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特征与创新方向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文化探索

关于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特征与创新方向研究

杨博涵

摘要:众所周知,戏剧表演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近些年,我国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倡导通过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式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征、我国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传统戏剧;表演艺术;艺术传承;戏剧表演

力。

3.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者具有专业化的艺术特质

为保障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得以延存发展,传承者要具有专业化的艺术特质,必须对古今各种表演技艺的知识性与艺术性有所了解,能够高标准地进行表演示范、言传身教,从而确保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得以代代延续和传承。

二、我国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与发展

引言

当今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得到深入健康发展,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我国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也在持续发酵。所以,对我国戏曲表演艺术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梳理工作迫在眉睫,对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进行研究,既满足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保护的相关要求,又契合于当今社会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追求。

一、探究我国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征

关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着一定区别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常是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的讲述、教授进行传播,从而使得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则是以具有真实性的文字记录、影音视频资料、图片等进行留底,然后对相关人物、事物进行特殊的专业化保护,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戏剧表演艺术作为一种动态艺术,其呈现形式同样需要动态展示,所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需要依托专业实力扎实的表演人员为载体。与此同时,对于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发扬,必须以传统的表演形式为根基,借助一代代表演人员这一载体实现世代传承,所以表演人员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延绵不息、世代传承的生动载体。在传统戏剧表演精髓中,黄梅戏、京剧以及越剧等,都需要让专业水平扎实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对学生开展表演示范,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便于学生了解、练习。与此相关的内容均无法通过文字形式进行记载留存,所以必须以人为载体,通过专业水平扎实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进行世代传承与弘扬。

1.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是以人为载体的

戏剧表演艺术主要是记载了人在一段时期内的生活、行为、追求的发展动态,所以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离不开人,是以人为载体的。以京剧为例,京剧存在的形式无法以纸和笔来留存与展示,必须依托人的载体进行艺术诠释。所以戏剧表演艺术与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也是相互依存的,这也直接体现了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本质属性。

2.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是取其精华、凝炼推新的

对于我国传统的戏剧表演艺术而言,其自身价值、展示状态与观众接受度等内容,都与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有着直接性的联系。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是取其精华、凝炼推新的,对精神价值较高、社会意义深刻、蕴含民族感情的作品进行“取其精华、凝炼推新”的传承发扬,会使得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更富生命

1.以长远眼光来看待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对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而言,不进行发展与创新就会面临着灭亡的危机,所以传承人必须以开放、包容的长远性眼光去看待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问题,改变传统思路,以开阔的胸襟思考问题,在古老的技艺基础上融合新时代技艺,使戏剧表演艺术焕发生机与活力。

2.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

对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需要结合时代需求,与时俱进,善于创新,不断丰富戏剧表演艺术的文化内涵,使得戏剧表演艺术能够真正代表一个时代人们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情操与审美角度,以此来丰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

3.要在多方面对我国戏剧表演艺术进行创新

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表演形式上,脸谱、水袖、唱词等都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创新内容。与此同时,戏剧表演艺术的创新还应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古典表演艺术形式中寻求契合点,使我国戏剧表演艺术充满东方魅力的气息。

结语

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作为我国文化艺术世界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下的青年。所以,戏剧表演艺术传承者务必通过多渠道拓宽戏剧表演艺术的宣传面,大力宣传传统戏剧表演艺术,通过精彩的作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发扬光大,世代繁荣。

参考文献:

[1]王毅.学校教育戏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田子馥,马金晗,李宏宇.谈东北地区戏剧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J].艺术教育,2019(05):101-102.

[3]张玉琼.论洪深的戏剧理论与舞台实践[D].西北大学,2019.

[4]郭英德.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的特性与功能[J].天津社会科学,2008(03):103-107.

(杨博涵,女,1997年8月生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表演(空中乘务方向)专业。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

【责任编辑】 李锐凯

9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