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第4期总第175期 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与 输卵管性不孕的分析 赵运果张晚鱼赵邦荣 近年来,输卵管性不孕症有增长趋势,且其治疗较困难、 疗效差,是女性不孕症中较复杂的问题之一。导致输卵管炎 卵管为cT感染的高发部位…,由CT感染引起输卵管性不孕 已成为常见原因 。cT慢性感染和反复感染会造成输卵管 或梗阻的原因很多,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有 细菌、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中性传播性沙眼衣原体 (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是输卵管性不孕的高危因素, 是影响人类生殖健康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文对不孕患者及 其中输卵管陛不孕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 和UU感染的途径及其在输卵管性不孕发病中的作用,为预 测不孕和早期防治提供参考。 一、资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和分组选择2005年5月一2009年5月在 本站就诊的不孕患者460例,年龄27.02±3.51岁(22—39 岁);原发不孕组92例,继发不孕组368例。 2.方法对所有就诊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诊断后 行白带常规、细菌性阴道病(BV)和CT、uu(血清学金标斑点 法)检测。对病原体阳性者采用常规治疗,转阴后,于月经干 净后3~7d选择性进行子宫输卵管通液或碘油造影术,操作 和诊断标准均依据《妇产科学》第6版。 二、结果 1.两组CT、UU感染情况CT和uu感染阳性者在继发 不孕组为44.29%(163/368),高于原发不孕组的30.43% (28/92)( =5.82,P<0.05)。不孕症者的平均感染率为 41.52%(191/460)。 2.两组输卵管检查情况输卵管梗阻或部分梗阻在继发 不孕组为44.02%(162/368),高于原发不孕组的19.57% (18/92)( =18.48,P<0.01)。 3.输卵管梗阻与CT、UU感染CT和UU感染率在输卵 管梗阻或部分梗阻者为53.33%(96/180),高于输卵管通畅 者的33.93%(95/280)( =16.99,P<0.01)。 4.宫腔手术操作史与CT、UU感染 官腔手术包括人工 流产、清宫、放取宫内节育器、输卵管通液或造影、官腔镜检查 等。有宫腔手术操作史者的CT和Uu感染率为48.32% (173/358),高于无宫腔手术操作史者的17.65%(18/102) (X2=30.77,P<0.001)。 三、讨论 CT、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分析 显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血清CT和UU抗体明显增高。输 收稿日期:2010—03—08 作者:赵运果河北省涉县计划生育服务站(056400) 张晚鱼河北省涉县第一人民医院 赵邦荣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炎症和输卵管瘢痕的形成,最终影响输卵管运动功能和通畅 性而导致输卵管性不孕 J。uu感染引起子宫颈管、子宫内膜 和输卵管的慢性炎症,可吸附于精子上,干扰精子与卵子结 合,影响受精卵着床及引发不孕 j。 本分析结果显示:CT、UU感染率在不孕人群中为 41.52%,在输卵管通畅人群中为33.93%,在输卵管梗阻人群 中达53.33%。与有关报道存在差异,可能与本文病例选择和 检查方法不同有关。虽然我们未能对子宫、盆腔、输卵管部位 的CT、uu感染及其引起病理变化和造成损害作进一步的研 究,但也能初步显示出CT、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可能关 系,因此对不孕患者及时检测CT、UU和合理治疗,是防止不 孕的一个重要途径。 导致外生殖道CT和UU感染并向子宫、输卵管扩散的原 因可能有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伴侣以及性交模式的改变,不卫 生或消毒不严的医疗操作、产后感染、分娩时消毒不严、产道 损伤或胎盘残留等因素有关。官腔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 (取)宫内节育器、刮宫术、子宫输卵管通液或造影、官腔镜检 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致使部分生 殖道CT、UU感染者经手术而向上扩散感染。由于生殖道由 肠球菌、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后,l临床症状较明显,患者一般 能及时就诊,及时控制和治疗,发展成盆腔、输卵管炎的几率 相对较少。而CT、UU感染病情隐匿,临床表现轻或无症状, 以致感染反复迁延,未引起重视而延误治疗,进而造成进行性 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致盆腔、输卵管炎和输卵管阻塞,最终影 响输卵管的功能和通畅性而导致输卵管性不孕。 本研究资料显示:CT和UU阳性检出率继发不孕高于原 发不孕组,有宫腔手术操作史组明显高于无官腔手术操作史 组,输卵管梗阻情况继发不孕高于原发不孕组,说明继发不孕 较原发不孕病因中感染因素更起作用,医务人员不规范的官 腔操作可引起部分带菌者感染扩散,应引起重视。建议医务 人员在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对育龄妇女广泛开展性知识教 育,认真落实好避孕节育措施,避免婚前和计划外妊娠,从根 本上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宫腔手术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需常规进行cT、uu检测,并进行 针对性治疗,杜绝医源性感染扩散;在计划生育服务中,对育 龄妇女生殖道炎症普查普治的同时,把CT、UU检测作为易感 人群的常规检查项目,对阳性者及其配偶进行及时彻底的治 疗,防止感染扩散,以维护妇女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245・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年第4期总第175期 1罗丽兰.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9. 2 Mardh PA.Tubal factor infertility with special regard to chlamydil sala— production.