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

来源:画鸵萌宠网
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罗亚亮

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07级 指导老师:何阳

摘要:园林,即是一种由建筑物和人造景观相结合而构成的一个较为庞大的建筑群体,她拥有较高的审美需求和高度统一的文化内涵。

在人类建筑文明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不仅是中国几千年来的科技文明的精粹,更是被全世界推崇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结合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明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Luo Ya Liang

Academy of FineArts Design2007Grade Instructor:He Yang

Abstract: Garden, which is a landscape by a combination of buildings and man-made, constitute a relatively large construction groups, she has a high demand and highly unified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She is not only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ess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respected worldwide as the mother of the world's landscap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pursuit of the ultimate goal of natural spiritual state, combine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humanistic ideas to achieve the \"although by the people for, Naturalism,\" the aesthetic requirements. Key words: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s; art; civilization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的文化源远流长,她将中国各种艺术——诸如建筑、绘画、诗词、雕塑等等融会在一起,发展成一门特殊的综合艺术。可以说,她是中国几千年建筑史上的集大成作品,沉淀着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全部文化和智慧。

中国的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史上显得独树一帜,发展到后期,中国古典园林也明显分出派别,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四大类。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颐和园、苏州古典园林等等,这也正说明了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一 、中国建筑的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就出现了“有巢氏”,说明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中国就已经产生了简单的“建筑”,这完全可以认定是中国建筑的开端。

发展到夏商时期,伴随着阶级的产生,统治阶级大量的应用夯土技术,比如在已经发现的位于河南偃师西南的二里头遗址里,统治阶级就将自己居住的建筑抬得比普通民众的居住建筑高出很多,这种抬高契合统治阶级的优越心理,而这基本可以被看做后代宫殿的雏形。

秦汉时期开始,古典建筑风格经过反复演变,斗拱建筑开始形成。至唐宋时期,建筑风格基本成熟,皇帝为了突出皇权的威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往往大兴土木工程。他们建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来满足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到明清时期,皇权更是高度集中,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可以大致分出几种类别。如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二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成为园林①。由这段园林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与西方园林不同的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自然天成”,充满了中国文人式的诗情画意。园林不仅仅只有居住的需要,她还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同时,她还是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文人等的观念、身份、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巧夺天工,是几千年的人民智慧极高的体现。正如刘敦桢先生说过,园林是山池、建筑、园艺、雕刻、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②。

要说中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特征,还属中国园林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原则离不开中国哲学儒家、道家的影响。在“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思想影响下,中国园林遵循着取材自然并着重表现自然的造园原则。

在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的要素中,山、水、植物这些自然的基本要素被大量的运用到园林建造中。并且中国园林不止是单单模仿这些自然景物,她更是有意识

的提炼、改造和表现自然,更追求的是自然的自由美感。

山水,是传统文人墨客审美领域的重要对象。儒家圣贤孔子就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就很好的表达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自然景致的含蓄的审美,也为后来的山水园林提供了审美典范。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景观被浓缩、被概括,将这种审美扩大了,而情感的加重使得自然更加鲜活与动人。

如果说,规则的西方古典园林是一位盛装出席的贵妇人,那么,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九天外清逸优雅的仙子。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与中国传统审美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是以“山、水、植物、建筑”四大要素构成,辅以光、景、诗词歌赋等人文要素。

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认为,园林通常既要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的气势,又要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诗韵。

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匠师们广泛采用造型、纹理、色彩不同的石材,以不同的堆砌手法,创作大自然的各种山峦形象,水流行云流水曲折有致,山石为岸之上,树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自然界中的湖泊、河流、山峦、瀑布、茂林等等都被浓缩概括在小小的园林里。

配合这样的山水妙境,文人墨客也常常不遗余力的题辞助兴。题辞是起到了点景的作用的,正如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曾写到,有时一景,相看好处无一言,必借以题辞,辞处而境生③。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关系

中国园林在大体上分为两个代表,主要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北方地域辽阔,主要是以皇家园林为主,原则上是对称布局,园林平面上有明显的轴线贯穿。我们以北京故宫为例,她的布局原则是南北为中轴,东西各一半,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皇权的气势与威严。故宫建筑依据布局与功能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按《周记·考工记》中所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建造。

在中国古代,阶级等级次序森严,人们思想被严格禁锢。自然,在建筑上,统治阶级与平民百姓是要被区分开的。例如皇家园林之首的紫禁城,城的四周有高高的城墙围绕,城下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是以紫禁城在平常百姓眼中,自然也多了一份庄严肃穆。而为了更好的表现皇家恢宏堂皇的气派风范,皇帝平时处理政务的“外朝”分布在乾清门以南,太和殿位于正中,宫殿被拔高为故宫最高的建筑,更加显示

