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要: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是体制、技术、文化。体制是风险管理实施的组织保证,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文化理念则可以保证技术、体制的正常实施.
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一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 人工操作中的风险人工操作风险是指在银行组织内,由于会计操作上的失误带来的风险。由于会计,储蓄人员缺少责任心或工作不细致带来的一系列财产损失。由于银行会计风险性较强并且专业要求较高,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及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制度不健全造成或发生工作疏漏所导致的资产损失是巨大的,同时还会损伤银行的信誉。
二) 会计监督管理中的风险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金融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而这种经营的亏损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二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
-
(一)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明晰的产权制度是风险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和管理中的制胜法宝。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运作规范,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产权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尽完善。与之相应的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表现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独立性差,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风险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风险管理 队伍不强,特别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等等。
(二) 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水平落后
首先,风险管理理念不全面,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系统风险和操作风险重视不够。其次,没有全员风险管理和银行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意识,只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 最后,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风险管理,而在强调风险管理和控制时,又通过少拓展业 务来逃避风险。
(三)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2
-
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三、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1.统一风险管理理念
健全的风险管理理念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一致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其风险管理目标与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只有确保风险管理目标和业务发展目标相一致,银行才能更加完善合理的发展业务,不会造成分歧的出现。
(2) 独立性理念。即风险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之间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要相对独立。只有部门职责相互独立才能真正起到风险管理的作用,否则容易滋生腐败,降低风险管理的效率
(3) 权威性理念。即银行应确保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具有高度权威性,尽可能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否则容易造成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影响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进程与发展。
3
-
(4) 互通性理念。要求银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进而在银行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即风险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评估监督部门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各相关部门之间要保持信息的互通渠道。 2.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一)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和道德建设,防止会计人员进行违规操作,从内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品德。
(二)严格甄选会计主管人员,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会计操作技术,还要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好与下属的关系,促进团队的进步。
(三)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时俱进,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
(四)加快与国外银行的学习、交流,以借鉴和引进国外银行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3.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 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国家控股的前提下, 积极稳妥地将国有银行推向资本市场, 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 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这方面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限定中
4
-
高层管理人员的任期,实行离任审计制度等
再次,提高董事会及高层对内部风险控制的必要性的认识。完善组织结构,打破分支机构的行政设置方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权限清楚,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4.
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制。建立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并注意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银行风险为出发点;二是树立全局观念,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连接,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相应进行调整的有机整体;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最为关键的一环。 运行过程中的监控 事前控制 主要内容 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反馈 事中控制 对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 事后控制 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 对银行稳健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检查 5
-
5. 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信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支柱,特别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修定信息披露制度。 ( 1)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 加强银行风险防范。
( 2) 建立有关“ 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 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 3) 不断完善银行会计科目体系, 例如, 将逾期拆放款项及金融衍生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国有资产、国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 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地揭示。 6.充分发挥外部监管对风险防范的作用
借助外部监督, 强化和完善会计内控管理。各商业银行要认真对待和认真分析外部监督审计机构稽核和检查发现的问题。一是根据发现的问题, 举一反三, 彻查各种风险隐患; 二是要高度重视防范会计操作风险的规章制度建设, 通过分类汇总问题, 细致分析, 查找会计内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规章制度建设中的漏洞, 对发案暴露或检查中发现的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需要的, 应及时制定或修订, 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会计内控管理, 堵塞漏洞, 防范风险。 7.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
6
-
虑到金融市场固有的脆弱属性,为了避免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引发严重的负面效果,一个由政府行政权力主导的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被认为是金融监管体系的必要部分。在未来我国金融市场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改革既往计划思维之下的行政权力运行模式,建设一套金融市场风险补偿和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晓燕,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J],特区经济,2006,(05) [2]陈壬福,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3]唐树君,浅议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山东经济,2004,06) [4]李艾岚,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青海金融,2003,(08)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