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设施农业

来源:画鸵萌宠网
1. 试分析规模化畜牧场工程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般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简单陈述它们的特点、要求,及不同畜牧场的特殊性。 (1)生产工艺设计:考虑畜牧场的性质及其规模;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确定饲养方式;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要求,确定周转节律及其相应的工艺参数;确定畜群结构和各类畜群的数量、饲养时间、单元数和存栏量;确定理论需要的饲养面积、饲养单元、配套饲养设备数量以及实际需要量;确定单体畜舍的工艺布置方式及建筑尺寸。

(2)工程工艺设计:确定畜舍的类型、数量、建筑配置、建筑形式;进行相应的工程设施设备选型配套;进行养殖场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和总平面布置。 2.畜牧场配套设施与工程包括哪些内容?规划时应如何加以考虑?

(1)防护设施2给排水工程 3采暖工程 4电力电讯工程5绿化工程 6粪污处理与利用工程

3.连栋温室可采用哪些方式来改善侧墙和屋面的保温效果?

连栋温室的侧墙和屋面是主要采光面,同时也是冬季室内热量流失的主要通道,因此连栋温室侧墙和屋面的保温尤为重要。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改善其保温效果:

选择合理的朝向,建筑结构方面避免遮光;②选用保温性能较好的中空PC板作为覆材料;③采用中空玻璃覆盖、采用双层充气薄膜覆盖④其他

4.温室工程工艺配套的原则是什么?

为植物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延长植物的生长时间,避免植物受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影响;为植物性生产提供适当的场所,并按照植物生产的工艺要求,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进行合理的设备配置,同时应尽可能节能、节电、节约资源,且可靠性高、有良好的性价比;为生产管理者提供人身安全保障,保证内部各种设施和设备不被破坏。 一 设施农业:

1 概念: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运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创造适于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繁衍后代的保护性环境空间,在这种环境工程设施内组织农业生产的谓之设施农业。 2 特点:(1)特殊性;(2)综合性; 3 特征:(1)高度集约生产;(2)长年均衡供应;(3)改善人的作业条件;(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 工程工艺:

工 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按预定的产品要求,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和技术。

工程工艺:按预定的产品目标,将原材料组成和筛选,通过一定程序,加工成具体某种特定性能(功能)制成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操作方法。

三 工程防疫的具体内容: (1)厂址选择;(2)建筑布局;(3)工艺技术;(4)工艺流程;(5)道路设置;(6)机械装备;(7)防疫沟、防护林,以及选择具有杀菌功能的树木作为厂区绿化的树木,如银杏、桉树、柏树等:(8)粪污处理,杜绝反流。 简述饲养工艺、生产工艺、工程工艺的含义。

饲养工艺:动物从初生到出栏,各阶段的饲养技术、饲养方式的选择 (关于动物的吃、喝、拉、撒、睡)

生产工艺:是指在动物生产中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周转计划,选择各项专业生产技术及相应的配套工程设施和机具设备,形成某项生产工艺技术系列。

工程工艺:是根据动物生产工艺技术,确定相配套的工程技术与装备,是对生物技术的物化。

第一章 设施农业工程规划设计原理

一 现代畜牧生产工程规划设计 (一) 场址选择:1 自然条件:(1)地势地形:高燥、平坦、排水好、背风向阳;(2)水源水质:水质清洁,水源充足;(3)土壤地质:砂壤土最适合厂区建设;(4)气候因素:气候状况不仅影响建筑规划、布局和设计,而且影响畜舍朝向、防寒与遮阳设施的设置,与畜牧场防暑、防寒日程安排等也十分密切。

2 社会条件:(1)城乡建设规划;(2)交通运输条件;(3)水电供应情况;(4)卫生防疫要求:在城镇郊区建场,距离大城市20km,小城镇10km;且在城乡建设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5)土地征用需要;(6)协调的周边环境。 (二) 畜牧场工艺设计: 1 生产工艺设计:(1)畜牧场的性质与任务;(2 )畜牧场的规模;(3)畜牧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技术参数确定的原则:a符合畜牧生产技术要求;b有利于畜牧场防疫卫生要求;c满足尽量减少粪污排放量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d有利于节水、节能;e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环境参数;(5)饲养方式;(6)畜群结构和畜群周转。

