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历程
“ 联 合 国” 这 一 名 称 是 美 国 总 统 富 兰 克 林 、罗 斯 福 设 想 出 来 的, 于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 在1942 年1 月1 日《 联 合 国 宣 言》 中 第 一 次 使 用, 当 时26 个 国 家 的 代 表 承 诺 各 自 政 府 将 继 续 共 同 对 轴 心 国 作 战。
1945 年4 月25 日 至6 月26 日 在 旧 金 山 举 行 的 联 合 国 国 际 组 织 会 议 上,50 个 国 家 的 代 表 起 草 了《 联 合 国 宪 章》。 这 些 代 表 以 中 国、 苏 联、 联 合 王 国 和 美 国 的 代 表 于1944 年8 月 至10 月 在 敦 巴 顿 橡 树 园 拟 订 的 建 议 为 基 础 进 行 讨 论。1945 年6 月26 日,50 个 国 家 的 代 表 签 署 了《 宪 章》。 波 兰 当 时 没 有 代 表 参 加 会 议, 但 后 来 签 署 了《 宪 章》, 成 为51 个 创 始 会 员 国 之 一。
在 中 国、 法 国、 苏 联、 联 合 王 国 和 美 国 以 及 多 数 其 他 签 字 国 批 准《 宪 章》 之 后, 联 合 国 于1945 年10 月24 日 正 式 成 立。10 月24 日 成 为 每 年 庆 祝 的 联 合 国 日。
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国
应该说,中国在创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国际上,过去有一种贬低中国作用的说法,说什么中国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主要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鼎力把中国拉进来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应该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罗斯福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中国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在联合国的创建过程当中,中国积极参与,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中国作为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对世界上那些弱势国家的遭遇有非常深刻的体验。所以中国积极为那些中小国家说话,表达他们的呼声和意愿。比如在联合国宪章的制定过程中,中国代表提出,首先,联合国应该基于公平正义的原则。其二,要强调国际法的作用,反对那种藐视国际法的做法。其三,中国愿意促进各国间经济的合作,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应该体现在联合国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这些意见都被吸收到联合国宪章中。如果没有中国在其中的积极具体的参与,联合国真的很可能成为西方大国富人的俱乐部。
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国共两党都派出各自的代表,参与了联合国宪章的讨论。两党都为联合国的创建发挥了作用。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当时派出代表董必武,随员陈家康出席会议。 (郑启荣)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不懈斗争20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却仍被中国人民推翻了的蒋介石集团所窃踞。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
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
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
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
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所谓“重要问题”案。接着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就是联合国历史上著名的联大2758号决议,它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这是中国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 (外文)
从1949年算起,新中国政府没有与联合国发生任何关系。那时,中国对联合国的看法也是很负面的,看作是美国手中的工具。这种状况直到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决定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驱逐出去,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席位之后,才大有改观。
从1971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逐渐熟悉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中国刚刚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候,我们对联合国很多工作不熟悉,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更多地是从原则性的角度发表看法,包括在联合国大会上。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中国的战略发生了大的变化,需要为建设现代化社会营造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需要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多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在联合国,我们主张积极开展多边合作,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上发挥作用。对联合国的认识和看法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参与意识。比如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过去中国是不参与的。但是到80年代以后,认识发生了变化,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的行动,在五大国家中,是目前参与维和行动最多的国家。
另外,中国在一些大的问题上,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积极为他们伸张正义,坚定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中国与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遭遇,能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郑启荣)
至2003年,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了10余项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最近一次较大规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2003年4月向刚果(金)派遣一个175人的工兵连和一个43人的医疗分队,目前,这支部队仍在刚果(金)执行任务。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坚持联合国50多年来公认的三项原则:一是开展维和行动需要当事国或当事方的同意;二是保持中立;三是在自卫情况下才能使用武力。
联合国维和特派团的士兵不向联合国效忠。自愿派遣军事人员和民警的政府保留对在联合国旗帜下服务的各自部队的最终权力。联合国按照每个士兵每月大约一千美元的统一费率偿还那些自愿派遣人员参加维和的国家,联合国还偿还各国的设备费用。 (胥金章)
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中国与联合国:5次使用否决权
所谓的否决权指的是,联合国非程序性事项的决议需要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9个理事国的赞成票,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即否决票)都会使一个议案无法通过,即使该议案获得了足够的票数。但弃权不被视作是否决。这样每个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内就享有一票否决权。
从1945-2004年,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总共使用过257次否决权。其中,中国5次,法国18次,英国32次,美国80次,苏联/俄罗斯122次。
第一次:1955年12月13日,台湾国民党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否决了安理会关于蒙古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
第二次:1972年8月25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
第三次:1972年9月10日,中国否决了英国等西欧国家在安理会上提出的有关中东问题的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的修正案草案。
