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态度的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堕 塾! NO.5 TIME EDUCATION Mav .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态度的研究 汤王月 摘要:近年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思维。本 文从社会认知领域的态度这一概念切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验法验证分析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外显态度内隐态度单类内隐联想测验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9.083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大 学生群体的生活行为方式,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 参与本实验,并且手指运作正常,矫正视力正常,理解力正常,熟 悉电脑操作。概念词根据第一部分的问卷调查所得。包括12个 正式测验网络流行语词汇,12个练习测验网络流行语词汇。属 性词包括认同词汇和不认同词汇。选取王丽萍2010年硕士论文 和思维(张小升,2011)。但由于网络流行语中有一些语法不规 范、内容消极的词语,给汉语语言的规范、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 承、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等都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关于校 园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也指出,高校“校园流行语”中消极语词 的数量远远多于积极语词,而且这些消极语词给学生的健康成长 过程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刘柳,2011)。更有学者担心网络流行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度的研究》中实验所用 词汇。采用e—prime2.0软件编写实验程序。编好的程序包含4个 阶段,见下表: 表1内隐认同SC—IAT实验程序 测验顺序 1 2 3 4 语的传播和使用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消极的作用(刘郁, 2009)。 实验次数 l8 36 l8 36 任务描述 练习测验 正式测验 练习测验 正式测验 相容任务(按f键) 认同词汇+网络流行语 认同词汇+网络漉行语 认同词汇 认同词汇 不相同任务(按1键) 不认同词汇 不认同词汇 不认同词汇十网络流行语 不认同词汇+网络流行语 价值观与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支持,价值观 功能和作用的实现需要通过态度来完成,它对行为的作用,是通 过影响态度来实现的(金盛华,2005)。所以,要想更好的了解大 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受到了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最好是先从研 究大学生的态度人手。因此,研究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可 以更好的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大学生形成 成熟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态度。 1研究设计 实验开始呈现指导语。按照Karpinski的SC—IAT数据处理 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整理,对测试阶段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 予以剔除(只要有一个实验的错误率高于20%就要删除该被试的 所有数据)。经统计所有数据有效,将整理所得的数据输入 SPSS13.0中进行统计检验。 3研究结果 本研究对2013年的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的认知态度和使 用情况做一个调查,得出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外显态度(个体 有意识的态度)。但因个体往往会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真实想 法,按照社会期许的方式进行作答。为了得到其真实态度,再根 据问卷调查结果所得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内隐态度(个体无意识 的态度)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包含二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调查问卷法,自编大学 生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实验法。采用测量 内隐态度常用的方法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一单类内隐联想测验 3.1网络流行语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①问题:您对网络流行语持何种态度?64.23%的同学持无 所谓的态度,感觉可有可无,对生活影响不大。22.76%的同学选 择比较喜欢,还有8.94%的同学表示非常喜欢。②问题:您自己 是否使用网络流行用语?偶尔使用者最多,占了受访者的 61.79%,经常使用和总是用的人数比例加起来也不及偶尔使用 者多,这和上题“您对网络流行语持何种态度”的选项结果对应基 本一致。③您对网络流行语的评价?(多选)得票最多的一项是 “轻松幽默”,得票最多的四个选项依次为“轻松幽默”、“生动形 象”、“简洁明了”和“贴近生活”。④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网 络流行语?(多选)83.74%的受访者选择了网络,可见网络流行语 “词如其名”,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发达对于这些流行词汇 的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位列第二的渠道是“身边朋友”。 (SC—IAT),来测量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是偏向于认同还 是偏向于不认同。然后将二部分的结果进行IEC分析,以探讨大 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否一致。 2研究方法 2.1研究一 采用调查问卷法,自编大学生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调查问 卷。问卷由三部分构成:①受访者基本信息。②校园流行语使用 认知情况调查,包含5个题。③网络流行语语义差异量表,有29 个网络流行语和三对分别代表态度认知成分(反对一赞同),情感 成分(欣赏一反感),行为倾向成分(使用一不使用)构成,7级评分 (1到7)。 2.2研究二 ⑤如果您经常使用,那么一般什么时候会用?(多选)高达81.3% 的同学选择“和朋友在一起”,其次是上网,占67.48%。选择人数 最少的是“写作”,只有4.88%。可见,网络流行语是口语化的语 言。 3.2网络流行语语义差异量表的调查结果 所有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平均分为4.83(反动/楮同),4.71(反 感/欣赏),4.56(不使用/f吏用),总得分4.70(不认可从可),可见同 学们对这些词汇的态度偏向认可。但每个词汇的具体得分又有 不同的特点。排名最高的词总会出现淡定、给力、浮云、你懂的、 羡慕嫉妒恨、圆和坑爹这七个词,而得分最低的词总有用丝、矮 穷挫和我顶你个肺这 个词。可见,所有大学生对于以上七个词 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rr)。随机选取某大学研究生 50人,大学生38人共80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42人。文科5O 人,理科30人。有效被试80人,有效率100%。所有被试均自愿 一1 1 2— 堕 塾 NO.5 TIME EDUCATION 持绝对认可态度,而对后三个词表示了明确的不认可。那么,这 参与问卷调查的80个被试也参与内隐实验研究,从而降低 了影响内隐一外显态度相关性的人为因素,使得内隐和外显态度 的测量比较具有对应一致性。将内隐态度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数 转化,即将80个人对12个网络流行语词汇的平均反应时转化成 对数,然后和问卷调查法所得的评价指标做相关分析(采用方法 种明确的外显态度是否真实反映了大学生对于这几个网络流行 语的真实态度,正是接下来的实验将要验证的。 3.3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一,被试对总的认同任务的反应时低于对总的不认同任务 的反应时,且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即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 语的总体内隐态度是认同的。 