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玉米的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及气象灾害知识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7年第3期(下半月)

科研◎农业科学玉米的生长发育对气象条件的需求及气象灾害知识

程小桃

(山西省孝义市农业委员会种子管理站,山西孝义 032300)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00-01玉米的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不同的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条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份以及不同时间的气象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也有不同的影响,所以说玉米生长发育的好坏以及产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条件,并且存在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及地域变化。

右,土壤含水量12%—14%。在苗期短时含水量低于11%有利于蹲苗。

(注: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雨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其水分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田间持水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土壤所能稳定保持的最高土壤含水量,也是土壤中所能保持悬着水的最大量,是对作物有效的最高的土壤水含量,但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土壤相对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土壤含水量:土壤中所含水分的数量。)

②穗期阶段:拔节至孕穗期玉米生长较快,需水也较多,占一生需水量的25%—32%;抽雄开花期时间较短,需水量占一生需水的15%—20%。玉米开花时还需要有一定的空气湿度,一般来讲空气相对湿度65%—90%为宜。整个穗期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70%左右,土壤含水量17%以上。

③花粒期阶段:玉米灌浆成熟期包括灌浆、乳熟期、蜡熟和成熟等几个阶段,一般来讲散粉结束后要持续50天左右才能成熟,需水125—135毫米左右,约占全生育期的30%。田间持水量以80%左右为宜。

1.3 玉米生长各阶段所需光照条件

光照是玉米光合作用的能源,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玉米光合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多,则产量高,品质好。

玉米为短日照植物,一般早熟和中熟品种对日照长短反应较迟钝,而晚熟种对日照长短反应敏感,日照时间过长能延长玉米的正常发育和成熟。在高温、短日照下,生育期会显著缩短。所以,同一品种不同播种期,生育期长短不同。玉米感温性强,感光性较弱,只要满足生育期对水热的要求,一般可以在不同地区生长,同一品种可春播也可以夏播。但南方培育的品种感光性强于北方品种,其生育期受温度和日照的双重影响,而北方培育的品种,对日照反应迟钝,生育期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由南向北引种,生育期延长;反之,生育期缩短。

1 玉米生长各阶段所需温度、水分、光照

玉米整个生育阶段划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下面就以这三个阶段对温度、水分、光照的要求来谈玉米气象。

1.1 玉米生长各阶段所需温度①苗期阶段(出苗—拔节):北方春播播种时一般要掌握土壤表层5-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地温在10~12℃时播种能正常发芽出苗。播种偏早,在6~7℃时也能发芽,但极缓慢,很容易使种子感菌霉烂。一般情况下玉米种子从播种到出苗的间隔时间与温度有较密切的关系,在10~12℃播种,一般需18~20天出苗;在15~18℃,一般需8~10天出苗;若大于20℃时5~6天即可出苗,在18℃以上幼苗生长较快,30~32℃时最快。

②穗期阶段(拔节—抽雄):正常情况下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8℃以上时,植株开始拔节。而拔节的最适温度为24℃—26℃。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28℃,气温低于18℃或高于38℃一般不开花,当气温高于30℃,空气湿度小于60%时开花很少,气温高于32℃(有的品种在35℃以上)时花粉粒1~2小时就丧失生活力。

③花粒期阶段(抽雄—成熟):籽粒灌浆、成熟要求日平均温度保持在20~24℃,有利于有机物质合成和向籽粒运转。籽粒成熟期日平均气温超过25℃或低于16℃都不利于养分积累和运转;当日平均气温在13℃左右时玉米仍在灌浆但很缓慢。成熟后期遇-3℃低温,易使含水量高的籽粒受到轻冻害。全生育期间平均气温在20℃以下时,每降低0.5℃,玉米正常成熟时间就要延长10~20天。

1.2 玉米生长各阶段所需水分

玉米是一种喜水但又怕涝的作物,其蒸腾系数较大,并且全生育期又处在高温时期,所以需水较多。早熟品种总耗水量在300~400毫米,中熟品种约在500~800毫米,晚熟品种更多。当然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因种植地域、品种本身、栽培条件、管理措施不同而异,但在生育期内至少要有250毫米的水份,且分布要均匀。

