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差点儿+VP”句式的分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2年4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mM of Hubei Unive ̄ity of Education Apr.2012 第29卷第4期 Vo1.29 No.4 关于“差点儿+VP"句式的分析 江雯琴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差点儿+、rP”结构一直是语法学界热议的论题之一。从语义方面入手,侧重分析语义指向,结合语用对该结构 进行解构,探讨“差点儿没”的划分歧义的方法,有助于这一语法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差点儿+VP”;分析;分解歧义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2)04-0036-03 作者简介:江雯琴(1987一),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朱德熙先生于1959年在《中国语文》第9期上发 表的《说“差一点儿”》,算是研究“差一点儿+VP”结 构的先肇。对该结构研究的重点一向集中于它所产生 的“差点儿”是已经语法化了的副词[6 ;有的认为A、 B、C式里的“差点儿”是动宾短语,D式的“差点儿”是 副词【 ;有的认为A、B、C式“差点儿”是副词,D式 “差点儿”为动宾短语-8 ;还有的认为“差点儿没”的 “差点儿”是副词,只不过意义已虚化,而且不算是个 的“肯定还是否定”的歧义上。其产生歧义的原因和 化解歧义的方法众说纷纭,归结起来,大致历经如下几 个阶段:(1)企望说阶段【】 ;(2)积极成分说阶段 ; (3)趋向说阶段 ;(4)客观事实说阶段 J。这几种理 完全意义上的否定词 J。 笔者认为,在“差点儿+VP”句式中,“差点儿”是 一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观点,目前都还有人在坚持,并且 相互吸收、批判,只是仍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笔者认为,要研究一个结构,不妨先从其组成成分 个否定副词。例如: ①他差点儿出了事。你说那井盖咋还不盖上呢! 怪悬的。 人手,把部分弄清楚了,再考虑整体就容易一些。为便 ②他差点儿没犯错!好在他又细心检查了一遍。 于分析,本文将“差点儿”后接的以动词为中心的成分 统称“VP”,且“VP=(没)V ”。即“差点儿+VP’,包 含两式:(a)差点儿+V ;(b)差点儿+没+V 。下 面我们先看“差点儿”。 ③你要的东西我差点儿就买着了。只怪人太多, 轮到我已经没货了。 ④要不是我提醒他,他差点儿就没看见这封信。 ⑤昨天散步时,我差点儿晃到你家那片去了。 第一句“他差点儿出了事”,其实没出事。第二句 否定形式 肯定形式 企望 不企望 差一点买着了(A) 差一点没买着(B) 差一点打破了(C) 差一点没打破(D) 中的“他”也没犯错。第三句中“你要的东西”没有买 着。第四句的“他”看见了这封信,第五句中的“我”实 际上并未去“你家那片”地方。由此可知,“差点儿”的 语义背景是:(1)事件或情况的苗头出现;(2)该事件 或情况既可以是积极的、有利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有 害的,还可以是中性的、纯客观的;(3)由于某种原因 上边所示图例摘自《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 在讨论“差点儿+VP”之前,大家对于“差点儿” 的意见就不一致(注:本文从朱德熙先生观点,将“差 一点”和“差点儿”视为一词):最先注意这一语言现象 的介入和干扰,该事件或情况没有发生。“差点儿”就 用在说明第三层意思的语句里,前面两层意思常是隐 而不发的。在这样的语义背景下,“差点儿”首先就具 有[一达成]的语义特征,特征描写为某事件或情况没 有发生。一般认同,副词“差点儿”是由动宾短语“差 的朱先生认为“差点儿”是否定词,不过结论仅限于 A、B、c三式,对D式则“撇开不论”,没有确切的说法。 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则认为“差点 儿”是个副词。马庆株也认为在这一句式结构中,“差 点儿”应为副词(此处不讨论“他就差一点买着了”,仅 讨论“他差一点就买着了”的情况)。此后,有的认为 “差点儿”是含有否定意义的动宾结构 ;有的认为 A、B里的“差点儿”是有副词化倾向的短语,而C、D里 ・点儿”发展而来的。动宾短语“差点儿”的[+消极性] 特征明显乃众所周知。发展到副词,“差点儿”绝大多 数情况下用于叙述不好的境遇,或用于否定事件的发 收稿日期:2012—02—15 36・ 生和降低VP的程度,所以又有[+否定性]特征。即, “差点儿”具有[一达成,+否定性]两个语义特征。笔 者认为,“差点儿”的副词性没什么值得怀疑。 前文提到,“差点儿+VP”句式可以分解为以下两 式:(a)差点儿+VP;(b)差点儿+没+VP。VP的结 构可以是“状语+V 、“V +补语”“V +宾语”,以及由 这三种基本结构变换出的“状语+V +补语”、“状语 +V +宾语”、“V +宾语+补语”、“V +补语+宾语”、 “状语+V +宾语+补语”、“状语+V +补语+宾语”。 