2 工程工艺设计:(1)畜禽舍的种类、数量和基本尺寸确定;(2)设备选型与配套;(3) 畜禽舍建筑类型与形式选择;(4)畜禽舍环境控制技术方案制定;(5)工程防疫设施规划; (6)粪污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选择:a要处理达标;b要针对有机物、氮、磷含量高的特点; c注重资源化利用;d考虑经济实用性,包括处理设施的占用面积、二次污染、运行成本等; e注重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原理的应用。(7)工程工艺设计应遵循的原则:a节地;b节能; c满足动物需求;d符合人-机工程需求;e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f有利于工程防疫。

(三)畜牧场场区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畜牧场场区规划指导思想1:根据不同禽场的生产工艺设计要求,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因地制宜,按功能分区 2:充分利用场区原有的自然地形 3:合理组织场内场外人流物流 4: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朝向,满足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 5:畜牧场建设必须考虑家畜粪尿,污水处理 6: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用地,少占或者不占耕地 二: 畜牧场功能分区:(1)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2)功能区之间的关系:a生活管理区和辅助生产区应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处,隔离区位于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和地势较低处;b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之间,可设置围墙或树篱加以分割;c生产辅助区的设施可紧靠生产区布置。 2 建筑设施规划布置:(1)建筑物布置:单列、双列式、多列式;(2)畜舍朝向选择:a朝向与光照;b朝向与通风及冷风渗透;(3)畜舍间距:a采光间距;b通风与防疫间距;

c防火间距。

4 畜牧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1)饲养规模;(2)占地指标;(3)单位蓄禽占地指标;(4)建筑密度;(5)绿化率;(6)主要工程量。 (四)畜牧场配套设施与竖向设计:

1 道路规划设计要求:(1)要求净污分开与分流明确,尽可能互不交叉,兽医建筑物须有单独的道路;(2)要求路线简洁,以保证畜牧场各生产环节联系最方便;(3)路面质量好,要求坚实,排水良好,以砂石路面和混凝土路面为佳,保证晴雨通车和防尘;(4)道路的设置应不妨碍场内排水,路两侧也应有排水沟,并应植树;(5)道路一般与建筑物长轴平行或垂直布置,在无出口处时,道路与建筑物外墙应保持1.5m的最小距离,有出口时则为3.0m。

2 给排水工程:(1)给水系统由取水、净水、输配水三部分组成;(2)排水系统由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站、出水口组成。

3 采暖工程:鸡场中的育雏舍、猪场的哺乳舍与仔猪培育舍、牛场中的产房与犊牛舍,均需要稳定、安全的供暖保证。

4 绿化工程:畜牧场绿化可以调节小气候,减弱噪音,净化空气,起到防疫和防火等作用。 二 设施园艺工程规划设计:

1 设施园艺生产的特点:生产专业化、品种专门化、产品上市均衡化、生产过程标准化。 2 厂址选择的自然条件:气温、日照、气流、雪、雹、污染。

特别注意的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行研究开发的节能型日光温室,经过长期的研究开放和改进,具有保温性、采光性和实用性等许多优点,成为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的主要温室种类。但是。冬春季节是日光温室利用的主要季节,因此一个地区冬春季节光照状况、低温强度与频率是发展节能日光温室的限制因素,使日光温室的建设也具有地域性。在进行日光温室建设之前,要根据生产作物种类、品种及其环境条件要求和当地一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最低气温等气象参数,来综合考虑是否适宜建设。我国适宜发展节能日光温室的气候区是秦岭淮河以北的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和青藏云南高原东坡以西地区,最好在北纬45°以南地区(东北松花江、西北乌鲁木齐为界)发展,并作好保温防寒、抗风雪措施。在江淮气候区,应作好认真研究和示范。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因具有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不应发展日光温室,而是发展塑料大棚等日照条件更好的设施类型。

三 规划设计成果要求的三个阶段:

