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FGS中国教育史博士研究计划书

来源:画鸵萌宠网
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书

姓名:FGS 报考专业:教育史

一、 简述本人报考博士专业及研究方向的目的及学术背景:

1、报考动机及学术背景

本人本科中文专业,硕士是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读研期间认真读书,刻苦钻研,打下了良好的研究功底。毕业参加工作后(现在XX大学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十四篇,主持课题四个,参与课题六个,具有较好的研究水平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本人对中国教育史非常热爱,在这上面也花费了比较多的功夫。正因为用的功夫比较多,所以也更执着,更迫切希望能在自己心爱的事物上有所收获。作为一个读书人,多少都有司马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情结,因此我也希望自己将来在教育史上能够有一些成就,能够“成一家之言”。

在学术背景上,我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古文和传统文化比较热爱。研究生学的是中国教育史,读研期间和工作后还旁涉了“诸子百家”之学,分别有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在学术底蕴上有一些积累,但还需要我师淬之,炼之,继续提升。在所有这些学科中,我还是比较偏爱历史和哲学,哲学是智慧的学问,它给人以智慧的享受和喜悦。

读研期间,对于于述胜老师参与编写的《中国教育哲学史》全四册,我尤其喜爱,文史结合,逻辑梳理,哲学脉络,非常给人以散文的美感和智慧的分享,它使我辈学者能够知其源,探其流,思其所以当然之理,明白原来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参加工作后,我先后到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等院校短暂进修学习。由于单位党校性质原因,因此也颇有一些时间和精力读书研究,工作期间,主持了学院的一般课题四项,参与编写《苏区时期的红色诗词与歌谣》一书,参与中组部课题研究两项,其中《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获得三等奖,参与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资源与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研究》一项。平时也经常写点小论文,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些论文被新华网、人民网全文转载,有些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有些论文质量也还尚可,因此偶尔也能收到一些稿费。

我读博的目的比较单纯,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和研究的兴趣。单位上对我们读博也比较宽松,也鼓励我们去读博,也可以让我们全脱产去读博士。因此如果我考上了博士,可以全脱产的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同时因为有工作保障,也能全身心的心无旁骛地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教育专业的泰山北斗,在教育专业有着崇高的影响力,北师大学府也是我心中最高神往的高等学府,在北师大攻读博士是我人生的最大心愿和最高追求,能在北师大读博,师从名师,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因此我愿意把我终生的时间和精力献给北师大,献给我最心爱的专业,献给我最敬爱的老师。

2、近年来本人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发表的论文:

(1)2008年6月,宜春学院学报,《论中国古代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创建的原因》,第一作者;

(2)2009年8月,中国书院论坛,《明代另类教师心态研究——以何心隐为例》,第二作者;

(3)2011年11月,宜春学院学报,《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群众教育研究》,第一作者;

(4)2012年3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井冈山时期以革命教育为主的群众教育初探》,独撰,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全文转载;

(5)2012年5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从宣传教育的角度解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独撰;

(6)2013年5月,井冈山大学学报,《井冈山斗争时期正规军和地方武装之间的关系解读 》,独撰,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

(7)2013年7月,党史文苑,《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争取选民的做法对我党做好群众工作的启示》,第二作者;

(8)2013年7月,当代江西,《领导授权的艺术》;

(9)2013年12月,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学报,《简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与群众工作》,独撰;

(10)2014年5月,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焦裕禄精神与传统文化

研究》,独撰;

(11)2014年9月,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浅谈党性教育目标的设置原则》,独撰;

(12)2014年10月,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古代士人的修身之道对当前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启示》独撰;

(13)2015年8月,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浅谈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访谈式教学与典型人物示范课程的对比研究》,独撰;

(14)2015年12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激活红色基因的途径与方式研究》,第二作者。

(15)2016年第2期,领导之友,《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基因的主要内涵》,第二作者。 参与的课题:

(1)读研期间:参与HQ导师课题《明代另类教师心态研究》; (2)工作后:①2011年主持学院一般课题《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群众教育研究》;②2011年参与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研究》课题获三等奖;

③2012年主持学院一般课题《井冈山斗争时期正规军与地方武装之间关系研究》;④2013年主持学院一般课题10万字《中央苏区时期贫农团史料整理》;⑤2013

年参与编写《苏区红色诗词与歌谣》;⑥参与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资源与党的执政伦理建设研究》;⑦2014年主持学院一般课题10万字《中央苏区时期革命史料整理——寻乌》;⑧2015年主持学院一般课题10万字《湘鄂赣苏区党群团组织史料整理》;⑨2015年参与中组部课题《党性教育创新方式方法研究》。

二、攻读博士学位阶段学习和研究计划:

1、博士阶段学习的目标及设想。

如果有幸能被录取,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计划完成四部分的内容(1)学位课程的学习(2)研究能力的提升(3)完成导师相关任务及学位论文。

学位课程学习。细读各种教育学、教育史经典教科书,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着重学好教育史科学研究方法,为以后从事学位论文的写作做好铺垫。在学好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应掌握教育史发展趋势与主流方向,掌握交叉学科研究特点,善于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史问题。同时认真学习公共课程,使自己