一般情况下,玉米苗期需水少且耐干旱,而不耐涝。在低洼易涝地区的夏季,雨水过多或地表积水,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90%,则幼苗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拔节、抽穗、开花期需水最多,后期偏少。拔节到灌浆约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的50%,抽穗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是水分临界期,特别是吐丝期和散粉期更为敏感。这时平均每昼夜耗水6~8毫米,土壤水分不足,会严重影响产量。苗期和成熟后期,缺水对产量影响较小。

①苗期阶段:播种时耕层土壤湿度要求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70%;玉米播种出苗期间要求耕层土壤相对湿度70%—85%,需水20—30毫米;出苗至拔节要求有70—80毫米的降水。整个苗期最适土壤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左

2 玉米生长发育期的气象灾害

不利的气象条件使玉米大幅度减产,一般叫做农业气象灾害。玉米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涝、低温冷害和霜冻等,这些灾害中的每一个如严重发生,都会导致20%左右的减产和损失,一般的灾害也将减产10%左右。

2.1 干旱

玉米一生需要450—500mm的雨水,如降雨量在350mm以下,或在玉米生长的某一时期持续干燥无雨,则会发生干旱;如播种至出苗期无雨,玉米无法出苗;拔节前后无雨或雨水不足,则生长不良;灌浆期间无雨,籽粒干物质积累少,对产量影响最大。也就是说干旱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产量结构和最终产量最主要的灾害之一。

2.2 雹灾

雹灾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作物遭受雹灾后,一般不要轻易改种其他作物,只要管理及时、措施得当,仍能获得收成。

2.3 涝灾

由于突然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超过玉米耐淹能力,造成减产的灾害。造成玉米减产的原因是,

(下转第85页)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77

2017年第3期(下半月)

4.2 伸蔓期管理

4.2.1 温度。白天棚内温度25~28℃,夜间13℃以上,20℃以下。

4.2.2 水肥。缓苗后浇一次缓苗水,水要浇足,以后如土壤墒情良好时开花坐果前不再浇水,如确实干旱,可在瓜蔓长30~40cm时再浇一次水水。为促进西瓜营养面积迅速形成,在伸蔓初期结合浇缓苗水每追施速效氮肥(N)5kg,施肥时在瓜沟一侧离瓜根10cm远处开沟或挖穴施入。

4.2.3 搭架整枝压蔓。为增加西瓜产量,一般采用三蔓整枝,瓜蔓长30~40cm时搭人字架绑蔓上架,一蔓爬地,二蔓上架。上架蔓要及时及时抹除所有瓜杈,爬地蔓任其生长。爬地一蔓在蔓长40cm~50cm时进行压蔓,以后每间隔4~6节再压一次,压蔓时要使各条瓜蔓在田间均匀分布。

4.3 开花坐果期管理

4.3.1 温度。白天保持30℃左右,夜间不低于15℃,超过35℃或低于15℃,坐果不良。

4.3.2 水肥。不追肥,严格控制水分。在土壤墒情较差时可视情况浇小水

4.3.3 人工授粉。开花后于每天早晨8—10点进行人工授粉,一般选第二、三朵雌花进行授粉,坐果后2个果中选留其中长势最好的1个。授粉时用雄花花粉均匀涂抹在雌花柱头上即可。无籽西瓜的雌花用有籽西瓜(授粉品种)的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4.3.4 其它管理。待幼果生长至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进行选留果,一般选留主蔓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上架蔓每蔓留一个果,坐果后在坐果节位后留10—15叶摘心。并及时抹除所有瓜杈。

4.4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

4.4.1 温度。温度白天35℃以下,夜间18℃以上,温高时适时放风降温,温度低时扣棚增温。

4.4.2 水肥。幼果长到鸡蛋大小并开始褪毛时浇第1次水,以后当早晨土壤土表潮湿、中午发干时再浇1次水,如此连续浇2-3次水,每次浇水一定要浇足,果实定个(停止生长)后停止浇水。结合第1次浇水追施膨瓜肥(肥料以速效肥为主)。每亩使用量为磷肥(P5O2)2.7kg,钾肥(K2O)5kg,随