第四次:1997年1月10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理由是危地马拉与台湾维持外交关系以及每年在联合国总务委员会上联署所谓要求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提案。
第五次:1999年2月25日,中国否决了安理会关于同意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延期的决议草案,理由是马其顿政府在当年1月与台湾进行所谓“复交”。
联合国成立60周年背景资料:12次挫败台独闹剧
台湾当局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从1993年开始,每年用重金拉拢、唆使极少数国家在联合国提出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但这一做法年年遭到国际社会的唾弃。
第59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2004年9月15日作出决定,拒绝将乍得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台湾当局妄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闹剧第12次遭到挫败。
第60届联合国大会本周登场,台湾当局欲通过“参与案”和“和平案”,“两案并推”再度闯关。但相信必然遭受第13次挫败。
新闻背景: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1945年4月,联合国通过并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5年4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1950年11月,中国代表伍修权在安理会上发言,谴责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这是新中国代表第一次出席联合国的会议。
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11月,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大会议。乔冠华团长发表重要讲话。
1974年4月,邓小平在第六届特别联大发表讲话,深刻阐明了中国外交政策,并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做超级大国。
1985年1月,中国国际法学者倪征担任国际法院法官。
1995年10月,江泽民主席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000年1月,中国政府向联合国东帝汶过渡行政当局派遣15名民事警察。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
2000年9月6日—8日,江泽民主席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并发表重要讲
话。 (万海)
历史档案:中国历任常驻联合国大使
黄华(1971年11月至1976年10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陈楚(1977年5月至1980年6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凌青(1980年8月至1985年6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李鹿野(1985年8月至1990年5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李道豫(1990年5月至1993年3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李肇星(1993年3月至1995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秦华孙(1995年至2000年2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王英凡(2000年2月至2003年6月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王光亚(2003年4月至今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历史档案:中国历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唐明照:1972年至1979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政治事务、非殖民化、托管地工作。
毕季龙:1979年至1985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技术合作与发展事务。
谢启美:1985年至1992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技术合作与发展事务。
冀朝铸:1991年至1995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技术合作与发展事务。
金永健:1996年至2001年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陈健:2001年8月起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至今。负责联合国大会和大会事务管理。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lhg60n/969809.htm
回答者:中国坦克 - 魔法师 四级 10-6 15:54
联合国日
自1948年以来,《联合国宪章》生效(1945年10月24日)的周年纪念日一直作为联合国日来举行庆祝。世界各地传统上举行各种关于联合国成就和目标的会议、讨论和展览。1971年,大会建议会员国把这一天作为公共假日。
联合国日
成立日期: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当时,“联合国”只是作为对德、意、日法西斯进行战争的各国的总称。1943年10月30日,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4年8~10月,苏、英、美三国
和中、英、美三国先后在华盛顿橡树园举行会谈,讨论并拟定了组织联合国的建议案。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波兰因故未参加)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50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波兰后来签署)。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 24日为“联合国日”。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福利性质的问题,并且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为实现上述宗旨,联合国应遵循下列原则:(1)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2)各会员国应该忠实履行根据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3)各会员国应该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4)各会员国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5)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6)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7)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会员国:凡要求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必须提交一份申请书,声明接受联合国宪章所载义务,由安理会推荐,经联合国2/3多数的会员国通过,即被接纳为会员国,安理会对联合国某一会员国采取防止行动或强制行动时,联合国大会可根据安理会建议中止该国行使会员国的权利和特权,安理会可决定恢复这些权利和特权的行使。对一再违背宪章原则的会员国,大会可根据安理会的建议将其开除出联合国。截至1997年3月,联合国共有会员国185个,其中创始会员国50个(原为51个。捷克斯洛伐克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于1993年1月1日分为捷克、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捷、斯同时于1月19日被联合国接纳为新会员国);另外,常驻联合国观察员国3个。会员国在联合国所在地设有常驻代表团,观察员国在联合国设有常驻办事处。总部: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欧洲办事处在瑞士日内瓦。网址:www.un.org 出版物:《联合国记事》(UN Chronicle)季刊,用中、英、法、西、俄和阿拉伯六种文字发行;《联合国年鉴》(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英文。徽记
