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纵横l 等。 都计算在内。我们还安排了加减分值,学生若有发表语言学 小论文、获得校内外课外科技立项等,按级别不同加5~10 分;学生若有旷课、迟到早退、抄袭作业等现象,m,Jt ̄n减5— 1O分。这样,使考核尽可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因素 的全面评价,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 2、改革期末考试方式 我们尝试期末分层自选考试方式,即允许一定比例学生 2、精心组织实战比赛 知识唯有在应用时才能得到巩 固,能力只在实战中才能得到提高。为此,我们精心设计组 织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竞赛,贯穿整个学年。比如,语音 学习时组织“趣味歌咏大赛”,要求学生演唱自己喜爱的流 行歌手的歌曲,分析歌名的语法结构,给歌词找韵脚,就句 子分析修辞特色;汉字学习时组织“银幕错别字大排查”, 要求学生在看电影、电视的过程中,“缉拿”错别字,看 谁“捉”得多,“捉”得准;词汇学习时组织“XX年度春晚 最佳小品台词竞猜”;语法学习时组织“短信最佳写手大比 拼”、“流行歌词语病诊所”等。通过实战演练,学生提高 了辨别能力,规范了语言行为。 3、开展丰富的课外语言调研。围绕当前语言文字生活 中的现象和问题,我们设计了若干调研项目,引导学生从课 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社会调研强调与现实问题的联接, 不走过场。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周末或节假日,安排专门的 免期末笔试(20%以下),但免考不等于不考,而是变被动考 核为主动学习、巩固与深化,要求这些学生自拟一份现代汉 语试卷,给出标准答案,说明出题依据和心得体会,并在老 师查阅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即自主命题、自我测试。在 常规的期末笔试内容中,我们也将死记硬背试题的比重压到 20%左右,7O%一80%为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试题。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的 过程中,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唯有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实践方式以及评估手段的重点从理论知识的习得 转化到分析语言问题、研究语言问题、解决语言问题的实践 能力培养上来,才能使学生适应宽口径的社会需求。希望现 实践学时,追加经费,分组施行,让学生明确目标,设计好 研究方案,带着问题下去,在教师的指导下,切实查找第一 手资料,保证调查研究落到实处。社会调研主题与各章教学 内容相配套:语音部分可进行“杭州方言使用情况调查”、 “杭州市外来农民工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文字部分可进行 “武林路女装一条街/河坊街招牌店名用字调查”、“浙江省 著名品牌包装用字调查”、“社区街道用字规范化调查”、 “杭城高校韩日/欧美留学生错别字调查”等;词汇部分可进 行“杭城广告成语活用调查”、“杭州建筑楼盘宣传用语调 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能为传统语言类课程群在独立学院的“重 生”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是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课程建设项目《以实用型人才 培养为指导的现代汉语课程建设》(项目批准号:YX1026) 的阶段性成果。] 查”等。调查完毕后,引导学生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 等角度展开研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或小组 协作完成主题小论文或调查报告,争取投稿发表,或者参加 各级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立项活动。 (二)以导向激励为目的,构建全程性、多元化成绩考 核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8(1). [2]戴岚.对外汉语专业多元化实践模式初探[J].汉语国 际推广论丛(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与以往通过一次期末笔试定成绩的单一考核模式不同, 【3]谢旭慧,李莺.开发整合现代大众传媒中的现代汉语 课程资源[J].教育探索,2006(1). 【4】刘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J].现代语文, 2005(11). 为了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激活学生的创造 潜能,我们立足形成性评价,构建了一个全程性、多样化的 现代汉语课程考核体系。 l、提高平时成绩比例,丰富平时成绩内涵 现代汉语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将平时 成绩占总评的比例从通常的20%提高到50%,主要考察学生的 参与度和课堂反映,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观察问题、运 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大课程小论文和实践调查在学生 [5]刘大为,巢宗棋.两种能力的课程分化~一关于“现 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语言文字应用,1995(2):41— 47 平时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例。具体地说,平时的考勤纪律、 讨论发言、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调查报告、专题汇报等 80—2012年第1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