1 规划阶段;2 初步设计阶段;3 施工图设计阶段。 温室群总平面规划

1:功能分区及其建筑设施组成 2:总平面布局原则 3:温室方位 4:温室间距 5:管理和控制室平面规划

第三章 畜舍建筑设计总论

一 畜舍建筑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1 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2)符合畜舍生产工艺要求;(3)有利于各种技术措施的实施和应用;(4)经济实用;(5)符合总体规划和建筑美观要求。 2 设计依据:(1)人体操作空间和畜舍生活空间需求;(2)设备尺寸和必需的空间。 3 气候条件和环境要求:自然光照按自然采光系数(窗地比)进行设计。 4 地形、地质条件;5 建筑模数。 二 畜舍类型选择:

1 开放舍;2 半开放舍;3 密闭舍。 三 全国七大建筑气候分区:

1 东北、内蒙古地区-Ι区;2 华北、西北等地区-Ⅱ区;3 华东、中南地区-Ⅲ区;4 华南地区-Ⅳ区;5 西南地区-Ⅴ区;6 青藏高原地区-Ⅵ区;7 新疆地区-Ⅶ区。

第四章 规模化养猪工程工艺

一 猪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与行为习性:

1 繁殖特性:猪为多胎动物,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周期快,常年发情;

2 消化特点:杂食,消化能力强,但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较差,喜甜食和湿拌料; 3 生长发育特点:脂肪沉积能力强;

4 行为习性:嗅觉、听觉灵敏,易调教形成条件反射,但反应迟钝,视觉不发达; 5 体温调节能力:无汗腺,依靠皮肤和呼吸道蒸发散热(大猪怕热,小猪怕冷); 6 对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性强。 二 猪对环境的要求:

1 热环境;2 空气质量环境;3 光环境;4 声。 三 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主要技术环节:

1 确定适度饲养规模;2 按繁殖过程安排工艺流程;3 全进全出,按节律实行全年均衡生产;

4 使用优良品种、优质饲料;5 采用现代化科学配套技术;6 工程技术的运用和保障;7 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四 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模式:

1 现代养猪生产的基本特点:具有特定生产工艺流程和综合的工程配套; 2 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模式:(1)定位饲养生产工艺;(2)圈栏饲养生产工艺;(3)厚垫草饲养生产工艺。

五 福利型养猪生产工艺模式: “猪村养猪”:技术核心部分是暖床,猪在暖床中生长、发育。该“暖床”养猪新工艺是将供猪群卧睡的保温箱的前侧壁用pvc塑料做成的双层条形软门帘,猪暖床外壳的其他各面用良好的保温材料制成,暖床为猪提供理想的温暖条件,便于猪的自由进出和自由选择躯体躺卧于床内的比例。躺卧时,猪头朝外,鼻端漏于帘外,保证呼吸洗新鲜空气;躯体留在床内,可利用猪自身散发的热量,仔猪结合加热器的补充热量,使暖床的温度保持在生理需求范围之内。

六 规模化猪场生产工艺设计:

1 猪场性质:一般按照生产任务,分育种场、繁殖场和商品场。

2 猪场规模: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并考虑技术水平,投资能力和各方面条件,其规模通常以年出栏商品猪头数来划分。

3 怎么划分饲养方式: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用途的猪,对饲料、营养、环境、设施、设备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 4 不同划分阶段对猪的影响:

二段式:无转群,猪舍及设备利用效率半年一周期,猪舍及设备不合理,操作管理等简单;三段式:转群一次,猪舍及设备利用效率一般,猪舍及设备合理性一般,操作管理等一般; 四段式:转群两次,猪舍及设备利用效率高,猪舍及设备较合理,操作管理等一般; 五段式:转群三次,猪舍及设备利用效率最高,猪舍及设备合理,操作管理等复杂。 5 仔猪早期断奶、妊娠母猪的饲养是提高母猪生产力水平的关键技术环节。

猪舍建筑要求:

1: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良好的室内环境条件2 符合现代养猪的关于要求 3:适应地区气候和地理条件 4:具有经济适用性 5:便于科学饲养和生产管理

