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牙周炎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8月第4卷第24期 ChinaPracMed,Aug2009,Vol.4,No.2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09.24.189

·99·

3 讨论

目前国内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但多以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较为常用。胃大部切除优点是一次手术同时解决穿孔和溃疡两个问题[1],并可同时治疗溃疡病出血、恶变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但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对年老体弱,心肺功能不全或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感染和水肿严重,有脓性渗出液患者均不宜行急诊胃大部切除术。

在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单纯修补术后,为了治愈溃疡病,防止复发,即行正规内科治疗。国内外学者研究已经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它的存在常常导致溃疡的发生和复发以及延迟愈合。由于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多种抗溃疡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内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已达到了能根治的水平。目前关于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主要有三类:抗生素类、抑酸药物和黏膜保护剂。常用的组合是抑酸药物加1-2类抗生素,如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然而,随着Hp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一些以往Hp根除率较高的药物其疗效也在下降,如由于甲硝唑广泛应用,Hp对甲硝唑耐药率逐年上升。笔者体会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与抑酸药物合用效果较好,而疗程足够或者适当延长疗程,不但可以提高Hp根除率,而且能够减少Hp对

[2]

抗生素耐药的产生。赵大国等报道应用呋喃唑酮代替甲硝唑采用10d序贯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因此,通过基础药物使用抑制胃酸分泌,加上抗生素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消化性溃疡有良好的疗效。

本组11例术后溃疡病复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①溃疡病史较长、溃疡面较大;②未能坚持正规内科治疗,且服药时间短、不规律;③多有吸烟史较长,吸烟量较大(吸烟指数

>300),可能与吸烟增加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和影响胃黏膜前列腺素

合成有关;④长期饮酒,酒精刺激,破坏胃黏膜屏障。在理论上按疗程应用抗溃疡药物加抗Hp药物后,一般患者复发率会较低,不必再加用维持量。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溃疡病史>3个月,溃疡征状较严重,如复合性溃疡、慢性复发性溃疡经多种不规范治疗效果不佳者,加用抑酸药和黏膜保护剂,维持3~6个月,效果较为理想[3]。

总之,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可以药物治愈,对于消化性溃疡手术后的溃疡复发,再用药物正规治疗,仍可使大多溃疡愈合,并避免溃疡并发症的复发。尽管目前对手术治疗溃疡病穿孔的术式选择尚无统一意见,但单纯修补术所需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无需手术特殊设备和较高的技术要求、危险性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其主要优点,且其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虽然有少数行单纯修补术的患者因溃疡未愈合仍需行彻底性溃疡手术,但相比大多数患者来讲,尤其对就诊不及时、高龄患者、心肺功能差、穿孔时间长、腹腔污染重、单纯行穿孔修补术加术后正规抗Hp治疗,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笔者体会单纯缝合穿孔修补术,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予以正规药物治疗,使极大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彻底性手术带来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9.

[2] 赵大国,孙玉平,潘建军.10日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萧

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0):24-25.

[3] 伊金放.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穿孔151例随访结果

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3):422.

牙周炎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

刘骁 李禹

  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性反应,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

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牙周炎出现的一些前期症状,也成为口腔“亚健康”恶化的主要特征。本文就牙周炎发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分析。1 局部因素

1.1 菌斑因素 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局部牙菌斑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和不可缺的始动因子。在牙周袋内存在大约500多种可培养的细菌,这些细菌形成了结构复杂而有序的龈下菌斑生物膜。其分离出的牙周致病微生物包括:福赛斯坦纳菌、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等。1.2 牙石因素 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牙结

  作者单位:110002沈阳,中国医科大学91期

石对口腔是一种异物,它会不断刺激牙周组织,压迫牙龈,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牙周组织的病菌感染,引起牙龈发炎萎缩,

形成牙周囊袋,特别是龈下牙石危害性最大。

1.3 刨伤性咬合 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1.4 食物嵌塞 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合压力楔入相邻两牙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食物嵌塞有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食物嵌塞引起牙周炎的表征是:龈乳头退缩,牙齿咬合不适,叩诊不适等。

1.5 其他诱病因素 医源性因素,如不良修复体、不良充填物、不良正畸治疗等。不良个人口腔习惯,如口呼吸、吐舌习惯、牙刷创伤等。这些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牙周组织机械性损伤,也是促使牙周组织炎症的局部因素之一。

