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哪一首诗没有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D) A、《马诗》 B、《石灰吟》 C、《竹石》 D、《长歌行》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穹庐”是指(B)。 A、天空 B、蒙古包 C、山峰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采用了( )修辞手法。 A、比喻 B、排比 C、夸张
4.烈火焚烧若等闲中平常的意思是( A ) A、平常 B、随便 C、无端
5.《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B )的情感。 A. 孤寂 B. 思乡怀亲 C.喜悦
6.“纤纤擢素手”的“素”的意思是:( B ) A.平常
B. 白皙、白净 C.和“荤”相对
7.《古朗月行》中诗人把月亮比作(A),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A、白玉盘、瑶台镜 B、瑶台镜 C、白玉盘
8.《寒食》写到了( B )传统习俗。 A.赏月 B.禁火吃冷食 C.赛龙舟 D.吃饺子
9.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诵读《寒食》这首诗?( C ) A.开心、喜悦 B.赞美 C.不满、讽刺 D.同情
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A)。 A、因为 B、坐下 C、座位
11.九曲黄河万里沙的下一句是(B)。 A、如今直上银河去 B、浪淘风簸自天涯
C、同到牵牛织女家
1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自(B)。 A、《望天门山》 B、《赋得古原草送别》 C、《送元二使安西》 13.《池上》的作者是(C)。 A、王维 B、李白 C、白居易
14.下面哪一句是没有表达思乡之情( A )。 A、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B、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忆江南》里的诗句“能不忆江南?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B)。 A、夸张 B、反问 C、设问
16.《题西林壁》这首诗说明的道理是(A)。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 清清白白做人 C、怀才不遇
17.《示儿》一诗中“九州”指的是(B)。 A、九个州
B中国
18.《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 D ) A.李白 B.杜甫 C.韩翃 D.王建
19.《小池 》中描写的是哪种植物(B)? A、牡丹 B、荷花 C、菊花
2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谁送别好友林子方(B)? A、苏轼 B、杨万里 C、白居易
21.下列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一项是( B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开流水鳜鱼肥。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B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 伤悲 C、 忧伤 23、于谦的《石灰吟》是一首( C )
A 、山水田园诗 B、战争诗 C、咏物诗 24、《七步诗》的作者是( A )。
) A、 曹操 B、 曹丕 C、 曹植 25、杜甫的《春夜喜雨》从音律上来看,属于( C )。 A 、七言律诗 B、 五言绝句 C、 五言律诗 2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 A 、《游园不植》 B、 《春望》 C、《春夜喜雨》 2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A )的诗句。 A 、 王勃 B、 李白 C、王维 2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B )。”是文天祥的诗句。 A 、 汉青 B、 汗青 C、 汗清 2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 A )。
A 、李广 B、岳飞 C、 赵子龙 3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A )。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 多少楼台风雨中 C、 多少楼台烟雨中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 A 、 王维 B、 王之涣 C 、王勃 32、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C )。 A、李贺、杜甫、李商隐 B、李白、李贺、杜甫 C、李白、杜甫、李贺
3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
C、杜牧《江南春》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C )。 A 、春色 B、 梨花 C、 雪景 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C )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3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杜甫的( B )。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蜀相》 37、下面哪句诗不是是李商隐的诗句?( D ) A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B、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B )。
A、红色 B、 红花 C、树叶 3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君”指的是( A )。
A、董大 B、元二 C、高适 40、《赠汪伦》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 B )。
A 、七言绝句 B 、送别诗 C、行旅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