成为一个知识全面、丰富的人。

研究能力的提升。教育史是教育学基础学科,当前教育史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描述纯粹“客观事实”,而是更多的结合其他学科理论从而为教育现实服务。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史研究的专业人员,就更应该积极的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以期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研究思路的打开,因此,我在攻读学位期间,会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学习诸如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多动脑勤动笔尝试写一些高水平论文,争取做到精琢细雕,在C刊上发表。

完成导师相关任务及学位论文。通过承担导师相关科研任务,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课题的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研究方法,结合课题来逐完成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与写作,在此同时广泛听取导师、其他老师的批评和建议,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精雕细琢的完成学位论文,拿到学位。

2、拟开展研究的课题内容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拟开展研究的课题名称:近代中国革命教育思潮研究

国内外研究现状:“革命”是20世纪中国最热的词。在近代百年中国中,革命几乎贯穿了其全部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一切反动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都会竭力反抗进步阶级的革命,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进步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随着社会从革命走向和平,学术研究氛围从高压走向宽松,各种重新审视和反思的声音和观点井喷似涌现,这体现了学术的繁荣,但研究这场革命者,大都在“神化”与“魔化”两极之间简单往复。一些学者甚至出于对革命的恐惧,提出“革命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没有把革命放回到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和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考察,没有把革命放回到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理解,没有把自己与这场革命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冷眼旁观”,客观平实地解读“过去”。

上世纪有两场著名的革命,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场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国民党的革命目标,无论

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还是国民革命推翻北洋,即使是建立民国和打造共和,都是在政治革命的层次上。辛亥革命追求有限革命目标,在政治上是打倒封建专制帝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他们的目标直指最高统治者,在教育培养活动上,如爱国女学和爱国女社,“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预备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讲授理化,学分特多,为练制炸弹的准备。”两校校长蔡元培说:”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其教育的主要对象也主要是青年学生。

而共产党的革命则是要从政治革命走向社会革命。而共产党的革命一开始就以社会革命为诉求,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前奏;更重要的是要以政权的力量进一步发动革命,进一步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声称,辛亥革命的榜样是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只是一场政治革命,已经过时了;中共的革命以俄国革命为楷模,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的革命,是更彻底的社会革命。中共还以自己是国际政党(共产国际支部)为荣,强调自己的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世界革命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世界的资产阶级,思考革命的基点已不局限于中国,而是着眼于全人类。

所以中共革命的兴起,意味着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更上一层楼:从政治革命走向社会革命,从国内革命走向世界革命,从种族革命走向阶级革命,从共和革命走向共产革命,从有限革命走向无限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声称,辛亥革命的榜样是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只是一场政治革命,已经过时了;中共的革命以俄国革命为楷模,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的革命,是更彻底的社会革命。中共还以自己是国际政党(共产国际支部)为荣,强调自己的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世界革命不是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世界的资产阶级,思考革命的基点已不局限于中国,而是着眼于全人类。所以中共革命的兴起,意味着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更上一层楼:从政治革命走向社会革命,从国内革命走向世界革命,从种族革命走向阶级革命,从共和革命走向共产革命,从有限革命走向无限革命。

两场革命的本质不同,因此他们在革命教育思想上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对象还是教育手段和方法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在1922年7月通过的青年团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关于教育运动的决议案》,提

出:1.关于社会教育方面,要求提高社会青年的知识,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并使年长失学的青年,得到普通文化教育。2.关于政治教育方面,要求对多数无产阶级青年,宣传社会主义,启发并培养他们的政治觉悟及批判能力。3.关于学校教育方面,发动改革学校制度,使一般贫苦青年得到初步的科学教育,并发动实施普通的义务教育,发动学生参加校务管理,发动取消基于宗教关系和其他方面关系的一切不平等待遇。围绕这三个方面,要求开展青年工人和农民的教育运动,如普及义务教育运动、免除学费运动、在教会学校中的平等待遇运动、男女平等教育运动等,旨在一方面尽可能地争取劳动群众的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揭露当时的社会的教育的阶级本质,启发工农群众的斗争觉悟,由此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其后共产党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更是走向深化。教育对象转为社会的底层,开始面向工农群众,教育内容在于注意工农日常生活,促进阶级觉悟,训练斗争能力,形式主要为补习学校、子弟学校、阅书报社、讲演、游艺等。共产党办的早期学校如湖南自修大学目的不是要办成一所纯粹学术的大学,其目的是为“改造社会”做准备。一方面学生不但修学,还要有向上的意愿;另一方面自修大学的目的在于改造现存社会。对于自修大学的学生,首要的是考察其人生观、政治观,以保证罗致有志于革命的青年。自修大学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宣传,课程中贯穿了革命精神,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何叔衡在结业仪式上形象地将学校的师生比作“酒药子”,将在四面八方“各处发酵”。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走向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道路。毛泽东提出:“要特别注意军事,须知枪杆子里出政权。”为配合中共革命,中共领导的教育更是呈现自己的独特特点。如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教育,倡导做新时期的新人,移风易俗,废除封建迷信。各地的妇女砸掉“三从四德”枷锁,剪发、不穿耳朵、不缠脚;同时,毁神坛打菩萨,不求神拜佛,不卜卦,不看相算命,将符箓签卦等法器摧毁烧化,改造道士和风水先生,使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深入人心。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决议案指出:“特委要组织教宣委员会,制定训练教材,计划每周的训练工作”,“同时要做识字运动,以提高工农同志‘写’‘看’能力。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根据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当时,红军经常与工农群众一起联欢,主要节目有:曲艺春罗词《毛委员带兵打文家市》;