第五章 规模化养鸡工程工艺

一 鸡的生理特点和行为习性:

1 体躯矮小,活动空间有限;2 代谢旺盛;3 初生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4 生长迅速,繁殖率高;5 怕热怕潮湿;6 神经类型活跃(敏感、胆小);7 喜群居,好争斗,爱模仿;8 抗病力差;9 适合于集约化规模饲养。 二 鸡对环境的要求:

1 空气温度;2 相对湿度;3 气流速度;4 气压;5 光照:鸡对光的反应十分敏感,光照与其生殖活动密切相关;6 空气质量;7 噪声。 三 现代养鸡生产的特点:

1 工厂化;2 规模化;3 生产均衡化;4 技术现代化;5 机械化。 四 现代养鸡生产的技术环节:

1 良种;2 全价配合饲料与科学饲养管理;3 鸡烈性传染病的控制;4 重视工程配套技术的应用。

五 现代养鸡生产工艺模式:

一 相对固定的生产工艺模式:地面散养、离地平养、笼养和户外散养。 二 蛋鸡生产工艺模式:全程笼养工艺模式、平养工艺模式。

三:肉鸡生产工艺模式:厚垫草地面散养工艺模式,网上平养工艺模式,混合地面饲养工艺模式。笼养工艺模式

六 现代养鸡生产工艺设计:

1 鸡场性质与规模:确定鸡场规模时,应首先决定市场相求,其次考虑技术水平、投资能力及其他条件。

2 鸡的饲养阶段划分:两段式:(1)0-6周龄为雏鸡;(2)7-20周龄为育成鸡; 三段式:(1)0-6周龄为雏鸡;(2)7-14周龄为中雏;(3)15-20周龄为大雏。 3 鸡的生产工艺流程:养鸡生产的环节包括育雏、育成、产蛋及孵化等环节。

4 饲养方式:蛋鸡生产(包括种鸡)一般采用地面平养、半网上平养或不同形式的笼养。 5 鸡群周转。

七 孵化场工程工艺与配套设备:

1 影响种蛋孵化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温度、相对湿度、通风、翻蛋和孵化场卫生等。 2 在人工孵化中,如何给予合理的温度调控有两种主张,一是提倡变温孵化,二是采用恒温孵化。这两种孵化给温制度,都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

第六章 规模化养牛工程工艺

一 牛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1 繁殖特性:单胎;2 消化特点:反刍(三个胃:瘤胃、网胃、瓣胃);3 采食与饮水;4 体温调节能力(牛体型较大,相对体面积小)。 二 牛的行为习性:

1 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发达;2 躺卧行为;3 运动;4 社群行为(喜群居):(1)交流;(2)个体空间需求;(3)位次;(4)攻击性行为。 三 牛对环境的要求: 1 热环境:(1)温度;(2)湿度;(3)风速;2 空气质量环境:(1)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2)粉尘;3 光环境;4 声。 四 奶牛生产工艺设计:

奶牛的饲养方式主要有拴系饲养、散放饲养和散栏饲养三种方式。 肉牛生产工艺模式: 放牧饲养,半舍饲养,舍饲饲养 五 养牛场生产工艺设计:

1 牛场性质与规模;2 牛的饲养阶段划分与工艺流程:(1)奶牛的饲养阶段划分;(2)奶牛生产工艺流程;3 主要工艺参数;4 生产工艺模式;5 主要环境参数;6 牛群组成和周转;7 饲喂和饮水:(1)饲料供应;(2)饲喂方式;(3)饮水方式;8 运动;9 防疫;10 清粪方式;11 粪便的处理和利用。 六 奶牛场生产工艺与工程配套: 1 牛舍建筑特点及要求:(1)牛舍建筑特点;(2)牛场布局中须注意的问题;(3)辅助建筑配置基本思路;2 奶牛场配套设备;3 挤奶中心及其配套设备;4 青贮设施与青贮设备。 七 综合分析比较鸡舍、猪舍、牛舍的清粪方式。

第九章 工厂化育苗生产工程工艺

一 育苗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1 温度:温度是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2 光:大多数植物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照,在黑暗条件下即可正常发芽;但有些喜光性种子到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3 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4 营养:有机营养不但是幼苗生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土壤是提供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和氧气的基地,又是根系生长的场所;5 气体。

