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五月,吐蕃遣使致书于境上求和。
[6]五月,吐蕃派使节到边境上送信,请求与唐和解。
[7]初,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干入贡,同平章事李元不礼焉。左丞相张说谓人曰: 奚、契丹必叛。可突干狡而很,专其国政久矣,人心附之。今失其心,必不来矣。 己酉,可突干弑邵固,帅其国人并胁奚众叛降突厥,奚王李鲁苏及其妻韦氏、邵固妻陈氏皆来奔。制幽州长史赵含章讨之,又命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等于关内、河东、河南、北分道募勇士,六月,丙子,以单于大都护忠王浚领河北道行军元帅,以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先副之,帅十八总管以讨奚、契丹。命浚与百官相见于光顺门。张说退,谓学士孙逖、韦述曰: 吾尝观太宗画像,雅类忠王,此社稷之福也。
[7]当初,契丹王李邵固派可突干入朝进贡。同平章事李元对他没有以礼相侍。左丞相张说对人说: 奚人和契丹一定会反叛。可突干狡诈而凶恶,独揽契丹的大权已经很久了,人心都归附他。这次让他伤了心,他一定不会再来了。 己酉(二十六日),可突干杀死了李邵固,率领契丹人胁迫奚人一起反叛,并投降了突厥。奚王李鲁苏和他的妻子韦氏、李邵固的妻子陈氏都逃回大唐。唐玄宗命令幽州长史赵含章讨伐可突干,又命令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侃等人到关内道、河东道、河南道、河北道分别招募勇士。六月丙子(二十三日),唐玄宗任命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任命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先为行军副元帅,率领十八个总管的军队讨伐奚和契丹。唐玄宗让李浚在光顺门和百官见面。张说回来对学士孙逖、韦述说: 我曾经观看过太宗的画像,忠王很像他,这是国家的福气。
1
可突干寇平卢,先锋使张掖乌承破之于捺禄山。
可突干进犯平卢,唐军先锋使张掖人乌承在捺禄山将其击败。
[8]壬午,洛水溢,溺东都千余家。
[8]壬午(二十九日),洛水泛滥,淹没东都洛阳一千余户人家。
[9]秋,九月,丁巳,以忠王浚兼河东道元帅,然竟不行。
[9]秋季,九月,丁巳(初六),唐玄宗任命忠王李浚兼河东道元师,但他最后没有赴任。
[10]吐蕃兵数败而惧,乃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上曰: 赞普尝遗吾书悖慢,此何可舍! 对曰: 赞普当开元之初,年尚幼稚,安能为此书!殆边将诈之,欲以激怒陛下耳。夫边境有事,则将吏得以因缘盗匿官物,妄述功状以取勋爵,此皆奸臣之利,非国家之福也。兵连不解,日费千金,河西、陇右由兹困敝。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 上悦,命惟明与内侍张元方使于吐蕃。
[10]吐蕃国几次战败,有点害怕,于是请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借奏事的机会从容不迫地向唐玄宗讲述和亲的有利之处。唐玄宗说: 吐蕃赞普过去在给我的书信中词语违逆傲慢,这怎么可以放弃对他的打击呢? 皇甫惟明回答说: 赞普在开元初年,年龄还小,哪里能写这样的书信?恐怕是边地将领伪造的,想用它来激怒陛下罢了。一般说,边境有战事,那么武将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偷盗隐藏官家的东西,还可以胡乱地上报立功情形来获
2
取功勋和爵位。打仗成了奸臣的利益所在,但它不是国家的福气。战事连年不停,每天要花费千金,河西、陇右两地因此贫困凋敝。假如陛下派一位使臣去看望金城公主,借这机会与赞普当面互相约定结交,使他府首称臣,从此永远平息边境战祸,这难道不是驾驭夷狄的良策吗? 唐玄宗听了十分高兴,就命令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
赞普大喜,悉出贞观以来所得敕书以示惟明。冬,十月,遣其大臣论名悉猎随惟明入贡,表称: 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中间张玄表等先兴兵寇钞,遂使二境交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为边将交构,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 自是吐蕃复款附。
吐蕃赞普大喜,把贞观以来所接到的唐朝皇帝的敕书都拿出来给皇甫惟明看。冬季,十月,赞普派大臣论名悉猎随皇甫惟明一起入朝进献贡品,并向唐玄宗上表说: 外甥两代都娶天朝的公主为妻,我们两国的情义如同一家人。这中间,由于张玄表等人首先带兵侵犯掠夺,才使双方关系恶化。外甥深深懂得什么是尊贵卑贱,怎么敢做出失礼的事呢!由于边将挑拨离间,才使我得罪了舅父;我屡次派使者入朝想说明真情,都被边将阻挡住了。如今承蒙您派使臣来探望公主,外甥我不胜喜悦,假如能够重新修复我们以往的亲密关系,我死而无憾! 从此,吐蕃国又诚恳地归附唐朝。
[11]庚寅,上幸凤泉汤;癸卯,还京师。
[11]庚寅(初九),唐玄宗到凤泉汤;癸卯(二十二日),回到长安。
[12]甲寅,护密王罗真檀入朝,留宿卫。
[12]甲寅(疑误),护密王罗真檀入朝,唐玄宗将他留下充当侍卫。
3
[13]十一月,丁卯,上幸骊山温泉,丁丑,还宫。
[13]十一月,丁卯(十七日),唐玄宗到骊山温泉;丁丑(二十七日),回到皇宫。
[14]是岁,天下奏死罪止二十四人。
[14]这一年,金国上报判处死刑的只有二十四人。
[15]突骑施遣使入贡,上宴之于丹凤楼,突厥使者预焉。二使争长,突厥曰: 突骑施小国,本突厥之臣,不可居我上。 突骑施曰: 今日之宴,为我设也,我不可以居其下。 上乃命设东、西幕,突厥在东,突骑施在西。
[15]突骑施派使臣给唐朝进贡,唐玄宗在丹凤楼设宴招侍他。突厥使者也出席了宴会,两位使者竟争夺起座次来。突厥国使臣说: 突骑施只是个小国,原本是突厥国的臣民,不能位居我之上。 突骑施国的使者说: 今天的宴席是为我而摆设的,我不能位居他之下。 唐玄宗就命令摆东西两个帐幕,突厥国使者坐东面,突骑施国使臣坐西面。
[16]开府仪同三司、内外闲厩监牧都使霍国公王毛仲恃宠,骄恣日甚,上每优容之。毛仲与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左监门将军唐地文、左武卫将军李守德、右威卫将军王景耀、高广济亲善,福顺等倚其势,多为不法。毛仲求兵部尚书不得,怏怏形于辞色,上由是不悦。
[16]开府仪同三司、内外闲厩监牧都使霍国公王毛仲依恃唐玄宗的宠爱,一天比一天骄傲放纵,唐玄宗常常容忍他。王毛仲和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左监门将军唐地文、左武卫将军李守德、右威卫将军王景耀、高广济很亲近,葛福顺等人依靠他的权势,做了很多
4
不法的事。王毛仲向唐玄宗要求当兵部尚书没有得到同意,常常在言语表情中流露出不满,唐玄宗因此很不高兴。
是时,上颇宠任宦官,往往为三品将军,门施畿戟;奉使过诸州,官吏奉之惟恐不及,所得赂遗,少者不减千缗;由是京城郊畿田园,参半皆在官矣。杨思勖、高力士尤贵幸,思勖屡将兵征讨,力士常居中侍卫。而毛仲视宦官贵近者若无人;甚卑品者,小忤意,辄詈辱如僮仆。力士等皆害其宠而未敢言。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