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康中国背景下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研究——基于CFPS2018数据

来源:画鸵萌宠网
健康中国背景下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研究——基于CFPS2018数据

作者:张泽庆 黄泽锐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6期

张泽庆 黄泽锐/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张泽庆(1995—),女,汉,山西襄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要求我们着重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保障老年人有质量地生活。本文基于

CFPS2018数据,考量人缘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以及精神状态等社会因素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在性别与年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因素方面,主观幸福感、经济地位、人缘关系和积极精神状态的提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正向影响,消极精神状态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明显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健康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社会因素;CFPS2018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于2019年底数量达到2.53亿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亿人,占12.6%。并且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60岁及以上人口较去年增加439万人,比重上升0.25%[1]。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如何提升老年人健康状况、保障老年人有质量地生活,一直是众人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探究人缘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以及精神状态等社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状况

的影响,拓展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的广度,对当前面临的老年人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说明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调查项目,调查内容涵盖社会、人口、经济、教育以及健康的变迁,为本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本文数据来自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个人自答问卷数据,剔除各项缺失值后,最终得到有效样本5 313人。

(二)变量设计

1.因变量

本文因变量选取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选项从不健康到非常健康依次赋值1-5分。分数越高,表明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越好。

2.自变量

本文选取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积极精神状态、消极精神状态、人缘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为社会因素自变量。

经济地位选取被调查对象在本地收入等级的打分,选项从很低到很高依次赋值为1-5分;社会地位选取被调查对象在本地社会地位的打分,选项从很低到很高依次赋值为1-5分;精神状态选取被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周内各种感受或行为的发生频率,具体分为积极精神状态(感到愉快、生活快乐)与消极精神状态(感到情绪低落、做任何事都很费劲、感到孤独、感到悲伤难过)这6道题目。选项为几乎没有(不到一天)、有些时候(1~2天)、经常有(3~4天)、大多数时候有(5~7天),依次赋值1-4分;人缘关系与主观幸福感选取被调查对象对自身人缘与幸福感打分,选项为0-10分,依次代表最低至最高。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社会人口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以及户口类型作为控制变量。

将男性、农村户口、非共产党员、未婚设置为参照组并赋值为1;将女性、城市户口、共产党员、已婚设置为处理组并赋值为2。教育程度(文盲/半文盲、从没上过学赋值为1,幼儿园/学前班、小学赋值为2,初中、高中/中专/技校/职高赋值为3,大专赋值为4,大学本科及以上赋值为5)设定为定距变量,同时,将年龄设置为定距变量,划分为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及以上,依次赋值为1、2、3、4。表1为基本变量以及描述性统计结果。

(三)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SPSS 25.0作为数据分析软件,由于文中因变量为健康状况,自变量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积极精神状态、消极精神状态、人缘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等社会因素都是连续性变量,所以,文中采用一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Yi=α+β1 X1+β2 X2+…+βi Xi+ε

式中:Y为因变量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X为影响健康状况的变量,i表示变量的个数,文中i=13;α为常数项;β是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影响健康状况的方向和维度;ε为残差。

二、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

(一)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2.52,表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男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高于女性老年人健康状况。年龄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60~69岁的

老年人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9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较好。在教育程度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初中-职高这一教育阶段老年人健康状况最好。

(二)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社会因素的相关分析

本文分别对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和老年人总体与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做相关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人缘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积极精神状态等社会因素均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呈正相关关系,消极精神状态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人缘关系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关性最低,消极精神状态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最高。从性别来看,男性老年人的人缘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消极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均高于女性老年人,而女性老年人的积极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这表明,人缘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积极精神状态、消极精神状态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

三、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社会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更科学全面地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社会影响因素,本文建立了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社会人口统计变量依次加入人缘关系、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精神状态等社会因素构成模型一至模型六,最后将所有变量加入构成模型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一)人缘关系因素影响