第十章 设施园艺生产工程工艺

一 设施园艺生产的作用:

1 育苗;2 越冬或炎夏栽培;3 早熟或延后栽培;4 促成栽培;5 软化栽培;6 假值栽培或越冬贮藏;7 利用设施进行园艺作物的无土栽培。 二 设施园艺生产的特点:

1 根据生产目的选用不同设施类型;2 高投入、高产出;3 生产环境可控;4 要求较高的管理技术;5 设施生产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6 有利于实现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三 设施园艺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1 光环境;2 热环境;3 气体环境;4 水分环境;5 植物对根圈环境的要求。 四 设施园艺的生产方式: (1)设施土壤栽培; (2)设施生产无土栽培: 1 无土栽培的特点:(1)产量高、品质好;(2)节约水分和养分;(3)省力省工、易于管理;(4)避免土壤连作障碍;(5)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6)清洁卫生;(7)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2 无土栽培的类型:(1)水培;(2)雾培;(3)基质培。 第一讲 绪论 1.设施农业概念?

答:设施农业是指在露地不适于园艺作物生长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等特定设施,人为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环境,根据人们的需求,有计划地生产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蔬菜、花卉、水果等园艺产品的一种环境调控农业。 第二讲 温室及温室环境调控

1. 温室内影响作物生长、可以进行调控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环境和土壤环境等。

2.设施内光照环境的特点?

答:1)、光照强度比露地弱;2)、光照时数比露地相对要短;3)、光质的差异。不同的覆盖材料对设施内光质有不同的影响。4)、光分布不均匀。 3. 影响园艺设施光照环境的因素?

答:1).地理纬度和季节2).天气状况3).屋面角度对光照的影响4)、园艺设施的透光率5)、覆盖材料的透光特性6)、污染和老化对透明覆盖材料透光性的影响7)、园艺设施结构与透光率的关系

4. 如何调控园艺设施光照环境?

答:1).改进设施结构提高透光率2).改进栽培管理措施3).遮光 4).人工补光 5.温室效应概念?

答:温室的主要热量来源为太阳辐射。玻璃对太阳辐射的透射率达到90%左右,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透射率仅约6%左右,因此玻璃温室白天能接收大量的太阳辐射短波进入室内被地面和作物吸收,而地面和作物的长波辐射却很少能向外透射出去,因此玻璃温室内能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并蓄积在室内,使温室内气温升高。此现象成为“温室效应”。 6. 设施散热途径的途径有哪些?

答:1)贯流放热 2)缝隙放热 3)地中传热

7.温室降温的方法有通风换气降温、遮光降温 、屋面流水降温法、蒸发冷却降温法。 8. 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来源于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

9. 温室中土壤环境特点?答:1)、土壤表层盐分浓度高2)、土壤有机质含量高3)、土壤酸化4)、连作障碍

10.设施气体环境的调节控制包括增施CO2气肥、预防有害气体。 第三讲 工厂化育苗设施与设备

1、工厂化育苗概念?答: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的技术措施,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使蔬菜秧苗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效、成批而又稳定的一种育苗方式。

2、工厂化育苗的特点?答:1).育苗设施现代化,设备智能化2).生产技术标准化、工艺流程化3).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3.嫁接苗是由砧木和接穗两部分组成,用作嫁接繁殖的枝和芽 ,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部分称为砧木。 第五讲 温室灌溉技术

1.温室灌溉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供水管网、田间灌溉系统组成。

2.水泵是将将动力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水能的水力机械。 4.在离心泵工作时,用于将动能转化为压能的部件是叶轮。 5.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离心泵会发生汽蚀现象。 第六讲 园艺修剪机械

1.机动链锯是以汽油机作动力,又叫做汽油动力链锯,俗称“油锯”。

2. 机动链锯刨旋齿有水平刃和垂直刃两部分,可以横截和纵切,起到切齿和刨齿的作用。 3、果蔬收获机械比较复杂原因?答:1)水果蔬菜种类繁多2.成熟期不一致,3)收获期持续时间长4)可食用部分差异大5)鲜嫩多汁易碰伤