出皇帝的威严与高高在上不可侵犯。而在“内廷”部分,以帝后寝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其他建筑围绕中心分布,显示了皇权的中央地位。

而在南方,地域狭小,地形多丘陵湿地,所以园林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在风格上多继承了唐宋写意山水园林的传统,着重运用水景和古树、花木来创造秀丽、雅致的情趣。因景而设置园林建筑,巧于借景。

很多江南园林,以得水为贵,宅园得选址大多在靠近水源的地方。这里,我们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她的布局以建筑见长,尤以结构,通常用长廊联络贯穿,不似北方园林的严谨,江南园林灵巧而自由。苏州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联系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粉墙素壁配合上假山流水、亭台楼榭,形成了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在中国古代,南方多为商贾世家,因而南方园林虽比不得北方园林的气势,但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眼中,又因其山水而别有一番韵味。因而,苏州古典园林也素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的美誉。

在世界遗产名录里是这样描述苏州古典园林的,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由此可知,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中国古代的传统人文思想,才有了等级严谨的皇家园林,也正是由于文人对山水的情感寄托,有了灵巧的私家园林。

五、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讲究自然和谐,还基于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对于景物要主观的赋予她一些人为的情感在里面。

很多时候,我们提到园林与传统艺术的关系,就不由自主的会联想到中国画。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我们用毛笔蘸上水、磨、彩作画于绢或者纸上。而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综合艺术品,我们完全可以将古典园林看成一幅立体的中国画。

这里,我们以清代著名的颐和园为例,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属于山水皇家园林,原名清漪园。

颐和园背靠万寿山,前临昆明湖,是典型的山水皇家园林,作为中国最具山水风景的皇家园林,在设计手法上多仿照江南山水园林修建④。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上多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仿照自然山水格局,通过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打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含蓄委婉的表达着中国人的

审美特质。

在清漪园众多庭院楼阁中,众多景点都有依照文人诗词里所描述的景象来打造。例如昆明湖东岸的夕佳楼,就源自陶渊明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

六、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意境和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任何设计行为所依据的思想都是基于人类的需要。对于设计来说,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我们就要对中国古典哲学做出了解。

中国古典哲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为主流的哲学思想。儒家提倡“礼、仪、仁、义、”,其实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因此它提倡有严格的阶级等级和次序,不可逾越。而皇家园林的布局,建筑的等级和次序是十分分明的,例如北京天坛,她是历代皇帝祭天之地,北京天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又蕴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宇宙观。严格遵照儒家经典封建等级,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而天坛只有真龙天子皇帝主持祭祀使用。

道家提倡天人合一,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样的思想,就影响了后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后代众多的山水园林大多都由于自然崇拜,着力将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就例如无锡寄畅园中的知鱼桥,其景观意向就取自与庄子名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

在中国古代,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与中国本土儒道思想交汇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禅宗思想,并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教化民众。而禅宗思想主要体现在寺庙园林上。寺庙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而广布于各个风景名胜之地。正如宋赵抃诗道:“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

现在,我们很难界定园林中哪一部分是受古典哲学的影响,但毋庸置疑的是园林的审美和传统文人的观念是分不开的,而传统文人是在古典哲学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古典园林既然符合传统文人对审美的需求,那么园林和哲学之间必然就有着亲密的关系。

七、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与中国画的关系

意境,是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表现。它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始终,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美学核心范畴。

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中国园林和其他传统艺术的关系非常亲密,尤以中国画为代表。在中国画中,所谓“留白”即是表达的一种言外之意,而

园林的意境更是在表达象外之旨。我们发现,“留白”不仅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重要体现,并且折射到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虚实空间的营造。

山水画,是由自然美景孕育出来的平面艺术。山水园林,是由自然美景中提取的立体艺术。画面里,花草树木、亭台楼榭、山峦瀑布组成了意境各异的图画,而园林里,花草树木、亭台楼榭、假山流水组成了不同的园景。

引用白城师范学院刘锐老师在论文中的一句话,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达到了自然美与意境美的高度统一⑤。

结束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大自然集中包含了一切美好的东西。锦绣山川、壮丽湖泊、日月星辰、奇花异草,每一样都是单独的景致,每一样组合在一起又有着不一样的魅力,或妩媚,或高雅,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不仅仅是高于自然的美感体现,还在于她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沉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网络课件. 中外园林艺术欣赏.

[2]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摘录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3]陈从周.《园林谈从》[M].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

[4]电视纪录片.《颐和园》[TV].CCTV-9频道,2010年12月26日首播.

[5]刘 锐.《谈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征》[J].《现代文化交际:半月刊》,2010年第6期.

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何阳老师,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遍的指正具体问题,她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对导师的严格把关、循循善诱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对那些在我学习期间给予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