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文
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
1 / 7
精选考试学习资料,如有需要请下载--
问题
考点 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 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荒漠化的防治内 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 容 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荒漠化的防治原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 则 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荒漠化的防治重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 点 地进行综合整治 耕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 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 合理利用水 荒 资源 漠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 量无序增长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 化 干旱的内陆地区 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 的 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对 绿洲外围 策 的沙漠边缘 封沙育林 和 利用生物措 地带 措 施和工程措 生物措 干旱地 绿洲前沿 营造乔、灌木相 施 施构筑防护 施 区的绿洲 地带 结合的防沙林带 体系 建立农田防护 绿洲内部 林网,组成一个多 层防护体系
精选考试学习资料,如有需要请下载--
工程措 施 缺乏水 资源的地 区 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 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固阻流 沙、阻挡沙丘前移 现有林地 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 再毁林开荒 调节农、 绿洲边缘的荒地 林、牧用地 与绿洲之间的灌草 之间的关系 地带 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 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对已经造成荒漠 化的地方 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合 措施,多途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的途径:营 造薪炭林、兴建沼 径解决农牧 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区的能源问 题 控制人口增 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 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 重要的意义 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 荒漠化防治的现 状 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 种草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 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 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3 / 7
精选考试学习资料,如有需要请下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 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 凝土工程等 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 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 土壤培育、品 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 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 4.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 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 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 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 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 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为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外部物质进入,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填充作用加剧 围湖(海) 造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
精选考试学习资料,如有需要请下载--
陆 失 内 部富营养化加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 剧,水草繁茂、 环境污染 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 泥炭化加速 养化过程 湿地中水量减 少、干涸 大量引水灌溉 河流的截流改 向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 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5.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 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6)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综合治理。
6.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 需特别注意的是, 近年来,全球大气中 CO2 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5 / 7
精选考试学习资料,如有需要请下载--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 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1.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 ? ? ?地形原因(海拔高度、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 ?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 ? 自然原因 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 ? ?植被原因(密疏状况、季节变化等) ? ?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 ?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
精选考试学习资料,如有需要请下载--
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 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 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原因包括: 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