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来源:画鸵萌宠网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生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场面 讲授新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师问:

看完录像后,我们为那壮观的场面所震憾的同时同学们有没思考过开幕式《击缶》中2008名乐手为什么会做到如此的整齐,如此的协调,从而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师问: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个框题的内容,现在同学们用一些时间相互交流讨论一下预习的成果。 (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多媒体显示

(开幕式《击缶》场面) 师问:

请同学们思考在《击缶》中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生:答略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分析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在多媒体上显示学生的分析。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回答:(略)

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学生结合事例分析思考并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分析 (1)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2)整体由什么构成? (3)整体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4)整体从静态(空间)看是什么?从动态(时间)看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事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拓展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

不相同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归纳总结。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归纳总结。

师问: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从而过度到方法论要求) 生:答略

生:举身边事例分析

师:同学们回答的相当好,做为奖励,我们听段音乐放松一下。

播放音乐《天路》引入西藏问题

师:分析归纳并结合西藏及海西建设的事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学生探究活动: 结合事例及录象探究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学生探究活动:

结合事例及录象去探究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学生探究活动:

引出方法论要求,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并提升。 欣赏音乐,并思考音乐所反映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资源及国内外时事,并通过教师引导分析上升学生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 欣赏音乐,并通过音乐所反映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 从实践方面看: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从认识方面看:

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得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系统就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要素就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师:游戏《同舟共济》 宣布游戏规则

1.各组选一名组长组织 2.用2分钟讨论方案

3.在地上的圈子里以站立人数多一方为胜。 4.站立时间要持续3秒以上 5.双方各派一名监督员 6.站立时脚不得踩在圈外 学生游戏

通过游戏让学生分析获胜的原因。从而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 生:分析略

师:对学生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 学生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是为什么?从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是否完全等同?

学生游戏

并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获胜的原因。并让学生分析从而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培养学生读书、拓展思维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将学习生活化。 观察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并能准确等级评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师引导探究并分析:系统优化思维极其重要。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的函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是“一盘棋”,个别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我国的产

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搞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统筹协调起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升 师:布置研究性题目:

9月29日,我校将举办校运会,规定每班参赛选手不超过15名,每位选手限报2项,请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班级设计一份最佳参赛方案. 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升华

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能做到学以致用

本课知识体系(板书参考)设计 1.、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发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

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布置相应的开放性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