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电报告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国核电发展前景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动134班 袁华志 20130312136

能源是一切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能源充足,人类才可以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但是众所周知地球上的可用能源是有限的,这也是制约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那么如何持续高效的利用能源并较好解决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人类的共同研究课题。

能源与环境,一直是我们国家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满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正面临巨大挑战,能源的紧张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及规律特征,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我国由于技术的落后也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变低,造成了对环境的危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我国大力推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初衷。

那么既然想解决能源环境问题,那么就得了解我国的能源现状。从中国能源资源的总体情况看,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总量较丰,人均较低,分布不均,开发较难。具体来讲:

一是总量比较丰富。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比较大。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

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二是人均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生物质能源开发也受到制约。

三是赋存分布不均。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四是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

从这四方面我们便可非常清楚的知道了,解决能源问题真是迫在眉睫。这次报告难以将所有的措施一一概述,单挑一方面我的观点的话就是:大力发展洁净能源,努力开发新能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努力发展核电项目。

中国不可能面对世界的能源危机而独善其身,只有核能,才是解决中国能源危机的唯一出路。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核电建设,目前,在浙江省秦山、三门和广东省大亚湾、岭澳和江苏田湾等

11家核电站。二十世纪90年代,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的影响和三峡水电工程的开工,中国暂停了新的核能工程,从此核能产业进入一个冰冻期。2003年由于美圆贬值,伊拉克战争,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同时水电工程也未达到预期的发电量,全国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开始受到能源紧缺的严重影响,电力供应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越发感到传统能源紧缺的严峻性。中国的石油有三分之一是靠进口。中国对能源巨大需求使得天然气和石油储量几乎快耗尽。不仅如此,中国煤炭储量主要位于中国北部和西部,而主要需求市场却位于南部和东部。煤炭储量和市场分离的使已经非常脆弱的运输系统几近窒息,更不用说越发严重的环保问题。 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2020年约为4000万千瓦。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在制定中国核电发民用工业规划,准备到2020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为9亿千瓦时,核电的比重将占电力总容量的4%,即是中国核电在2020年时将为3600-4000万千瓦。

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球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20%,其中法国的核电比重高达73.3%。

其他世界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的核电占比分别为19.4%、17.5%。而我国核电占比仅为2.1%,在核电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以及国家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之间差异,将促进我国核电

建设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核电建设发展空间广阔。

2013年度世界主要国家核电发电量占比情况

世界核电开发运行的实践证明,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国际能源机构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球核设施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4%。如果能把这一比例在2050年前增加25%,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可减少50%。

用核电替代部分化石燃料发电,不但可以将化石燃料保留下来长

期使用,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大量的燃料运输,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有益处。正因为核电有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不少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把核电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是那些缺乏化厂燃料或水力资源的国家,更是坚定不移。我国是较早拥有核技术的大国,但是,与世界核电发展现状相比,目前我国的核电规模偏小,核电仅占总发电量的1.3%,大大低于世界17%的比重。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培育资源消耗低、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

发展核电,它的意义远不仅是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核电,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核电涉及工业行业几十个,结合和依托核电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有种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进程。核技术作为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发达的核能高科技工业,将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核电关键技术不能受制于人:中国核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首次成功临界,这意味着中国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实验快堆是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该堆采用的是已在美、法、俄、日等国家有多堆运行经验的钠冷快堆技术,其成功临界说明我国“压水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战略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第四代核电发展,也从根本上为破解铀资源短缺和核 废料处理难题提供了可能。

推进核电技术装备国产化是国家战略,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合相关资源,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像航天领域那样,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国内力争建设的首个快堆商业性示范项目——三明核电站,福建三明核电项目将采用世界先进的第四代核电技术,拟于2011年11月开工建设。并计划分别于2016年11月投入商业运行。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核电专家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二是设计有漏洞,核反应堆建在地震海啸高危区;三是监管缺位,事故频发。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过去,中国核电发展规划就在确保安全的问题上,做了扎实的考虑和周密的安排。福岛核危机发生时,国务院立即组织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四项决定。提出要用“最先进的标准”进行安

全评估,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立即停止建设。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之后,会更加强化核电发展在安全性上的完善。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核电发展和安全政策,方向是更安全的三代核电,发展三代核电技术顺应了世界核电发展趋势。新一代更安全、更经济的核电技术,契合了人类寻找安全、清洁、高效能源的理念与需求,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理性选择。正如交通安全隐患的存在并不代表我们不再开车一样,核安全隐患是一直存在的,但这不代 表应当停止或放缓核电建设。相比煤炭等传统能源,核电可以说是一种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清洁能源,基本上是‘零排放’能源。由于作为清洁能源的核电不像风电、太阳能那样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每千瓦时成本又较火电低20%,所以在细化与完善核电规划和标准后,核电产业发展的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是目前全球核能发展势头最强的国家,全球40%的核能在建项目在中国进行。核能发电比风电更稳定,也没有火电的减排压力,从投入到产出周期短效益高。此外,核电站还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因此,巨大拉动作用助推地方核电建设热,内陆十几省欲建核电站,尤其是江西、湖南、湖北争建内陆第一座核电站。空间布局方面,我国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核电选择在沿海,一是为了满足冷却水需求,二则便于放射性物质的排放。一个核电站仅选址就需要十到二十年时间,不能轻易动工。在核电站大规模推进过程中,必须考虑地震、战争等外力影响。

选址考虑地质、气象、水文、交通等综合因素。核电布局向内陆转移还必须考虑环保问题。核反应产生的废液有放射性,必须向外排放。内陆建核电站较之沿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遍地开花、一哄而上。根据国家要求,内陆要建更安全、更先进的核电厂,即要采用第三代AP1000技术。规划中的内陆核电站多集中在长江流域,四川首座核电站,选址于南充市蓬安县三坝乡境内。坐拥嘉陵江,水源充足;交通网络发达,运输便捷;地质结构稳定,气候良好。在当前四川省优先发展水电的前提下,核电将逐步取代火电,使四川能源更清洁,形成以水电为主、核电为补得能源格局。

核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选择。加速发展核电是满足我国能源发展需要的现实途径,也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污染、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按照长期规划,我国核电战略将“坚持发展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路线,按照热中子反应堆(热堆)—— 快中子反应堆(快堆)——受控核聚变堆三步走的战略开展工作”,并“坚持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技术路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修建一个100万千瓦特核能发电站的费用约为15亿美金,中国目前1.5万亿美金的巨大的、无处可去的外汇正好抽出一部分来修建核电站和普通铁路。国际核电站的技术主要为美国、法国、日本和德国等掌握。中国目前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国家的核能发电量增加到4000万千瓦,占整个中国发电量的4-6%。但是,坦率地说,要解决能源危机最低目标的核能发电量是1-2亿千瓦,占整个中国发电量的10-20%。核电建造要求高,投资大,运转过程基本是透明的,里面的灰色收入少。由于中国的发电实际上被水电和火电集团所垄断,再加上政治的因素,中国的核电任重而道远啊。核电可以向国际招标,40个不嫌少,要加紧核电的建设。人无远虑、必近忧虑,那些煤变油、粮食变油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能搞了。对于中国来说,核电是解决中国能源危机的唯一出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