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诗趣话
作者:张雨
来源:《老友》2012年第05期
“偷”诗不同于剽窃。“偷”诗是熟读之后,或赏其词,或爱其意,或醉其情,久而久之,待自己下笔时,便有意无意地将前人的佳作“化”为己有了。
“偷”诗自古有之,形式多种多样,这方面最有名的是唐人张怀庆。据《大唐新语》载:李义府嘗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则云:“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仅在每句之前加两个字,“偷”得十分便当,顺理成章。文坛上更有高明的“偷”诗者,是化其词而窃其义的“嫁接”者。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而早于此,北齐文学家庚信《马射赋》中,就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这似乎成为后来王勃作此句的参考。梁武帝诗云:“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戴叔伦“偷”之为:“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庚信诗云:“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高适“偷”之为:“功名万里外,心里一杯中。”他们在“偷”的过程中,都各自创出了自己的新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