科研◎农业科学浇水冲施,尽量避免伤及西瓜的茎叶。

4.5 吊瓜

瓜长定后要及时用尼龙网袋或塑料绳吊瓜,以免受风或人为影响落果,造成不必要的产量损失。

4.6 采收

中晚熟品种在当地销售时,应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早熟品种以及中晚熟品种外销时可适当提前采收。一天中以10时至14时采收最佳。采收时用剪刀从基部留一小段绿色果柄剪断,以保持果实的商品性。

4.7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病毒闰和潜叶蝇、瓜蚜、红蜘蛛。

4.7.1 农业防治。苗期尽量少浇水,通过加强增温保温措施保持苗床较低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可预防猝倒病和炭疽病。重茬种植采用嫁接栽培或选用高抗枯萎病西瓜品种,或在酸性土壤中施入石灰,将PH值调到6.5以上,可有效防止或抑制枯萎病的发生。清洁田园,消灭越冬虫卵,减少瓜蚜虫口基数,减轻瓜蚜危害。及时防治蚜虫,及时排除并销毁田间重病株,防止蚜虫传毒和农事操作传毒,可用有效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植株对病毒病的抗性。

4.7.2 物理防治。苗床糖醋诱杀:用糖、醋、酒、水、90%敌百虫按3:3:1:10:0.6比例配制成药液,放置在苗床附近诱杀种蝇成虫,并可根据诱杀量及雌、雄虫比例预测成虫发生期。大棚使用银灰色塑料薄膜覆盖,并在棚内加盖银灰色地膜避蚜,也可使用黄板诱杀蚜虫。

4.7.3 生物防治。冬春西瓜栽培可与麦田邻作,使麦田上的七星瓢虫等天敌迁入瓜田捕食蚜虫,降低瓜蚜虫口密度。

4.7.4 药剂防治。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均未能控制病虫害的情况下,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除,禁止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在西瓜上限制使用的农药。推荐多种农药混用,严格按说明书要求使用,一般同一种病虫害防治同一生产周期农药使用次数不应超过3次,并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制度,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和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

(上接第77页)

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根部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玉米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玉米生育期内某一时期雨水太多,则会发生农田积水和洪涝。北方玉米涝灾主要发生在7-8月份汛期,如7-8月雨量达到370mm以上,则会发生玉米夏季涝灾。

2.4 低温冷害

不同玉米品种一生所需有效积温为2200~3100度左右,如低温年份某一品种全生育期(播种至成熟)实际积温少于所需指标100度以上,则会发生低温冷害,减产10%以上。

2.5 霜冻

玉米出苗期间,北方春季易出现倒春寒,如幼苗期日最低气温出现0℃左右,则发生春季霜冻害,玉米幼苗受冻;如秋季玉米尚未成熟、还处于灌浆期间,气温骤降,日最低气温降至0℃左右,则发生秋霜冻害,玉米受冻后提前结束生长,没有成熟,造成减产,影响玉米品质。

2.6 玉米的高温热害

热害指标:苗期36℃,生殖生长期32℃。开花期气温高于32℃不利于授粉。最高气温38℃—39℃造成高温热害,其时间越长受害程度越严重,恢复越困难。成熟期遇28℃高温干旱持

续时间长造成高温逼熟。

3 气象灾害如何自救?

学习气象知识的目的是要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农民服务,为国家粮食安全服务。灾害无法抗拒但可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进行自救。

3.1 在播种时提前做好排水沟。

3.2 气象预报有早霜,有条件时可以用炮弹来预热空气,没条件时可以在田间地头燃烧桔杆等预热空气。

3.3 玉米苗期遭受雹灾,只要生长点未被砸坏,一般就不要轻易翻种,而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强田间管理。(1)剪叶。雹灾过后,及时剪去枯叶和被冰雹打碎的烂叶,促进心叶生长。(2)中耕。雹灾过后,容易造成地面板结,地温下降,使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应及时进行划锄、松土,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3)追肥。灾后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一般地块,每亩可施碳铁5千克左右。(4)移栽。对雹灾过后出现缺苗断垄的地片,可选择健壮大苗带土移栽,移栽后及时浇水、追肥,促进缓苗。(5)防黑粉病。雹灾后给玉米带来伤痕,如果土壤里有黑粉病病菌孢子,那么就会由伤口进入,温度适宜时一周后就可表现出黑粉病症状。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