下面各给出例句: ①状语+V,.他差点儿气死。/他差点儿不干了。 ②v +补语:他差点儿买着了。/他差点儿没 打破。 ③V +宾语:他差点儿摔一跤。/他差点儿没 及格。 ④状语+V +补语:他差点儿就把瓶子打碎了。/ 他差点儿没糊里糊涂地被她绕晕。 ⑤状语+V +宾语:她差点儿就和他拼命。/她 差点儿不再理会他。 ⑥V +宾语+补语:他差点儿打她个半死。/他 差点儿没踢那人一脚。 ⑦V +补语+宾语:他差点儿打翻酒盅。/他差 点儿没闯下大祸。 ⑧状语+V +宾语+补语:不懂事的侄儿差点儿 向他要红包来着。/那坏小子差点儿没跟他讨打来。 ⑨状语+V +补语+宾语:他差点儿对她生出怀 疑。/他吓得差点儿没从怀里掏出枪。 经反复代人试验,可作VP状语的,主要是介宾短 语,其中尤以“把”字、“被”字短语为多,其它的还有 “跟、从、对、和、向……”等。此外,副词“就”也是作状 语的“主力”之一。朱德熙先生在《汉语句法里的歧义 现象》中已指出,“就”常常插在“差点儿”的后面,这种 现象在A句式里特别显著。而“当VP中含有其它的 否定成分时(主要是‘不’),一般不能再加上‘没’构 成相应的否定形式。”r9 也就是说含有其它否定成分 的VP,只能进入(a)式中。与此相同的是,倘有“要、 想、能……”等能愿动词作VP的状语成分,VP也只能 代到(a)式里。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差点儿+VP”这个句式。 : (a)差点儿+VP这个句式并不产生歧义。由于 “差点儿”的[一达成,+否定性]语义特征,及其后指 性语义指向,VP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进入(a) 式必然得到一VP的结果。例: ①他差点儿出了事。_+他没出事。 ②他差点儿就买着了。一他没买着。 ③他差点儿不去了。 他还是去了。 ④他差点儿去不了。一他去成了。 相比之下,(b)差点儿+没+V 就不一定了,VP 虽然只能是肯定式,但代人(b)式后却可以得到V P、一VP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样歧义就产生了。 我们不妨再看看朱德熙先生的经典例句: ①差点儿没打破。(到底是打破了呢?还是没 打破?) ②差点儿没跟他结婚。(到底跟他结了婚还是没 跟他结婚?) ③差点儿没踢进去。(到底是踢进去了呢?还是 没踢进去?) 朱先生本人对此也有疑惑,提出“企望说”——即 认为“差点儿没”的理解“受到社会心理的影 响”[1 0] 叭——并得出结论:凡是说话人企望发生的事 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 凡是说话人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不管是肯定形式还是 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但朱先生同时发现,生活 中也存在大量无所谓企望不企望的事情,纯属客观陈 述,比如,跟不跟他结婚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企望说” 对此难起作用。朱先生因此将“差点儿+没+V’P” 归人无法分化的歧义句式。石毓智的“积极成分”、 “消极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与“企望”、“不企望”有对 应性,实际上未跳出“企望说”的圈子。至于董为光, 他的“‘趋向说’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他 一方面说说话人的企望并不会太多影响偶然发生的事 件结果,另一方面他又说偶发事态的趋向性仍受说话 人的认知心理相当大的影响……观点矛盾;第二,分类 不合理,例如他将‘喜极而泣’归为企望类,‘喜’虽是 期望的,‘泣’却是不期望的。”l1 周一民的“客观事实 说”不再沿袭“企望”的套路,有了更多可取之处。 英国语言学家弗思有言:“意义就是语言在语境 中的功能。”释义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有 些歧义句就是在脱离具体语境的情况下产生的。对于 那些表层形式相同的句式,语境常常能起到很好的消 除歧义的作用。例: (1)①幸好误会及时解除!不然我差点儿没跟他 结婚。(结了) ②现在回想,那人有什么好的?他差点儿没跟她 结婚。(没结) ③天定有命。我差点儿没跟他结婚——谁想后来 遇到现在的爱人。(没结) (2)①你这次的伪装工作做的不太好,过关时差 点儿没被认出来。(没被出来) ②阔别二十载,如今又相逢,他差点儿没被认出 来。(认出来了) ③刚看见两个人在吆喝——原来一人埋怨他差点 儿没被对方认出来。(认出来了) (3)①哎,小心!这瓶子差点儿没打破。(没打 ・37・ 破) 花瓶。 ②你刚才倒是用点力呀!储蓄罐差点儿没打破。 第(1)组里,后者读来,除具有前者的庆幸,还带 你不知道我等得多急吗?(打破了) 有一种对“他”的否定与嫌恶。第(2)组里,后者比前 ③他差点儿没打破记录——如果那样,成就感就 者的语气明显强烈得多,那种“万幸没打碎”的心理得 会小很多。(打破了) 到凸显。该句式可通过在“差点儿没”和V 间停顿, 每句话后面括号里的标注既是句义,也是语境事 并重读“差”和VP,轻读“点儿”和“没”来区别它式。 