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农材栽地 摘要:针对怀安县农业农村的产业现状及生态 特点,依据生态农业基本原理,对农村城镇化后土 地流转、土地整合、土地开发进行探讨剖析,运用 可持续农业理论对城镇化后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加 以论述。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进行土地规划的措施, 实现全县农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土地规划:土地流转 1 基本概况 怀安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晋、冀、蒙三 省交界。全县辖4镇7乡273个行政村。全县人口 2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6万人。全县总面积 1 704 kmz,全县耕地75.O3万亩,荒山荒坡100万 亩,草地2O万亩,滩涂3万亩。 2农业基本现状 2.1 怀安县农业大体分为河川区农业和山区农业 两大块。其中,河川农业主要以玉米、蔬菜、马铃 薯为主,分布于4个大镇,面积达34万亩,占全 县总耕地面积的1/2。该区玉米产业已成规模,种 植面积20多万亩,种植相对集中,机械化程度也 比较高,从种到收基本采用了新型农具。蔬菜产业 初具规模,种植面积8.7万亩,分布于4大镇城 郊,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马铃薯产业也初具规 模,种植面积6万亩。山区农业主要栽培寒地马铃 薯、旱作玉米、旱作向日葵、旱作谷子以及其他小 杂粮。全县山区旱作农业种植面积34.8万亩,占 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2。寒地马铃薯、旱作张杂谷 是全县山区的主要农作物。 2.2 土地利用情况。河川区的耕地利用率达到 100%,而且规模化种植程度高。基本上形成了玉 米生产区、蔬菜生产区、马铃薯生产区。山区农村 耕地利用率较差。由于土地瘠薄,生产条件差,粮 食产量低,机械化跟不上,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 许多山坡地块没有耕种,甚至荒芜。 2-3 农村劳动力状况。全县l7.6万农业人口中, 真正从事农业劳动的不足7万人,而且年龄偏大, 大部分在55~65岁之间。河川区农村劳动力相对 好一点,而山区的劳动力较差,大部分为老、弱、 病、残。 2.4产业发展情况。怀安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近几年,由于大量劳动力的输出,特别是山区大量 劳动力的转移,促使农村耕地自发地流转,涌现了 许多种植大户;同时在河川区也成立了许多种植专 业合作社。据2014年3月调查,全县拥有100亩 发展项代农业 以上种植大户760户,其中山区最多:全县共成立 种植专业合作社320个,以河川区占多数。 3制约全县农业发展特别是山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3.1 土地瘠薄、降水量少是影响山区农作物产量 的重要因素。怀安县土壤多为栗钙土,山区旱地多 是黄板土。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旱作节水农业技 术应用不多,仍以“靠天吃饭”为主。由于水利设 施差,全年降雨集中在6~8月份,极易形成暴雨 和洪灾,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许多山区土地 不能耕种甚至荒芜。 3.2 山区梯田零碎分散,不适宜机械操作。怀安 县山区耕地面积34.8万亩,约占全县耕地的1/2, 由于耕地大部分为梯田,且受家庭承包影响,形成 土地零散分布,一次性收获面积小,造成农业生产 成本高。 3-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种植大户种植技术不足影 响着农业生产发展。山区农村劳动力年龄偏大,而 且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通过自发的土地流转形 成的一些种植大户,虽然使土地集中了,但仍是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种植水平。 3.4农产品的品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受自 然条件影响,绝大多数山区农民以种植业为主,但 农产品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受市场调节影响,农 产品价格常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形。农民的利益得不 到保护。由于没有深加工,农产品档次低;当地龙 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对外面的市场信息捕捉不及时,不能科学地指导农 户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同时,对 外宣传的推介力度不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3.5土地流转自发无序、山区耕地缺乏科学规划。 目前,山区土地主要流转形式是转包、转让、出 租、股份制合作等模式。这些土地流转完全是农户 之间或农户与经营者之间自发进行,无序,没有科 学性,土地耕作形不成规模,机械化作业派不上用 场。因此,这种流转对产业化发展起不到多大作 用。 总之,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再是为 了自给,而是在追求利益的扩大化。