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指导学生寻找、使用写作素材

来源:画鸵萌宠网
指导学生寻找、使用写作素材 张海云 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怕教 今天好不容易混进学校,还不如就在这儿做完 教 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特别是学生一提到作文就 作业,等大家回宿舍时,我再随人流混出去? 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觉 同桌也说,这个时候你出门,门卫肯定会盘问 苦想写成作文,内容也明显缺乏生活基础,选材 自习来之不易吧,我觉得时间过得特快,作业 贫乏,无病呻吟。也没有立意可言。而这归根结 很快就完成了,还预习了很多第二天上课的内 底是学生缺乏鲜活的作文素材和恰当的表达方 容,效果是我在家学习的好几倍!窗外的雨声 得没什么可写,无从下笔,即使是搜肠刮肚、冥思 你的,倒不如就在这边做作业。也许是今天晚 法 法。《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 也不知什么时候停息了。虽然我出校门时多 要把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 少有些心虚,双脚无意中踏进水坑,但我心里 一向讨厌下雨的我,今天觉得这雨是 用文字表达出来。”根据大纲要求,我认为要想改 特高兴,变目前的状况,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学 这么可爱。原来,下雨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 会积累素材并恰当使用素材,学生有了源头活水 事。我倒真希望天天下雨,那样我好混进学校 之后,笔下才能流淌m涓涓溪流。 现实生活是获取素材的不竭源头 一上晚自习了。”学生因为有到校上晚自习的渴 、求,便改变了对下雨的看法,甚至喜欢上下雨, 我们的学生平时总想挖掘一些一鸣惊人 不能不说是他对雨有了独特的感受。同样的 不同的视角,就有不一样的体验。 的素材,想凭着人所未见的材料一举成功。殊 素材,不知,生活才是最基本的源头,只有把目光聚 二、正确立意才能展现素材风采 焦到精彩生活的瞬间,才能找到下笔之处。 拥有大量的作文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叶老先生曾经说:“要写m真实的、自己 但作文时如果只是把这些材料原原本本地写 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那就是我们 出来,那么文章可能平淡无奇,虽然解决了“巧 充实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父母、老师、 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但有米也需巧妇做 同学、门卫、食堂后勤人员等,每天都要经过同 呀!如果能适当加工这些素材,就能收到意想 街道,每天不是Et 日落就是刮风下雨,粗 不到的效果。班上曾有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 看天天都是这样,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 篇习作:“看到小组的同学像走马灯似的走了 一都在变化,常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关键是要能 一个又一个,我好不开心,因为那些家伙不是 不是成绩一塌糊涂就是 发现其中的美。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 脏兮兮就是小气到家,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观察并不 说话一点营养都没有。这回换成数学老师的 我可高兴了,因为她是班级一流人物,成 是简单地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是透过现象看到 女儿,本质,或者从不同角度去体验,从而形成发现 绩很好,不需要我这个组长花费心思,更主要 美的能力。比如“下雨”这个细节对学生来说 的是我可以从她7gJL了解到很多老师的小秘’ 静: 再普通不过,在特定的环境下,学生的感受就 密,哈哈!”这种素材取源于现实生活,十分真 有了改变。学校实行“五严规定”,走读生不允 实,但作为组长她是多么刻薄、自私、心胸狭  许到学校上晚自习,一个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 隘。怎么办?不妨让她续上一段结尾:在《下雨,原来也是件好事》作文里这样写道: “那晚兴奋的我将这好事写在日记本里, “淅沥的小雨从中午就一直下个不停,嗖嗖的 未曾想第二天语文老师给了我一个长长的批 寒风吹得人直打颤,这样的鬼天气好不令人生 语,让我震惊不已:小玉,兴许你还没有体会到 L,,你的成绩同然不错,但你对 厌!怎么办?由于放学时走得匆忙,布置的化 老师的良苦用 i学作业本还放在抽屉里,去拿吧,天这么冷,雨 小组同学的挑剔是老师最不想看到的。都是 三年的成长应该让 又在下个不停,不拿吧,明天无法向化学老师 初三同学了,三年的情感,交代。思量再j我决定混在寄宿生从食堂返 你明白,凡事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一下:你 回教室的伞流中,混进学校。教室里,同学们 的一言一行他人能否接受得了?这次将王涵 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我灵机一动,心想,既然 换成你的同座,但愿你能从她身上学到更多的 东西,最终也能成为同学们崇拜的对象。是 文章主旨升华。 呀.老师的一番话,让我如梦初醒,换新的同座 作文选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写 作的基本原则,素材的加 与正确使用不只是 我应该快乐,更应该反省自己才是!” 面对老师善意的提醒,这位小组长的责任 这些,只要我们能留心去积累,用心去揣摩,并 心与良知被唤醒,作文立意得到改变。因此素 能很好地运用它,写作文其实应该是件轻松快 材虽然经过加工,但仍然是真实的生活。添 L 乐的事情。 老师的批语做结尾,更能彰显作文的主旨,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滨江初中】 要想孩子会“写", 必教孩子会“读” 殷秋霞 进入小学 年级后,学生开始习作。这个 画面画出来。学生融入角色文本,想象自己变 阶段,学生写作『木]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 成了“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想象自己 写。教他们如何写,是摆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 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学生的 师面前一个十分困难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 情感被调动了起来,于是妙语连珠:“我想变成 而要解决“写”的问题,就必须解决“读”的问 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只红色的蜻蜓,在池塘里点水;我想变成一 只青蛙,在荷叶上跳舞……”在积极情绪的推 题。我尝试从语言积累方面培养孩子“写”的 只可爱的蝌蚪,在荷叶下找妈妈;我想变成一 教材是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 动下,学生完全融入文本,在表演中揣摩语言, 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充满着浓浓的儿童 体验情感;在对话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形 情趣。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捅网,一个个生动有 成个性化语言。 趣的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语言 此时,学生的表达已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 优美,而且蕴含丰富细腻的情感。教师要沉下 单重复,而是通过对话实现文本语言的再创 心来,发挥教材优势,引领学生一遍遍阅读,促 造,灿烂的阳光洒满课堂。 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积淀语言。语言表达的灵气,主要来源 1.朗读课文。教师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 于学生文化的积淀。我们在中年级阅渎教学 读准、读顺文字,读出面面,读m情感,从中感 中,引导学生潜心会文,通过直觉思维,感性体 受语言的优美,在“会读、爱读、乐读”中形成良 验,吸收精妙语言,逐步丰厚自身的文化底 好的语感,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感悟语言 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 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杨再隋先生说得 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 好:“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 意, 是无法写好作文的。我布置学生每周摘抄好 读 形,渎出味,渎f{J神。” 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 2.激发情感。在课堂上,要让孩子进入阅 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渎成诵。召 读情境,就要引导孩子“潜心会文”。通过与文 开读书交流会,举办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 奉的“零距离”接触,产生“原汁原味”的感受。 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 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情感被激 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印 发,才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只有感受到阳光 象。此外,还布置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从生 照耀后才能说m太阳的味道。 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一L互联网查资 在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四册)一课 料,学做实验,学做手C,学会请教别人,在旅 时,我利用班德瑞的轻音乐配上夏天的雷雨声、 游或外l叶J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就 蛙呜和各种鸟儿清脆的叫声,把学生带进流水 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 记忆深刻的素材。 潺潺、绿草茵茵的夏11。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 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荷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 塘,启迪他们想象还有谁会来,让学生把想象的 中心小学】 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