模型一显示人缘关系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人缘关系越好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好。在性别方面,我国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比男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弱。年龄与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呈显著负向影响,随着我国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降低。教育程度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尽管在模型六与模型七显示不再显著,但这并

不意味着教育程度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没有影响,而是被其他因素所限制。此外,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在加入其他变量后,人缘关系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降低。

(二)社会地位因素的影响

模型二显示社会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地位越高,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好。在最终模型中加入其他变量时,社会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具有显著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子女文化资本对地位有显著影响,且在控制性别等变量的情况下,文化资本有助于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2],文化资本与教育年限有正向影响,教育年限又直接连接教育程度,故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越高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好。此外,同等社会地位条件下,我国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弱于男性老年人。

(三)经济地位因素的影响

模型三显示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经济地位越高,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好。已有研究表明,经济收入较低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越差,老年人因受经济收入限制在饮食上不健康的可能性越高,导致其健康状况越差[3],故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在同等经济条件下,我国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弱于男性老年人。此外,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趋好。

(四)主观幸福感因素的影响

模型四显示主观幸福感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越高,健康状况越好。已有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健康状况,尤其对对抗疾病有一定作用[4]。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个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心理学关于幸福感的大量研究显示主观幸福感高的个人相对于主观幸福感低的个人其行为方式具有很大差异。

(五)精神状态因素的影响

模型五显示积极精神状态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我国老年人积极精神状态越多,其健康状况越好。日常生活中,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开心、愉快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很大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随之降低。模型六显示消极精神状态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我国老年人消极精神状态越多,其健康状况越差。日常生活中,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感到难过、沮丧、失望等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在此模型中,户口类型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城市户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要弱于农村户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四、总结

总体来说,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健康状况有所降低,且女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弱于男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与政治面貌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户口类型在消极精神状态这一变量影响下,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且相比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除人缘关系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外,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积极精神状态均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正向影响,消极精神状态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负向影响。

(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社会性别规制导致老年人在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不平等现象[5],女性相对男性而言,在医疗保健、保险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女性在日常生活照料中担负着更重要的责任,而且女性老年人在自理能力、生活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失能情况都比男性严重,所以,应完善医疗保健、保险等相关政策,同时继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养老制度,保障女性老年人的健康权益。

(二)经济地位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经济地位与经济收入相关,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针对不同收入的老年人进行不同定位,收入较高的老年人可为其提供丰富的社会活动,如老年体育运动、老年文化娱乐等,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及满意度;对于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应积极发扬志愿服务活动、慈善捐款活动,做到“精准帮扶”。同时,女性老年人的福利状况要远低于男性[6],城乡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差距也较为悬殊,应在性别与城乡因素上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

(三)精神状态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精神状态与自身意识以及自我价值感紧密联系,对各种“任务”的完成效果与精神状态有直接联系[7]。对于人缘关系较弱的老年人,应积极鼓励其建立自信,发现自我价值,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得到他人的肯定,磨练意志,提升自己的交往觉悟与思想意识,进而提升积极的精神状态。对于消极精神状态较多的老年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其探讨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此外,政府、社区等应大力建设老年人咨询服务体系,完善心理咨询服务、精神慰藉等相关政策,及时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及时排解消极情绪,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张毅.人口总量增速放缓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EB/OL].(2020-01-19)[2020-03-03].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19_1723767.html.

[2]仇立平,肖日葵.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1(6):121-135,223.

[3]SIMSEK H,DOGANAY S,BUDAK R,et al.RelationshiP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with Health Behaviors and Self-Perceivedhealth in the Elderly: a Community-based Study,Turkey[J].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14(4):960-968.

[4]朱晨,杨晔.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健康效应:基于“千村调查”的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7(12):76-87.

[5]刘二鹏,张奇林.农村失能老人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基于CLHLS(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9(2):49-58.

[6]詹鹏.我国老年人养老金收入的性别差距[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104.

[7]申来津,张燕.精神状态的提升:以管理方格为分析工具[J].学术交流,2005(10):1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