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20):1884—1886. 4陈淑兰,张力.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引起自然流产、不育的临 床观察.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8(1):33. pingitis.Curr Opin Infect Dis,2004,17(1):49-52. 3 Paavonen J.Eggart KW.Chlanydla trachomarlsc impace on human re・ [责任编辑:董琳] 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分析 张云咏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瘢痕妊娠发生率呈上 升趋势,这种特殊性的异位妊娠是指孕卵种植在子宫切口瘢 痕处,临床症状与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宫颈妊娠相似,但后果 为剖腹产切口瘢痕部妊娠。 三、讨论 剖宫产可损伤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损。 严重。早期超声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 典型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同道提供借鉴。 一当受精卵在此处着床后,滋养细胞可以直接植入瘢痕处的子 宫肌层,间质不能充分蜕膜化。另一方面胚胎绒毛在蜕膜不 良的组织中难以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 妊娠囊增长可穿透子宫肌层,易出现妊娠早期时不规则出血, 、资料与方法 女,37岁,G2P1。剖腹产术后8个月,停经50d,于2009 年6月来本站检查,自述有少量阴道流血,尿hCG检测阳性。 使用CE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7MHz。 常规检查子宫,双侧附件,对子宫前壁瘢痕处放大观察。 二、检查结果 引起局部血管破裂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切口处瘢痕妊娠声像 图特点主要表现为宫腔内及宫颈处未见妊娠囊,而妊娠囊位 于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致使瘢痕处膨隆变薄,回声欠 均匀,孕囊与瘢痕之间血流较丰富。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清 晰显示妊娠囊的位置和切1:3瘢痕处的关系,及子宫前壁瘢痕 处的血流分布情况,适当充盈膀胱更能准确测量肌层厚度,有 利于鉴别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宫颈妊娠,是早期诊断剖宫产 瘢痕妊娠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本例提示我们严格掌握剖宫 产适应证,对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者,尤其是有阴道流血者要 特别注意检测超声下孕囊着床的位置及血运情况,做到早期 诊断,对临床采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董琳] 子宫前倾位,稍大,前壁峡部略突出,前壁峡部见一 2.1cm×1.3cm胎囊,形态规则,内见胚芽长约0.4cm,可见原 始心管搏动。妊娠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子宫前壁剖宫产 切口外缘见1.8cm×1.5cm的无声区于宫腔相连,双侧附件 一未见异常。嘱孕妇充盈膀胱,进一步精确测量孕囊与子宫前 壁瘢痕距离0.4cm,孕囊和膀胱间的子宫肌层薄厚不均,诊断 收稿日期:2010—03—15 作者:张云咏辽宁省凌源市人口计生委技术科(122500) . (上接225页) 提示在工作中对申请二孩生育家庭提供的事实调查还不够充 生咨询与指导意见对再生育选择具有积极的影响,优生优育 越来越成为病残儿家庭生育二孩时的首选原则和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甘师秀,曾桂珍,张培育,等.河南省28914例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 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9,7(6):255~258. 2李冬梅,张戎舟,孙嘉琪,等.上海市病残儿医学鉴定与第二胎再生 分,确认事实尚存在漏洞,优生指导未能到位。由于病残儿医 学鉴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工作人员 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仔细询问和分析家长提供的家族 史来考虑再发风险率 ]。因此,对病残儿鉴定申请要严格审 核,谨慎审批,要重视鉴定后的随访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病 残再发风险。 育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0,8(1 1):501~504. 3徐剑呀,杨金芳,赵恭敏,等.2202例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分析.中 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8,6(5):222—223. 4黄梅春.486例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分析.中国计划生育 学杂志,1998,6(5):223~224. 3.二孩优生指导提供率不尽人意,但指导内容尚符合要 求从41.7%的二孩优生指导提供率来看,优生干预还不尽 如人意;但从优生指导内容,特别是遗传性疾病的指导内容 看,尚符合二孩遗传咨询原则的要求,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次 调查中有50.O%的第一孩遗传性疾病病残儿因接受优生指 导而避免了二孩病残儿的发生。从家长对领养二孩的意愿、 生育二孩的间隔时间和原因、尚未生育二孩的原因中可以看 5王阳光,华炳春,刘诗强,等.25年徐汇区独生病残儿鉴定基地二 胎随访分析研究.上海市儿童保健系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52~56. [责任编辑:董琳] 出,对于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家庭来说,鉴定小组提供的优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