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孙小荣 (河北遵化市河东区子弟小学河北遵化064200) 【摘要】语文教师应引导和教会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 文,同学们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生 中寻找写作素材,扩展他们的作文内容,从诸方面解决“作文 活就是作文的宝库。 难”的难题,使学生能从生活的宝库中汲取写作营养。 从家庭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素材;现实生活 大文豪、大教育家叶圣陶在论及文章与生活材料的关系 时,特别强调从“留心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真实材料。这种真实 生活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其写作素材资源取之不尽、用 材料最容易从家庭生活中获取,因为孩子在家里表现的是真实 之不竭。可是由于学生不善于观察、分析思考、巧妙运用,所以 的自我,无论是说还是做都是发自内心的,非常放松,很快乐。 大多数学生不会从生活这个巨大宝库中挖掘写作素材,而每每 如做家务活、养花、喂养小动物、搞小创作等,一个人一边玩,一 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感到无从下笔,没有几句要写的 边做,一边想,用心灵去实践,去感受,去创作。在痛快淋漓的 话。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和教会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 “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在不知不觉中会有一种欣慰在心 找写作素材,扩展他们的作文内容,从诸方面解决“作文难”的 头,他会发现生活原本是这样妙趣盎然。只要教师引导有方,教 难题,使学生能从生活的宝库中汲取写作营养,由而热爱生活, 会学生如何去挖掘、去发现,生活的宝库里有用之不竭的写作 也更加热爱写作。 源泉,还愁没内容,没材料可写吗? 从校园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从社会生活中寻求写作素材 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而教师与学生共处最多的时光就是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我们 校园生活,从校园生活中寻求写作素材,教师能更直接更有效 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到浩瀚的海 地指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抓住写 洋中去拾珠捡贝。记得有一次,我带孩子们一起去找春天,孩子 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做 们兴高采烈地走着、笑着、说着,认真找寻着。他们发现山坡上 及时、客观的描写。 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小芽,龙眼树上的新芽是红色的,蛇也睡 1、巧抓教学活动加强写作练习 醒了……孩子们一边找,一边记录。第二天作文课上,春天不仅 校园生活是快乐的,最大的快乐源于形式多样的教学活 来到了我们身边,也来到了我们的作文本上。如果我们把社会 动。小学阶段,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有看电影、开班队会、搞大 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滴,及时搜集,并把它真实记录下来,那么日 型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也给写作储备了 积月累,一支一叶就会变成枝繁叶茂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 大量素材。如:本学期,我班开展了“节俭,从点滴做起”的主题 成浩瀚的海洋。 队会,队会上,通过讲故事、相声、小品等多种形式,使同学们不 创设情境解决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 仅认识了哪些属于浪费现象,也懂得了如何节俭。当老师问: 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哪个不想到奔腾不息的河 “为提倡节俭,你想向某人、某单位或群体提哪些建议?”同学们 流中去飘流一番,体验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有了这样一次飘 各个口若悬河。这个同学说:“我要向同学们提建议,一不要把 流,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就会有创作的素材,就会有写作的激 橡皮切成片,任意丢掉,二是铅笔没用完不能仍……”那个同 情,文章也就会有真情实感。但是学生毕竟生生活经历有限,不 学又站起来说:“我要向每个家庭提建议:一要节约用水,二要 可能有那么多的经验体会。为此,教师在学生写作前,可以让学 随手关灯、关电视……”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达到了由理解到 生做一些亲身体验活动,譬如让学生捡个石子带到学校,仔细 运用的一个质的飞跃。这时再让同学们动笔写建议书时,各个 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敲敲它,听听它的声音,粉碎它,分析它的 “笔下如有神”。也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的 质地,再通过看、摸、听、敲加以联想,挖掘出它更深层的含意。 道理。 做些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写作起来是一定会感兴趣的。诸如 2、巧抓身边的小事加强写作训练 此类的活动,我们可以多搞一些,如让学生捡一片树叶,摘一朵 人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错,每一天 小花,捧一杯泥土等,观看它的形状和颜色,尝一尝它的味道 的生活都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生活的真谛。 ……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的东西,印象一定是深刻的,自然而然 或大或小,或浓或淡。学生接触生活,惊天动地的事很少。所以 就可以把他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 都是要巧抓身边小事,加强写作。 综上所述,我们在写作时,只要联系生活,提炼生活,品味 我班学生王亮在操场上捡到一个文具盒,里面有钢笔、尺 生活,就会从生活这个巨大的宝库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子、橡皮等,显然是某个学生丢的。王亮平时是个淘气的孩子, 的写作源泉,久而久之,作文的路子就会不断开阔,创作的灵感 可他一进教室就把小文具盒交到我的手里。我抓住这个好机 就会层出不穷,写作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会,立即上了一节作文课,向同学们介绍了文具盒的样子及里 面所有的文具。学生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 来,如:谁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旁当时有没有旁人? 【参考文献】 ……王亮一一作了回答。就这样,师生们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 [1]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氛中,既了解了王亮捡文具盒的全过程,又了解了王亮同学的 [2]马笑霞<语文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O1.8 想法。我不失时机地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王亮同学怎么样?”, 学生们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又都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 同学说:“王亮同学不占便宜。”另一个同学接了一句“这件事就 发生在我们身边,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同学们异口同声:“想!,, 接下来就是“沙、沙、沙”的写字生了。直到下课了,同学们仍埋 头写着,再也没有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学生了。经过这堂作 132活力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