实。将其与句式相结合,我们会发现,当“没+VP”与 总之,“差点儿+没+VP”的歧义的消解是要在 语境事实相反时,句式“差点儿+没+V ”表达的意 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毕竟语音特征并不十分鲜明, 义与语境事实一致;当“没+V 与语境事实一致时, 平日讲话也不可能过于夸张,如果仅为书面形式就更 句式“差点儿+没+V_P”表达的意义与语境事实也一 依赖上下文来理解,因此结合语境才最为有效。朱先 致。这就牵涉到“没”的位置归属与“差点儿”语义指 生将其划人不能分解的歧义句,一是因为它确实不能 向的进一步分析。(b)式其实还包括了(b1)、(b2) 从表层结构上分化,二就是因为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 两式: 境。可见,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离开语境来分析。 (b1)差点儿+(没+VP)一VP 参考文献: I——t [1]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M]//朱德熙文集(第二 (b2)(差点儿+没)+VP—VP 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59—281. I2]石毓智.对“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句式的分化[J].汉语学 ——t [习,1993,(4):14—18. (b1)的例旬如第(1)组的①句、第(2)组的②③ [3]董为光.语言认知心理对“差点儿DJ”结构的影响[J].语 言教学与研究,2001,(3):36—42. 句,第(3)组的②③句。(b1)句式其实就是一个双重 [4]周一民.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式[J].语言教学与 否定结构,第一重否定由副词“没”完成,第二重否定 研究,2003,(6):28—34. 则由“差点儿”来完成。所以由(b1)式得到的句义结 [5]甘智林.汉语“差一点+(没)VP”句式新探[J].常德师范 果就是VP。该句式可通过在“差点儿”与后面的成分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1):86—87,97. 间停顿并重读“差”、“没”来区别它式。 [6]杨静夷.与不定量词“点”有关的问题研究[D].宁夏:宁夏 (b2)的例句如第(1)组的②③句、第(2)组的① 大学,2005. 句,第(3)组的①句。(b2)句式中的两个否定副词语 [7]朱艳娥,李红丽.从三个平面分析汉语“差一点+(没)DJ” 义指向都是向着VP的,只是在这个句式中,“没”是个 句式[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5):82—84. 羡余的(redundant)否定成分。因为(b2)式即使去掉 [8]李娟,刘君.“差点儿P”系列句式的结构与功能浅析[J]. “没”,最主要的意义并没有改变,所以它在形式上和 现代语文(语言应用研究),2007,(1O):45—46. [9]朱燕.“差(一)点(儿)”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 语义上是羡余的。但从语法和语用上看,“没”又不是 学,2008. 羡余的,它起着强调否定意义、加强语气的作用。试 [10]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 比较: 版社,2005:191. (1)我差点儿跟他结婚。VS我差点儿没跟他 [11]代玲玲.“差(一)点(儿)”句式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 结婚。 (下旬刊),2009,(12):252—253. (2)他差点儿打碎花瓶。 VS他差点儿没打碎 责任编辑:陈君丹 An An山sis of the Sentence Sturcture“差点儿(Chadianr)+VP" JIANG Wen.qi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The sentence structure“差点儿+VP’’has long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grammar circles.Such grammatical problem could be solved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from semantic point of view,emphasizing semantic orientation,and working out the ways of disclosing the equivocal meanings with pragmatics methods. Key words:“差点儿+VP’’;analysis;disclosure of hte equivocal meanings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