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下高考数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下高考数学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王奎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1期

[摘要]: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了解新课改的动向、新旧教材的差别,研究高考数学的命题特点、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提高我们日常教学的针对性而且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新教材 素质教育 高考数学命题趋势

中图分类号:D296.19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94-01

随着高中新课改在全国各省(市)的逐步实施,随之而来的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宗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必将引领和指导高考的变革与发展,新课改理念必将更多地体现在高考试题中.目前实施新课改的省份以及今年即将进入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有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辽宁、天津、安徽、福建、浙江、上海、河南、广西、山西等18个,通过对新课程理念和这些新课改实验区的高考命题特点和考试说明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新课改下高考数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和了解这些信息,对于即将参加今年全国新高考的广大考生来说尤其重要。

一、新课改下的高考数学及高考试题的新特点

1.相对老教材中的“新增”内容为高考开拓命题空间,体现高考支持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课标新增内容为高考开拓命题空间,如幂函数、函数零点与二分法、程序框图与基本算法语句、三视图、茎叶图、概率、分布列与期望、正态分布、定积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圆幂定理、独立性检验与统计案例、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绝对值不等式与不等式选讲等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概率与统计的引入为应用问题取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概率的计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计算等内容都是考查实践能力的好材料。概率与统计已经成为理科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中理科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最热,近年来出现的数学期望与其他知识点整合的高考试题,让人耳目一新。

2.试题突出思维的灵“活”性、情境的“新”颖性的考查,体现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实行新课标以来,大量的高考题是在新情景、新题型、新设问、新方法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人才选拔的标准将更加侧重于能力和思维,通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方式猜题、估题、碰题获取高分将越来越困难.这是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种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活”不意味着难,解决问题的入口仍然很宽,思路很多,仔细分析,总会找到最简捷的解题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新课改高考注重试题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命题坚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许多试题都强调知识间的交叉,多个知识点的交汇、渗透和综合,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这有利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检测考生是否具备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检测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迁移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分度,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这和当前课改的教学要求、中学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4.突出对考生数学素养的考查,体现新课改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理念。

新的数学高考大纲中规定: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的差异.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经过高中(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备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今年就有许多高考题综合多变,和传统题型有很大的区别。

二、新课改高考数学命题的几种发展趋势 1.试题的灵活性将不再有“度”的限制

新课改后,高考的难度不会增加,不以增加考试难度来提升区分度,但会更加灵活,更贴近现实,即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新课改高考很多考题与过去的平时模拟题风格完全不同,这就是考查的手段更新的体现。 2.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趋向综合化

试题的综合化是未来考试的热点和趋势,也是新课改最大的特色及发展方向,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题型一般综合性强,需要更多的是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尤其是不少的客观小题较为突出.传统的先判断题型和知识点,再利用公式、定理或通过式子变形等手段进行做题的方式渐渐不能适应了,今后学生复习要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 3.命题思路竞赛化

近几年来,注重能力考查的各类竞赛题相继降低了门槛,越来越贴近高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数学更会加强能力考查的力度,联赛和高考的方向和目标趋向相同;每年各地高考命题成员都选拔了数学竞赛专家参与了高考命题工作,给高考烙上了竞赛的印记.试题不一定是以高中所见过的内容为背景,君不见诸如数阵、等差数阵、单峰函数、曲线面积还有计算机的计数制都已纷纷登场,情境设计可以将相关的大学知识、高中知识、初中的平面几何知识等,不分学科,不分学段整合嫁接改成一道新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数学取材背景更加生活化、时代化、开放化

新课改的价值取向注重回归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在数学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中考查素质与能力,加强数学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实际应用问题在今后的考试中也将会是一个检测点,设计来自社会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且符合考生认知特点和所学数学知识的试题,考查考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既是《考试说明》的要求,也是与新课程标准接轨的体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5.命题范围更加灵活化,体现课程观代替教材观的命题思路

高考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起点低,入手易,源于课本,拓展创新.新教材的例题、探究题和讨论题的设计新颖优美,很有拓展、开发、研究和挖掘的空间.纵观新教材高考卷,不难发现很多小题源于教材,许多综合题也由课本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而成。·因此,高考复习要注意发挥课本例题、习题的基础性、典型性、探究性功能.另外,高考中明显地看出不少高考题与考试说明较为吻合,同时适度超纲的试题又屡见不鲜,体现课程观代替教材观的命题思路。

全国高中数学课改的总体特点,由重知识传授向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价值观、诚实守信的个人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发展;学习内容上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体系,摈弃繁、难、偏、旧知识,而精选终身必备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的观察能力,甚至于动手操作与总结归纳相结合的能力,由以往的重视“学科”转变为重视考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交流合作过渡.可见,新课改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要求不同,新课改下的高考试题将和以往的大纲卷试题有着较大的变化.我们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就要改变旧的应试模式和学习方式,迅速适应这种新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