第二,每个网络流行语的相容任务减去不相容任务的差值得 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每一个网络流行词的认同度都明显高于不 认同度,包括调查问卷中得分最低的四个词汇。这一结果和调查 问卷的结果出现偏差。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社会赞许效应有 关。所谓社会赞许效应,即测量反应中被试给出正向自我描述的 倾向。具体说来,就是如果题目本身的答案反映了一般社会价值 引自王登峰,崔红,2005)。二列相关数据都是连续变量,故采用 皮尔逊积差相关法,最终得到的IEC相关系数为r-=O.389,P= 0.211,相关不显著。因此,IEC分析验证了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 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存在分离现象。 参考文献: 倾向,应答时很容易表现出反应偏差,投其所好,按照对题目的社 会价值判断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回答的倾向。例如,“矮 穷挫”和“我顶你个肺”这两个词,一个字面上全是形容人的不好 特征,一个是骂人的话,在问卷调查中得分偏低,不被大家所认 可。但是在内隐实验中被试在这几个词上的态度却表现出和其 他流行语相差无几的情况。 第三,进行相容反应任务时,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没有达到 显著性水平,可能与大家普遍对网络流行语持有认同态度有关。 但在完成不相容任务时,性别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学科差异 更是出现了极显著水平。这说明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学科背景会 影响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反对态度,被试之间差异大。 3.4内隐一外显态度IEC的相关分析 (上接第111页) [1】张小升.校园流行语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D】.河北大学,2011. [2]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度的研究[D1. 西南大学,2010. [3]金盛华.社会心理学f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8—80. [4】刘柳.透过网络流行语看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新特点t1].华中 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47—50. [5】刘郁.青少年网络语言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探析 贵州社会科 学,2009,(6):47—50. 【6】辛志勇,金盛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与价值观教育U】_教育 研究,2005,(10):22. 作者简介:汤明(1986-),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助理 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 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下降,最后选择逃课。 2.3.4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 很多大学存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问题。很多老师 只管成绩,不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任课老师对学生不熟悉,学生轻 易就可以钻空子逃课。而学生管理常与教学管理冲突,很多学生 干部因为学生管理工作积极,就会得到老师的特殊关照,成绩不 好,也可以“协调”。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现象。 3综合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的策略 3.1重视学生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意识 学生经历了高考来到大学,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突然 感到轻松,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不当。学生 容易迷失自己,此时应跟辅导员和老师联系,让辅导员和老师来 解除学生内心困惑,指导其融人大学环境,好好学习。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引导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调校规校纪,自觉遵守纪 律,维护学习环境和秩序。 3.2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社团活动、学习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大学期间的第一要务。要鼓励 学生多参加各种社团或组织活动,但是必须要在已搞好专业学习 为前提,不能本末倒置。其次,要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排除学生后 顾之忧,让学生在学校能安心学习。 3.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 要抓紧改进教学方法,将填鸭式教学改为启发式教育,让学 生在讨论中学习,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要剔除陈旧教学内 容,与时俱进,把新知识引入课堂。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多 采用高科技技术,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改革 考试制度,让课堂考核和考试成绩相结合起来评价学生,改掉考 前划重点的陋习。 3.4严格落实教师考核制度 第一,要牢牢将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以教学质量为大学教育 的生命线。并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制定教师考核制度。 第二,应将教学质量放在对教师考核的重要位置上,要求教 —师不仅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必须 达到学校要求。通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上课的积极 性,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中。 3.5严格执行课堂考勤管理制度 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是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有效 手段之一。这不仅要求班干部、任课教师进行日常考勤登记,也 需要院(系)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逃课学生及时进 行批评教育,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旷课多学时应全系通报,对违 反校规校纪的要坚决进行处理,必须严格执行课堂考勤管理制 度。 综上所述,大学生逃课是普遍现象,其发生的原因较多。针 对此种现象应该向更深层次分析,并采取积极手段。大学生逃课 现象折射出我们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有责任 尽快加以完善,比如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实行真正意 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激励机 制,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当然,作为学生,更应端 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笔者认为,要改善大学校园的逃课现象,各方应作出积极努 力。我们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加优秀,能承担起更大的民 族责任和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周琦.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 [I1.3代青年研究,-"2001,(3). [2】毛宗良.浅析我国高校就业的市场营销策略U】_科技情报开发 与经济,2005,(4). 【3】吴鲁平冲国"3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邵海燕.关于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3). 作者简介:付福起(1978一),山东济宁人,本科,西京学院高职二 部辅导员,陕西西安710123 1 1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