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画鸵萌宠网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9七下·陆丰期中) 诗词默写填空。 (1) 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2) 居高声自远,________。(《蝉》) (3) ________,鸣噪自纷纷。(《孤雁》) (4) 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 (5) ___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6) 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黄鹤楼》) (7) 晨兴理荒秽,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8) ________,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沁园春·雪》) (9) ________,犹有花枝俏。(《卜算子·咏梅》)

(10) 东市买骏马,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11) ________,岁晏有余粮。(《观刈麦》)

(12)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破阵子》辛弃疾)

(13)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________,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14) 在《鹧鸪》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声声哀鸣。 (15) 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2. (4分) (2019八上·台州开学考)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站在高山之(diān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pénɡ pài),掀起万丈狂(lán);浊流_________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高山之(diān )________ 惊涛(pénɡ pài)________ 狂(lán)________ (2) 下划线字“劈”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pī B . pì

(3) 填入文中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婉 B . 宛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第 1 页 共 14 页

3. (2分) (2018七上·廉江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 选文选自于鲁迅作品《朝花夕拾》的《________》(作品),文中的“他”是________(人名) (2) 文中的“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同时分析一下“他”的人物形象。 (3) 联系原著,简要分析“他”悲惨命运是由什么造成的。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0分)

4.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的决定大的

①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个是经国大计,却为任何一个当当政者所不能忽视。一场疯牛,几乎颠覆了英伦三岛。

②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以大开大合的情节见长,但感人肺腑,让人记下的却是“石卵化猴”、“桃园结义”,以及“玉在匣中”,“钗在奁内”这些生动的细节。

③几乎所有动植物繁衍的种子,都是核儿,很小很小的。风可以刮着走,鸟儿可以用嘴衔,被人不经心就可以忽略甚至丢弃的,却负载着生物自然的最伟大传承。

④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能忽略小,只有小,才是最具繁衍力的。

⑤近代尽人皆知的重大发明、发现,从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到开水冒气引发的蒸汽机的利用,无不是由偶发思端的小事影响整个世界的。

⑥一位生活在硅谷世界的人告诉我,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从最初集成电路只包含几个几十个元器件,发展到一个小小硅片上可以制作出几十万个上百万个元件,形成微型电子电路的。正是这个微型电子电路,带来当今世界飓风般的各种生产方式大规模乃至超大规模变化。

⑦可见,未来最终改变我们这个世界、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在宇宙,乃在毫微。

⑧张艺谋初入社会,在生活的最底层当弹棉花的辅助工。那时候仅仅为了调节生活,他买了台照相机,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台小小的照相机,后来竟在他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派上用场。从此,陕西少了一个苦力,中国多了一

第 2 页 共 14 页

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导演。

⑨美国的麦当劳,就是从吸引小孩,改变幼年的饮食入手,从小让你喜欢我这种快餐方式,然后到你上学长大,多少年,仍然光顾我。这是真正做不起眼的大买卖!

⑩由此观之,小事还能致走向。

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国至圣老子说的话,值得我铭记一生。 ⑫想行千里吗?想成大树吗?那么,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 (选自《经典阅读集萃》,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3) 文章第⑥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5.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云计算 钟华

①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云计算被视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数据无法恢复,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接触你电脑的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据报道日本核能机构电脑因为感染病毒,导致大量数据外泄。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 Docs的网络服务上,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

③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URL,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④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这时,你使用云计算就会让一切变得简单。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

⑤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 云计算有哪些优点?请简要概括。

第 3 页 共 14 页

(2) 举例子、作比较。将数据存储在自己的电脑里不安全与存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作比较,举“日本核能机构电脑因为感染病毒导致数据外泄”事例,充分说明云计算数据存储中心最可靠、最安全。

6. (25分) (2020九上·枣强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穿过风雪的音乐盒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支教,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那天白雪飘飘,那一双双举过头顶的手却没有一双戴着手套,他们的手套都挂在脖子上。

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的雪山。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弥漫着两坨高原红。据说,他是这个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都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唯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接上几个观光客。

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却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着一丝坚定。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纯净,唯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只有也措,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经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他来了西藏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的曲子,听到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为止。

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 他走过去,问也措:“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不。”也措的话也总是那么少。 “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

“是谁送给你的?”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门前的花圃被雪盖住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白。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

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他不由得把他搂在怀里问:“想妈妈了,是吗?”

“我要见阿妈。”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

第 4 页 共 14 页

他鼓励孩子:“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一次妈妈,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不哭了好吗?”

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

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

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有能够回去。

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游客。路,看来是通了,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回家了,因为孩子们已经开学了。

也措也来了,换了一个小孩一样,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依旧不爱说话,总是偷偷地看他。

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可是三天后,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邮包,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来,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那一个还要漂亮。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

是北京的一个陌生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前一个月来了一次八宿,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要求他回去之后,在4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当做生日礼物,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妈妈了……

原本,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的,但是他却整整待了六年才回去。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越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

(1) 通读文章,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的理解。 (2) 阅读文章,根据提示,理清文章的内容。 ________→看音乐盒,谈及妈妈→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的“他”和“也措”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 (4) 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5) 文中写道“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请结合语境,试着刻画一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7. (13分) (2017八下·梅江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第 5 页 共 14 页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解释下面中划线的词。 ①天子且至 且:________

②文人将军约 , 军中不得驱驰 约:________ ③使人称谢 谢:________

④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曩:________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 .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 .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 .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 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8八上·杭州期中) “一”数量虽小,却影响巨大。一束阳光,可以温暖整个冬天;一册书卷,可以承载岁月沧桑;一双眼睛,可以穿透人的灵魂;一声叮咛,透露出浓浓的关爱与牵挂;一次散步,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生活中那无处不在的“一”定然也曾让你或惊喜、或感动、或深思、或振奋…… 请以“那一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②600字以上,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第 6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2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答案:1-5、

答案:1-6、 答案:1-7、 答案:1-8、

答案:1-9、

答案:1-10、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解析:

第 7 页 共 14 页

二、 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

答案:2-1、答案:2-2、 答案:2-3、 考点:解析: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答案:3-1、答案:3-2、

答案:3-3、

第 8 页 共 14 页

考点:解析:

四、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70分)

答案:4-1、答案:4-2、

答案:4-3、

考点:解析:

第 9 页 共 14 页

答案:5-1、答案:5-2、

考点:解析:

答案:6-1、

答案:6-2、答案:6-3、

答案:6-4、答案:6-5、

考点:解析:

第 10 页 共 14 页

五、 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第 11 页 共 14 页

答案:7-1、答案:7-2、 答案:7-3、答案:7-4、考点:解析: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

答案:8-1、

第 12 页 共 14 页

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4 页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