4. 摘果钳的工作原理?答:作业时,将果囊托住果实,然后用手压紧充气胶囊,气体通过孔道进入果囊,使果囊内气压增高,抱紧果实,再扳动或扭动摘果钳将果实摘下。

三、填空题

(2)太阳辐射对家畜可产生光和热两方面的作用。光是家畜环境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家畜的

生存和生产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

(3)太阳辐射的光热效应主要通过光照强度、光谱质量、光照时间、光周期等体现。

(4)流明是光通量的标准单位,1lm指的是绝对温度为2046°K、面积为1/60Пcm²的绝对黑体所发出

的光通量。

(5)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主要集中在760~2000nm的范围内,红外线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效应。 (6)畜牧业生产中,常用红外线灯作为雏鸡、仔猪、羔羊和病、弱畜的热源,,这不仅可以采暖御寒,

而且还可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7)马、驴等是随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配种的,故称之为长日照动物;绵羊、山羊等是在

秋、冬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故称之为短日照动物。

(8)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称为气温年较差。

(9)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包括散热调节和产热调节两种形式。

(10)饥饿家畜采食饲料后,数小时内的产热量高于饥饿时的产热量。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在营

养学上称为体增热,生理学上称为特殊动力作用。 (11)蒸发散热通过皮肤和呼吸道两种方式进行。

(12)四种散热方式中,辐射、传导、对流这三种方式又称为“非蒸发散热”,这部分热能使环境温度升

高,故又称为可感散热或显热。

(13)在人类卫生学上,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气湿和气流三个温热因素相结合,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

础而制定的综合热环境指标。

(14)影响畜舍小气候环境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空气质量以及生物群体等。 (15)目前生产中温度调控措施主要包括防暑降温、防寒保温与采暖以及湿度调控等。 (16)漏缝地板式清粪系统由漏缝地板和粪沟两部分组成。

(17)人工照明一般以白炽灯和荧光灯作为光源,来代替或补充自然采光。

(18)舍内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疾病传播:尘埃传染、飞沫传染和飞沫核传染。 (19)根据畜舍内外气压差,机械通风可分为: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联合通风三种方式。

(20)实际上,畜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很少能够达到引起家畜中毒或慢性中毒的程度,其卫生学意

义主要在于用它表明畜舍通风状况和空气的污浊程度。

(21)机械通风除按舍内外气压差进行分类外,也可按舍内气流方向分为横向通风、纵向通风等。 (22)现代畜牧场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从事家畜养殖的场所,具有生产专业化、品种优良化、

产品上市均衡化和生产过程设施化的特点。

(23)畜牧场规划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场址选择、工艺设计、功能分区与建筑规划布置、配套工程设施

规划等四个方面。

(24)畜牧场工艺设计包括生产工艺设计和工程工艺设计两个部分。

(25)生产工艺设计主要根据场区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畜牧场的性质和规模、畜群组成、

生产工艺流程、饲养管理方式、水电和饲料等消耗定额、劳动定额、生产设备的选型配套、牧场所在区域的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加以确定,进而提出恰当的生产指标、耗料标准等工艺参数。 (26)工程工艺设计是根据畜牧生产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生产工艺设计所提出的方案,利用工程技术手

段,按照安全和经济的原则,提出畜舍的基本尺寸、环境控制措施、场区布局方案、工程防疫设施等,为畜牧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27)根据生产功能,畜牧场通常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和粪污处理与隔离区。 (28)畜牧场用水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及消防和灌溉等其他用水。

(29)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能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下出现这种转变往往需要

几千年才能完成。

(30)畜牧场污水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和综合利用。 (31)畜体内水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自由水,另一种为结合水。

(32)堆肥制作流程包括发酵前处理、发酵处理、二次发酵(后熟发酵)、筛选和装袋。

(33)厌氧发酵是微生物在缺乏氧的状况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之成分,最终产生甲烷和二氧

