(中心线长度)可按下列公式(1)进行。
箍筋的下料长度=直线段尺寸+3×90o弯钩弧长+2×135o弯钩弧长+2×弯钩平直段长度 (1) 其中:
直线段长度(中心线长度)计算见图1:
直线段尺寸=2×(b1+h1)=2×[(B-2C-2d-D/2×2)+(B-2C-2d-D/2×2)] 90o弯钩弧长(中心线长度)计算见图2: 90o弯钩弧长=2×π(D/2+d/2)×(90/360)
三 弯曲成型
方法一:箍筋的弯曲成型步骤分为五步,见图6。在操作前,首先要在手摇板的左侧工作台上标注图6箍筋弯曲成型步骤钢筋1/2长、箍筋长边内侧长和短边内侧长(也可以标长边外侧长和短边外侧长)三个标志 第一步,在钢筋1/2处弯折90o; 第二步,弯折短板90o; 第三步,弯长边135o弯钩; 第四步,弯短边90o弯钩; 第五步,弯短边135o弯钩。
因为第三、五步的弯钩角度大,所以要比第二、四步操作时靠标志略松些,预留一些长度,以免箍筋不方正。
方法二:在操作前,首先要在手摇板工作台上作出90o和135o弯折位置线,同样按上述五步法对箍筋弯曲成型,但工作台上无标志,只按画点进行弯折,但要确保点处在弧度的中心位置。
手工弯曲操作时钢筋一定要托平,不能上、下摆,以免弯出的钢筋产生翘曲;起弯时用力要慢,结束时要平稳,掌握好弯曲位置,避免反弹,防止弯过头或弯不到位;弯曲钢筋时,手应压好另一侧钢筋,防止钢筋弹出,造成操作人员受伤;弯曲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画点在弧度的中间位置,否则就会成品的箍筋内净尺寸有较大的误差。
图6 箍筋弯折步骤示意图 四 质量检验
制作完成的箍筋质量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3]的规定进行检验,用卷尺量箍筋内净尺寸,B边长度满足B-2c-2d,H边长度满足H-2c-2d,允许偏差控制为±5mm;90o弯钩和135o弯钩弧度符合要求;考虑地震作用时,弯钩平直段长度≥max(75,10d),对非框架梁以及不考虑地震作用的悬挑梁,箍筋及拉筋弯钩平直段长度≥5d,当其受扭时,≥10d。 五 结语
箍筋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钢筋工程的质量,进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以及后续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采用手工弯曲还是机械弯曲,都需遵循下料—画点—弯曲成型—质量检验的操作顺序,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成品的质量。90o和135o弯钩弧度下料计算和画点时均使用的是圆弧长度而不是直线长度,有误差的存在,但经实践证明,只要确保画点在弧度的中心位置,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成品质量较好。 参考文献:
[1]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2013
[2]16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3] 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