莲花闹《反对帝国主义》;渔鼓词《推翻国民党最后得解放》;新五更《邓英自叹》;话剧《打土豪》、《活捉萧家壁》等。革命教育宣传一要破除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虚假污蔑宣传的需要。二要破除旧军队留给老百姓痛苦、灾难等不良印象的需要。三是发展壮大自己,保卫革命根据地本身的需要。

目前对革命教育的研究论述不多。主要有林新军的《孙中山革命教育思想论》,认为孙中山的革命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阐发,又有制度的创新,既有整体教育体系的建构,又有对某一具体教育问题的设想,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革命教育观、军事教育观、普通教育观、普及教育观。在革命教育观方面他提出了“教便是宣传”,“非学问无以建设”的主张;在军事教育观方面则从借鉴国外军事教育经验、在军队中确立政治教育制度、习武育人等方面阐述了教育为革命的武装斗争服务的思想;在普通教育观方面,孙中山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提出了教育应为“共和民国服务”,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教师应具有“引导人群,引导社会”的责任,应当“指导人民谈政治”,对学生进行民主革命纲领和政治理论的教育,成为“政治的教育家”。陈国庆的《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研究》,认为在早期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意识到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救国家与民族危机,必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于是他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救国论者。随着毛泽东对教育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其教育思想也发生重大变化,从教育救国论转变为教育革命工具主义。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契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唤醒人民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激情,参加拯救国难的革命运动。为此,毛泽东积极投身社会革命教育,将教育对象指向工农大众。从湖南自修大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已经把教育作为改造国民性、促进社会进化的工具发展到把教育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把教育当成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武器。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理论本质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毛泽东在对工人和农民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教育思想,在理论立场上从早年的唯意志论,转向心物二元论,再走向辩证唯物论,体现了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特色;在阶级立场上,用阶级观点分析教育的阶级属性,即教育要服务于中国革命的

实际需要,培养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和骨干力量;从教学内容看,毛泽东重视对农民和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概言之,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体现为别具一格的“知行合一”革命教育观,彪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教育观。

其他有赵志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周耀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崔缨《革命根据地成人教育》、钟海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张儒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葛沭《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政策研究》、谢思明《中央苏区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当时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并探讨了成因和演变。但从革命教育思潮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并且把资产阶级革命教育思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思潮结合起来做对比研究的却并不多见,并且非常薄弱,这也说明这个课题有研究的必要和意义。

3、拟进行的文献检索及阅读工作。

(1)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2)黄彦著.孙中山研究和史料编纂[M].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3)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5)张瑞璠等.中国教育哲学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6)王树荫著.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纲[M].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2. (7)张耀灿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 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干部教育工作重要文献选编[M]. 党建读物出版社, 1999.

(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10)韩红升著.毛泽东人民教育观论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 (11)杨凤城主编.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12)王秀良.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南京师范大

学:2015.

(13)李支舜. 毛泽东与孙中山文化思想比较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2 . (14)李斌.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 中共中央党校:2010. (15)陈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7 . (16)米华. 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2. 4、拟开展研究的主要思路、方法及重要观点。

本研究旨在将近代革命教育思潮作个梳理,探其源,衍其流,使人看清发展演变,引起人们对革命教育思潮这一重要思潮的重视。近代革命教育思潮主要有资产阶级的革命教育观和无产阶级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观,两种教育思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重点研究两种革命教育思潮形成的原因、背景、特征及其发展变化,以及两种不同革命教育思潮的对比,并对这两种革命教育思潮和其他教育思潮做个简要对比研究,指出它们对当今时代的影响及其意义。从时代、人物、背景、运动中探讨互动关系,以此厘清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革命与教育的关系,革命与社会的关系。本文突出之处是开展多维度对比研究,厘清社会巨变,以期为当今和将来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本研究拟分以下五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探讨中国近代社会背景,各派教育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第二部分重点探讨资产阶级革命教育思潮产生的原因、特征以及实践,它的理论根基和目标指向;第三部分重点探讨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思潮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其实践,它的理论根基和目标指向;第四部分对两种不同革命思潮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不同点及其对后来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第五部分探讨当前教育思潮的价值取向以及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主要采用历史文献法。

5、拟开展研究的现有基础(包括已有的相关成果、研究工作的资料准备情况等)。

(1)2011年学院课题对革命教育有个比较良好的了解和掌握,并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

(2)资料准备情况

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已经分类搜集。 部分专业书籍也已经借阅,剩余书籍尚待购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