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省汉中市2019年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9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

文 综(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出国人会议

A.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 B.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 C.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 D.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

25.董仲舒不太强调“爱由亲始”,而更着重推崇“远之而大”,主张“摆脱宗法思想的局限,跳出家族的小圈子,面向天下,实行爱及四夷的王道政治”。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促成了古代民本思想的产生 B.适应了汉朝“大一统”的政治需求 C.意在削弱宗法伦理思想的影响 D.摆脱了传统“家国一体”观念束缚 26.唐代科举考试除考查诗、赋外,最关键的内容为时务策。从《全唐书》中可以发现,时务策多涉及具体而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社会、教育等内容,并要求考生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这表明当时

A.考试的公正性彻底得到保证 B.全面而务实的人才更符合需求 C.消除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控制 D.打破门第世袭,扩大了统治基础 27.宋真宗成平五年,朝廷下令在汴京城内拆毁侵街而建的“贵要邸舍”“皆复长安旧制”,并在街道两旁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但几年后,街道两旁又出现了

大批房舍店铺,再次突破真宗时所立标志。这反映出当时的汴京

A.君主专制趋向弱化 B.市坊制度脱离实际 C.城市商业特征明显 D.官营手工业发展快

28.鸦片战争前,出口茶价很高,茶商将茶叶由江南产区运至广州,路途远费用大。鸦片战争后,徽州绿茶、祁门红茶经水运到上海,不过10天,节省了时间。到1894年出口茶已超过内销茶。这说明

A.对外贸易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B.传统对外贸易政策开始改变 C.上海经济中心地位逐渐确立 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长缓慢 29.有学者指出:“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分子精英为主的集合体,非常有限的一点群众基础,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孙中山周旋于各派军阀之中致力于合纵连横之谋略,迷恋于单纯的军事斗争。”这表明

A.国民党醉心政治斗争忽视民主 B.同盟会以海外华侨为阶级基础 C.组织涣散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源 D.民主革命的发展存在明显缺陷 30. 1944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员的谢伟思在报告中写道“延安民众官吏打成一片,男女平等,文化运动极为认真,整个地区民主模范自修、自觉、自评,与重庆另一世界。”这一报告反映出

A.国共发展态势呈现反差 B.美国力主消除国共矛盾 C.美国开始改变对华政策 D.敌后抗战开始成为主导

31.老百姓口中的“倒爷”一词广泛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是指一些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的人。“倒爷”的出现说明

A.经济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B.当时全国物资极度匮乏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 D.人们普遍接受市场经济

32.古代雅典,富裕公民要对公共文化活动中的节日庆典、戏剧表演、竞技比赛等捐助,如支付戏剧表演的舞台设置和服装费用等,富裕公民借此可以赢得尊重和名声,甚至是政治资本。这说明当时雅典

A.社会普遍追逐名利 B.公民贫富分化严重 C.民主实质是贵族统治 D.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平衡 33.下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统计表

时间 1851 年 1860年 1863 年 1863 年 1864 年

A.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B.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 C.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34. 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98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23,300万普特;1922年,谷物播种面积为6,62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36,100万普特。这一变化

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 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

工人组织_ 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工金委员会\";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各国“国际工人协会” 概况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织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35.右图为刊载于法国《世界报》的一幅政治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期欧洲与美国关系的变化。该漫画反映出

A.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B.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同盟关系破裂 C.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 D.欧盟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晚明(1522-1640年)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于“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 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走近科学、倚重科学不是出于学理目的,而是从实用的价值立场出发,把科学作为思想武器。他们大力宣传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知识来批判宗教迷信,批判愚昧和落后。陈独秀认为“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他们推崇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用进化论的理论分析社会、历史和学术问题。

——摘编自陈廷湘《五四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及其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

其产生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五四新文化时期科学思想相较于晚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政策,导致美国产品价格下跌显著。美国贸易顺差从1920年的近30多亿美元一路下降到1923年的几乎为0,虽然之后有所回升,但是基本在10亿美元以下。1929年美国股市大跌,经济陷入萧条。在此背景下美国签署《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使平均总体税率从之前的15%左右提升至接近20%的水平。但美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扩大,并且出口跌得更多,基本都保持在- 200-/0左右。1934年在国务卿赫尔的努力下,美国颁布了《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美国企业进口,并且赋予了总统协定关税的权利。之后,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和平均总体税率开始逐步下降,贸易保护程度在世界范围内才得到缓和。

——摘编自姜超《历史上美国如何打贸易战》 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肇始于建国初期。1949年11月1日,中央政府成立卫生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这是中国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此后,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食品卫生法》。这标志着中国食品卫生管

理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重新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同时还承担保健食品审批许可职能。200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食品安全法》,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此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取代卫生部成为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

——摘编自唐爱慧《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演进(1978-2014》)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食品监管演进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食品监管改革的意义。(9分) 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之后,随着欧美各国通过不同政策来提高本国底层民众生活,恐怖主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活动又开始日益频繁,并向西欧、中东、拉丁美洲和南亚等地区蔓延。热点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方式层出不穷。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全世界共发生了近四千起恐怖活动,比70年代增加了30%,死亡人数则翻了一番。 1988年国际恐怖活动发生了856起,死亡人数多达660人,其中中东地区共发生313起,占全世界恐怖事件的36%。进入90年代以后,恐怖活动有了明显的变化,老的恐怖组织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组织开始出现,恐怖袭击目标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 1972年1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

一摘编自杨隽、梅建明《恐怖主义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恐怖主义的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对恐怖主义的基本措施。(5分) 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95年7月,徐悲鸿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位正直不阿的画家家里,从小跟随父亲读书画画。1917年从日本游学归来任教于北京大学,力主国画革新,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1919年,在蔡元培等人帮助下留学西欧,八年间他潜心求学,观奉无数名画,遍访艺术大师。抗战时期,他画的骏马都是一往无前的气魄和铮 铮硬骨。他画的雄狮,不是怒目欲毗的负伤之狮,就是威镇百兽的雄狮。1940年创作的巨幅国画《愚公移山》,表现剧烈运动中的人体,以艰卓精神和必胜信念震撼人心,是历史与现实、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完美结合。1946年,徐悲鸿担任北平艺专校长。他重视严格的基本训练,强调描写物象务求精确。同时反对照抄对象,主张有重点地取舍,既要致广大,又要尽精微。提倡现实主义,而不 以抄袭古人为自足。

——摘编自廖静文《徐悲鸿小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悲鸿国画创作的艺术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悲鸿国画风格形成的原因。(7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