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i南枉 2016年·第6期 雅之美。隶书是由篆书演化而来的一种书 “比德”自身,以此来自我勉励、鞭策。 书法装饰对于端砚制作意义重大,同 时也在考验着每个制砚者的综合素质,一 方砚台艺术水准的高低和制作者的文化修 养及审美水平关系密切,书体的选择、章 法的安排、文辞的拟定无不需要独具匠 体,它改变了篆书线条化的笔画,削弱了 字中的象形成分,结构由纵势变为横势, 其中蚕头燕尾的横画使字体动态十足,隶 书风格多样,既有清秀飘逸型的,也有刚 健豪放型的,还有粗犷豪放型的。楷书字 形方正,笔画种类丰富,结构组合方式多 样,楷书又有大楷、中楷、小楷之分,由 于砚台形制较小,因此人们多用小楷,装 饰砚面,小楷结体规整,法度严谨,意态 例如,清代书画家吴昌硕曾有砚铭: “人 不磨,才不出。锋太露,则易折,浑浑穆 穆乃明哲。”把端砚人格化,借端砚来表 达自己的人格追求。端砚铭文的选择一定 心,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重考 虑。 (1)根据砚台的款式和石纹选择合 理的装饰部位。端砚款式多样,石纹丰 富,用书法装饰砚台,必须选择合理的装 饰部位,使款式、石纹书法等要素融为一 体,相得益彰。早期的端砚基于实用立 场,为方便磨墨和贮墨,刻写的部位主要 在砚底和砚侧,后来随着端砚审美的强 化,在砚面刻字逐渐兴起,又不少砚台在 表面刻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的同 时,往往会预留出专门的位置雕刻砚铭, 更有一些全用书法装饰砚面,除去砚堂, 其他地方尽饰书法,简约大方,动静合 宜。总之,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一定要结 合砚台的款式及石品花纹等因素全盘考 虑,务求和谐雅致。 要文简意丰,虽寥寥数语,却要有一字千 金之效。语言或含蓄内敛,耐人寻味;或 直抒胸臆、朴实无华;或诙谐自嘲,意在 言外,总之一定要让观赏者从这些典稚的 文辞中领悟到一些深刻的哲理,得到一种 高雅的艺术享受。 4结语 安静和穆。行草至魏晋时期高度成熟,其 用笔有藏有露,时中时侧,提按丰富,使 转灵活,结构,字形以繁驭简,开阖参 差,体态万千,行草书写节奏较快,笔势 连贯,气脉通畅,风格妍美。从汉字的形 体来看,篆隶的笔画易于变形,其结构的 可塑性也更强些,可以通过改变笔画及字 用书法装饰砚台,丰富了砚台的表现 手法,增加了烟台的艺术价值,突出了人 文精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块端 石在制作的过程中如能充分考虑书法装饰 因素,同时加之以巧妙构思,精雕细琢, 定能点石成金,高雅超凡。 形结构去适应不同形状的砚面,更易达到 装饰的目的,篆隶出现的较早,比起行草 书法则带有明显的古意,因此用篆隶装饰 砚面则会呈现出高古典雅,朴厚端庄的 美。行草笔势流美,可为砚台增加“动” 的因素,使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3)选择合适的文辞。砚台作为文 房四宝之一,在数千年的发展中被赋予了 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载体,其中最能直接体现人文精神的便是 砚铭。端砚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品,朝 夕相伴,其优良的自然品质往往会引发文 人雅士众多的联想,通过端砚的特点来 【参考文献】 【1】谢志峰.藏端说砚fM】.广州:岭南美 术出版社.2005 (2)选择合适的书体。汉字在不断 【2】刘演良.端砚的鉴别和欣赏【M】.武 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篆隶楷行草等 五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独特的美感,篆 书出现的最早,商周时期通行大篆,秦灭 六国后,一改大篆体势多变,风格朴厚的 状况,小篆藏头护尾,中锋用笔,线条婉 转流畅而又挺拔舒展,重心上移,垂脚拉 长,整个字形呈长方之势,给人以整饬典 【3J欧钟荣.感悟端砚【M]广州:岭南美 术出版社.2004 【4j李满端砚文化考U1.广东民族学院 学报,1997(1) (上接4(】页)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系统地解决相关问 题,深刻认识解决环境问题的客观性、复杂性和综合性。这为 后续专业学习提供动力,并拓展学生的视野,养成全面客、观 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观。由此可见,只有把学生已学理论与实际联 系起来或揭示出学生即将学习的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才能紧紧 抓住学生努力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心。 2.5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 3教学实践效果 参与式教学应用于认识实习改变传统的走马观花式参观, 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带着问题完成相应工作任 务,既能调动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相互之间讨论和学 习,由于存在相互竞争和自我表现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提高。通过多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采取参 与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了所需理论知识,为后续专 业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传统的认识实习项目的整体考核依据书面报告评价,不利 于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因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认 识实习成绩主要包括实习态度(占20%),认真在实践中学习 (占3()%),遵守纪律(占15%),实习报告(占35%)四部分 【参考文献】 【1】罗民华,熊伟,梁健.工科认识实习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分 析中国轻工教育,2012,4:84 黄菊文,贺文智,徐竞成,等环境科学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体 系构建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O(9):165—167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zdjy05 内容。其中实习态度和实践中学习依据学生在实习现场参与的 活跃度来进行评价,此举也促进学生参与实习现场的互动和学 习。实习报告中特别提出对实习的总结及心得等环节,便于学 生总结整个实习环节的实习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克服传统认识实习的弊端,保障认识实习的实习效 果 0);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自主教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