化碳等。

(34)鸡的个体小,体高一般在350mm左右,空间活动范围在500mm高度内,故鸡群所接受的环境影

响范围是500mm的空间高度。

(35)成年鸡的体温为41~42℃,每分钟呼吸36次,代谢十分旺盛。 (36)按繁育体系鸡场可以分为曾祖代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 (37)雏鸡饲养可采用笼养育雏、地面平养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三种方式。

(38)鸡舍内的清粪方式有人工清粪和机械清粪两种。机械清粪常用设备有:刮板式清粪机、传送带式

清粪机和抽屉式清粪机。

(39)孵化生产中,孵化率、出雏率和健雏率是衡量企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高低最关键的几个指标。 (40)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与设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逐渐形成了定位饲养、圈栏饲养以及厚垫草

饲养等三类应用较广泛的生产工艺模式。

(41)猪舍建筑按建筑外围护结构特点划分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密闭式、组装式等四种类型。 (42)猪舍建筑按屋顶形式主要分为单坡式、双坡式、拱顶式、半气楼式等类型。 (43)猪舍建筑按舍内猪栏配置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

(44)但由于牛的听觉只能探测30°的范围,因而,对那些偏离这个角度范围而离牛体很近的声源发出

的声音反而难以听到。

(45)生物的空间需求分为身体空间需求和群体空间需求。

(46)放牧饲养、舍饲饲养以及舍饲与放牧综合饲养是奶牛饲养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不同方式。 (47)工作人员进入或离开每一畜禽栋舍要养成清洗双手、踏消毒池消毒鞋靴的习惯。

(48)畜牧场常用的场内消毒设备主要有高压清洗机和火焰消毒器,以及喷雾消毒器或将冲洗与消毒合

在一起的冲洗喷雾消毒机。

(49)畜牧场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和喷撒消毒等。 (50)畜禽尸体处理方法主要有深埋法、高温分解法和焚烧法。

(51)现代养猪生产中采用的厚垫草饲养工艺模式,是一种在地面上铺设20~25cm的垫草的饲养模式,

主要为满足猪(舒适躺卧)、(做巢)和(玩耍)需要。

(52)规模化养鸡生产要求做到(品种专门化)、(工厂化)、(规模化)、(全年生产均衡化)、(技术现

代化)以及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53)蛋鸡生产中,根据鸡的日龄可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个饲养阶段。一般地,工厂化

养鸡生产中,蛋鸡在(20)周龄以后开产。

(54)现代畜牧生产中,蛋鸡的一个产蛋周期一般为(52)周;奶牛的一个泌乳周期为(300)天;断

奶仔猪一般饲养到(70)日龄转入育成阶段。

(55)温室工程工艺设计中,为温室环境控制配套的设备一般考虑的环境因子有(光)、(温)、(水)、

(气)、(自动控制)及肥料营养调控等。

(56)现代养猪生产中,主要有(定位饲养)、(圈栏饲养)、(厚垫草饲养)、(舍饲散养)和户外散养

等生产工艺模式。

(57)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采用的仔猪断奶日龄为(28)天。 (58)规模化奶牛场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2个)月。

(59)育苗生产过程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若环境条件不适宜,则会阻碍植株正常发育。影响植

株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湿度)、(营养)及气体等。 (60)奶牛舍饲饲养工艺模式主要有(栓系饲养)、(舍饲散栏饲养)和散放饲养工艺三种。 (61)鸡的孵化期一般为(21)天,猪、牛的妊娠期分别约(114)、(280)天。

(62)植物生产中的育苗技术有多种,包括播种育苗、(扦插育苗 )、嫁接育苗、无土育苗、(组培育

苗)等。

(63)目前国内外蛋鸡生产中,主要有(笼养)、(平养)和户外散养等生产工艺模式。

(64)为避免转群对蛋鸡产生应激,通常需要在开产前提前(1-2)周把育成鸡转入到产蛋鸡舍中。 (65)现代畜牧生产中的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方面。 (66)按饲养猪的种类,养猪生产中常用的猪栏有(公猪栏)、(妊娠母猪栏)、(分娩栏)、(仔猪培育

栏)、(育成育肥栏)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