2 全身因素2.1 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 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异常。饮食和营养方面包括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

·100·

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8月第4卷第24期 ChinaPracMed,Aug2009,Vol.4,No.24

等。血液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自发性出血等[1]。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如

苯妥英钠可使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值得一提的是,牙周炎还可诱发多种全身性疾病。由于口腔内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心脏和动脉受到牙周致病菌污染,长期暴露在这些细菌下,会增加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报道认为[2]牙周指数与冠心病显著相关,慢性牙周炎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牙周病也是糖尿病的六大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较易受到感染的缘故。

2.2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牙周炎的发生,是早发性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对牙周炎的易感性的影响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认同,其科学依据来自一下四个方面:①Michalowicz对慢性牙周炎的双生子研究;②早发性牙周炎患者的家族聚集性;③牙周炎与特异性遗传疾病的关系;④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2.3 吸燃和精神压力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吸烟、精神压力与牙周炎的破坏呈正相关。吸烟导致牙周炎发病的机制尚未明了,但普遍认为有四点[3]:①影响体液细胞免疫炎症过程;

②吸烟降低局部氧张力和血液循环;③吸烟者的口腔卫生一般比较差。④吸烟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因此吸烟者不仅牙

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而且牙槽骨的破坏速度略快于不吸烟者。此外,研究表明,精神压力并不是牙周病的使动因素,但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明显促进病变的发展和演变,影响牙周炎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总之,牙周炎病因比较复杂,在预防和治疗牙周炎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因素的消除,也要考虑到全身的状态,以便获得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孟焕新,郑麟蕃,曹采方.牙周病的临床指标与组织病理变化的

对照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0,4:195.

[2] 刘长兰.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发病的临床观察.现代口腔医学

杂志,2003,5:374-375.

[3] 王静.吸烟与不吸烟患者牙周炎非手术治疗效果的近期临床观

察.北京口腔医学,2002,10(2):91-92.

异位妊娠发病危险因素探讨

高颂英

【关键词】 异位妊娠;盆腔炎;流产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为1%,

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本病起病急,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住院,经相关辅助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136例,年龄17~43岁,平均25岁。停经天数为36~82d,平均48d。未婚者40例,已婚未育者38例,有生育史者58例。手术治疗65例,药物保守治疗69例,期待治疗2例。1.2 诊断方法 136例异位妊娠患者经详细收集病史、体检,并选择相关辅助检查:后穹窿穿刺,超声检查,血β-HCG及血孕酮检测,必要时行诊断性刮宫或阴道排出物送病理检查确诊。1.3 治疗方法 136例患者中,手术治疗65例,术中诊断明确,无一例误诊,其中包括输卵管壶腹部妊娠46例,峡部妊娠17例,间质部妊娠1例。药物保守治疗69例,包括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及部分同时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期待治疗2例。1.4 结果 136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曾有盆腔炎史或术中发现盆腔炎症改变者56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41.18%;有药物流产史者52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38.24%;有人工流产史者33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24.26%;有自然流产史者21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15.44%;有引产史者14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10.29%;剖宫产史者15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11.03%;正常产后18例,占异位妊娠总数的13.24%。136例异位妊

  作者单位:542800贺州市妇幼保健院

娠患者中,有47例有重复异位妊娠史,其中一次异位妊娠史22例,占16.18%;二次以上异位妊娠史25例,占18.38%;放

置宫内节育器(IUD)12例,占8.82%。年龄小于18岁有性生活史45例,占33.09%。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发病因素盆腔炎史妊娠史药物流产史人工流产史自然流产史引产史正常产史剖宫产史异位妊娠史一次异位妊娠史二次以上异位妊娠史

IUD

<18岁有性生活史

22

251245

16.1818.388.8233.09

523321141815

38.2424.2615.4410.2913.2411.03

例数56

发生率(%)

41.8

2 结果

2.1 炎症 盆腔炎是引起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之一。Jean等[2]认为盆腔炎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盆腔炎症是由多种不同微生物引起内生殖器官的炎性反应,包括子宫内膜炎、输

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以及生殖器官的支持组织的炎性反应。本研究中盆腔炎占41.18%,居首位。分析其原因系盆腔炎使输卵管粘膜细胞表面的纤毛丧失运动功能,输卵管粘膜粘连引起部分阻塞,伞端亦受到破坏;输卵管周围炎常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扭曲,管腔狭窄,管壁肌蠕动减弱,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