在生产中,从 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到良种引进、测土配方施 肥,从设施农业建设到规模化种植,无不要求降低 生产成本,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经 济效益。这就需要科学规划耕地,以期实现耕地资 ・77・ j 源的合理配置,合理规划耕地,使粮食作物的生产 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得到平衡,保证国家的粮食安 全。 只要流转了就能形成规模;而山区农村土地多,劳 动力相对较弱、较少,机械化程度低,种田科技含 量低,土地流转成本低,很容易流转,但流转后的 4因地制宜科学进行耕地规划 土地不易形成规模种植,原因在于劳动力跟不上, 机械作业跟不上,种植技术跟不上。合理规划农村 耕地,必须考虑当地劳动力多少以及劳动力种植技 4.1 规划农村耕地要根据气候特点。怀安县整体 属于东亚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干旱少雨,降雨集中,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年 平均气温7℃,全年多风。由于地形多样,温度与 降水地域性差异明显。山区≥10℃的有效积温 2 335~2 900℃;河川I区≥1O℃有效积温2 900℃ ~术水平。 4.4规划农村耕地要根据当地农牧业特点。怀安 县河JIl区农业以种植玉米、蔬菜、马铃薯为主,畜 牧业以奶牛养殖和养猪为主。全县河川I区奶牛养殖 小区2O个,存栏1.3万头;万头猪场2个,千头 猪场30个,百头猪养殖户300个。当地种植业产 3 486℃,年平均降雨量400mm左右,多集中在 6—8月份。山区降雨多于河川I区降雨。因此,科 学规划耕地,进行土地流转,形成种植规模,必须 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科学地安排作物生产。 4.2规划农村耕地要根据地理位置特点。怀安县 属于浅山丘陵区,南高北低,境内以中部的沙梁台 为界形成“前川I”与“后川I”。沙梁台是明显的气 品玉米及其秸秆、马铃薯绝大部分被畜牧业所消 耗,形成一条科学合理的农牧产业链。而在山区, 种植业主要以种植寒地马铃薯、旱地张杂谷为主, 畜牧业以养羊、养鸡、养猪为主。种植业农产品也 基本为畜牧业所消耗,同样也形成一条合理地农牧 产业链。所以,研究当地农牧业特点对合理规划农 村耕地有指导作用。 总之,实现山区农业发展,并实现全县农业可 持续发展必须要走的路子是:科学规划农村耕地,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生态 候分界线。前川I地势高,气候冷凉;后川I地势低, 气候温暖。其他山区的地理特点更是多种多样。有 的山区以生产马铃薯为独特产品,如第三堡乡的 “一墩青”,王虎屯乡的“2191”;有的山区靠生产 谷子以优质米而闻名,如太平庄乡的“831l一14”, 西沙城乡的“张杂谷3号”,西湾堡乡的“张杂谷 6号”。这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特点有关。科 学规划农村耕地,更需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土 壤特点。 农业迈进。同时,加强水土保持,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农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是实现全县 农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途径,从而使农业生 产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全面推动现代农 4.3规划农村耕地要根据当地劳动力状况。河川 区农村土地少,劳动力多,机械化程度相对比较 高,种田科技含量高,土地就值钱,不易流转,但 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076150 河北省怀安县农业局 刘子根 075000 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 杨德智 近年来,石家庄市近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较 快,以草莓、葡萄、蔬菜、果品等重点,逐步拓展 遍对乡村旅游开发价值认识不全面,对政府的决策 意图和政策措施了解不多,宣传不到位,农民生态 旅游知识贫乏,环境保护意识差,生态旅游资源遭 到破坏。 1-3旅游资源缺乏统筹规划,开发不足,档次不 高。规模参差不齐,设施有待完善。大多数农家旅 游规模偏小,发展水平不高,融资能力差,缺乏发 展资金。 赏花、品果、体验农业功能,出现了周家庄观光采 摘园、紫藤葡萄园、范台草莓园等农业旅游品牌。 目前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前景广阔,潜力有待 深挖。 1 存在问题 1.1农业投入不足,结合产业不够。对农业和农 村资源挖掘、整合和包装不够,缺乏本地特色农产 品。农业与旅游未能有机结合,缺乏具有强烈冲击 力的自然与农业景观,致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 展不快。 1.4产品营销单一,人才亟待加强。服务项目单 一,没有突出主题和特色休闲项目,在挖掘本地民 俗文化和农家乐知识、带动游客参与等方面做得不 够。农业品牌少,品牌不突出,效益不明显。农家 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懂生态学尤其(转48页) 1.2乡村旅游观念不强,生态知识贫乏。村民普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