和旗帜:联合国的正式徽记是一个从北极俯瞰的世界地图,周围是两支对称的橄榄枝。联合国旗帜的底色为浅蓝色,正中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徽记。组织机构:联合国有六个主要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1)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大会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及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报告;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的理事国;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根据安理会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国和委任秘书长。联合国的预算和会员国分摊的会费比额都需经大会讨论决定。每一会员国在大会有一个投票权。宪章还同时规定,关于安理会正在审议的任何争端或局势,非经安理会请求,大会不得提出任何建议。大会每年举行一届常会,于9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二在联合国总部开幕,通常持续到12月中下旬。大会可在会议期间决定暂时休会,并可在以后复会,但必须在下届常会开幕前闭幕。每届常会开会时,多数会员国派其外交部长或其他部长级官员率代表团出席,一些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到会发表讲话。1946年1月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大会。
http://www.kuainiu.com/jieri/lianheguori.htm
秘书长联合国日致辞
2003年10月24日
--------------------------------------------------------------------------------
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全世界和联合国现在都面临艰难的时刻。
在伊拉克,在许多其他区域,暴力和恐怖行动继续给无辜人民带来死亡和痛苦。8月份,联合国本身便蒙受不幸,它在巴格达的总部遭到残酷袭击。我们失去了一些最亲密的朋友和同事,世界人民则失去了一些最好和最敬业的公仆。
但值此联合国日之际,让我们不去哀悼,也不去黯然神伤。让我们记住我们的同事在伊拉克的使命,那就是:在伊拉克人民历经多年的战争、压迫和孤立后,帮助他们重建国家,就象其他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其他战患国家所做的那样,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恢复和平,并建立新的体制。
我们必须继续在最需要的地方服务于人类。我们必须继续帮助世界各民族寻找共同办法来解决共同的问题。我们会这么做的。
我们将继续努力解决贫穷、疾病、气候变化和小武器扩散等问题。我们还将协力打击恐怖主义,制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我们无需选择,因为联合国必须同时应对所有这些危险问题。
要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改革我们的国际体系,包括联合国本身。总体而言,我认为联合国在过去58年中为人类提供了很好的服务。但这一服务不尽完美,或许现在正是加以改进的时候。我促请各国政府思考这一问题。并且,我正在任命一个智囊小组,就此提出建议。
决定最终要由各国政府作出。但是,只有你们,各国的人民,明确地告诉政府你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中,它们才会努力达成协议。我仰仗你们大家这么做。而且我相信,如果你们明确坚定地表明自己的心声,我们一定可以度过这场危机,并在法治基础上建立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大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因为我们知道我们都是在为我们自
己和为我们的孩子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作贡献。
--------------------------------------------------------------------------------http://www.un.org/chinese/events/unday/2003/sg_unday.htm
--------------------------------------------------------------------------------
返回首页 联系本站
联合国日 面临新的挑战,联合国准备好了吗?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0 月24 日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联合国面临新的挑战
今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日,也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日。60年前,联合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之上建立,其宗旨是稳定国际关系,建立更加牢固的和平基础,让人类不再受战争威胁。60年来,伴随着国际舞台的风云变幻,联合国在种种考验与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从创建之初的51个成员国成为一个拥有191个成员国的国际大家庭,也为世界和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联合国创建之时相比,今天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联合国的活动也远远超过了维持和平和解决冲突。联合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系统各机构从事着极为广泛细致的工作,它们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迄今,联合国完成了170多次和平解决区域冲突的谈判,在全球冲突地区共部署了60支维持和平部队和观察团,从而恢复平静使谈判得以开展,并使千百万人免遭冲突之害;联合国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对
70个国家的上百个核设施采取了安保措施,并与152个国家签署了多达237项安保协议;经过世界卫生组织13年的努力,1980年在地球上彻底消灭了天花……
这个数据表还可以延伸下去。它表明,因为有了联合国,我们今天的星球才更加安全。
60年过去了,国际安全与和平的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联合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贫困、疾病、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正在对国际社会构成极大威胁,其严重性已经毫不逊于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正如安南秘书长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时所讲:“联合国必须体现这一新的时代,应对这个时代的种种挑战。众所周知,其中最大的挑战是,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无依无助,遭受着饥饿、疾病和环境退化的折磨,尽管这个世界不乏拯救他们的能力。”
为更好地应对挑战,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提出了千年发展目标。这个旨在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歧视妇女的目标不仅凝聚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更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信念:发展是实现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条件。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联合国还需要改革。只有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才能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打造出一个能够不断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合国。通过改革来加强联合国的能力与权威,是实现国际社会共同安全、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各领域的工作,为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为实现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标做出了不懈努力。联合国日前夕,中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60华诞的贺礼———“世界和谐钟”从南京启程,被运往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在这口钟的铸造材料中,有旧炮弹壳,也有学生们捡来的废弃物品,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重视环保、追求和谐世界的美好心
愿,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所承负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托所寄予的厚望。(丁刚)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sy/1007673.htm
今天是10月24日联合国日
( 2005-10-24 查看540 次 编辑:校园新闻网络中心 )
联合国徽章图案
联合国的来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