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作者:陈永贵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35期
摘 要: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学好语文就是学好中国人自己的语言。语文学科是其它各个学科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不仅可以提高中文语言水平,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国家不断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合理性与高效性。本文先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又逐个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问题 对策
迄今为止,新课改教育政策已经推行很多年。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发生了很多较为突出的变化。但是,改革过程中必然出现不少难以解决和处理的问题。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力、理解力、表达能力,欣赏能力、思维能力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进行探讨解决方案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本文阐述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目的性
教学没有目的性也是目前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教学是为了什么,应该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分层次剖析。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宽广,这是教学缺乏目的性的首要问题。教师仅仅把语文课程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而无法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等目的,课堂教育的短暂时间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其次,语文教育的主体不清晰。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课程安排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和位置。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更受到重视。再次,教学目标无法实施。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想让教师明确教学根本目的和内涵,围绕这一目的,把控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层次,给学生确定的指导和引领。所以,教学目标得设定应该清晰明了,能够突出表现学生综合水平。最后,教学目标范围窄。具体表现为: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作为教学的目的,缺乏情商、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方面的培养,教学设计不规范,不整齐划一,有时教学内容与语文关系不大,偏离正确方向。 (二)教学流于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改倡导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多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育以及课下实践过程中合作交流,这是以后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不少。首先,教师在实践中表现的很积极,这点很值得表扬。但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先提出某个问题,待学生讨论后给出答案,在谈论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进来,大部分同学都在听别人说,教师也没参与到讨论中,导致讨论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显然,这和新课改“合作学习”的倡导背道而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答疑环节,虽然这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学生的疑惑,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爱好各不相同,认知也参差不齐,有些问题无法围绕重点,会浪费一定的课堂时间。此外,公开课的形式、各种活动的形式、多媒体教学形式等教学,虽然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局限于形式,无法获取有用得知识,使这些良好的模式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一)转换师生关系
过去的教学方式,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这种课堂教学方式刻板乏味,学生没有热情和积极性。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很好奇,课堂上无法认真专注的听讲。语文课堂过于严肃,学生更无法集中所以精神投入到呆板的课堂教学中,易有小动作,走神等行为,回答课堂提问时也不积极主动。新课改的课堂应该是生动形象的,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应该转换,关系应该更融合,互动和交流应该更积极,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生在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时间上都很速度,他们喜欢接触和接受新事物。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这种特点,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方法的应用中不断完善方法并创新方法,寻求最适合小学语文的模式。例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甚至是玩耍教学法都可以适当开展,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一种方式。新型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师生间交流,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师对学生更了解,便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习。此外,学生也可以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到乐趣,做课堂教学的主体,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观念、价值观念,让学生发现语文世界的魅力,从而走进语文的殿堂。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课堂以及课外的知识都很好奇需。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兴趣学习很重要,只有学生积极专注的投入到课堂中,学生才能有效学习,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授课内容中,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多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利用和开展。例如,营造情景氛围的方式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营造的良好氛围中感受到课本中的意境,让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并得到课堂情景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根本上热爱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此外,丰富的课外活动也可以适当开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使课本内容得到实践,扩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也侧面让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有效调动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谭江慧.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J].人间,2016(5). [2]任红.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及处理方法研究[J].西部教育. [3]李卫忠.浅谈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感受[J].课改之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