掇刀区白石坡中学 彭声贵 韩芳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不少学生认为上课听得懂,自己不会独立做。学生常常抱怨数学作业太多,考试次数多,每天加班加点,结果考分还是较低,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严重。每次考试后教师总是牢骚满腹,讲过多次的原题学生还是做错。现在的学生真难教!
这些些现象集中反映了当今数学教学的现状。传统的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得多,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低,课堂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教学过程。我认为,不是现在学生难教,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学习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正确的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地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它强调的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现的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的
是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应将学科、学生社会三要素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提倡自主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地参与过程中,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一、改革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与中外记者畅谈中国教育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改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改革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探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构师生关系。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是权感,是中心,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是听众。在教学中教师常以权威者自居,以社会代言人自居,以长者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地服从。这样的结果是“现行的教育本身都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心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从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也就谈不上理解,更谈不上精神上的交融。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学习的关系。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的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和鼓舞。美国后现代教育的著名代表
多尔说:“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的作用没有抛弃,而是得以重新建构。教师的角色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性和平等性。新型的师生关系,创新和谐民主、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学生会自觉探究。
2、改变教学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方法从过去以知识量为目标,以讲授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听中学”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例如:在三角形全等公理ASA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如下情境:工人师付在安装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时,不小心打碎两块,现在要安装,如果由你去划玻璃,是否两块都带去?带一块去能否划同样大小的回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体会深刻。学生不仅学得轻松,知识掌握得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学会了学习。
3、用活教材内容。
新的课程标准,从过去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学生爱听故事,爱唱儿歌。根据教材内容,如果能将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入课堂,就能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思维活跃起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亲切起来。如在讲代数式一节时,先让学生读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如果用n表示青蛙
的数目,这支歌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这就是我们学习的代数式。这样,[学生在活跃的课堂的氛中对代数式有了初4步认识,激发了学生听评的积极性。在用活教材内容这方面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强调数学生活化,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开放式的练习。
二、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事物或者进行某活动的心理倾象。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指出:“唤醒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乐趣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兴趣直接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能的发挥,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热兴趣的工作,其全部才能可以发挥80%以上,做他不感兴趣的事,最多只能发挥20%,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机是人们心理需要引起的心理状态,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目的的内在原因。而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主动探索的先导,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为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同学们共同做了一个游戏:首先让每个学生事先默记好一个自然数,但不告诉老师,然后把它的8倍与9的和的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刻说出学生事先想好的数是多少。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老师因势利导,将其中的妙法传给学生,学生明白了,学习兴趣也浓了。
2、自主探究,质疑问难,提高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诱发探究,从而发现真理。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喜欢寻根究底、敢于大胆怀疑、勇于质疑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习惯,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造悬念,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如:白石坡中学教工宿舍前有块长方形空场地,现正在征集绿化方案,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带学生到空场地上,请大家设计花圃,使其面积是这块空地的一半,要求图形具有对称性美感,并且有行人走道。同学们先测量空地长宽,返回教室开展讨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轻松。很快地设计了多种方案,并且计算出了准确的结果。
3、及时反馈,积极评价,巩固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饱含爱心的体态及及多种鼓励形式,激励学生的内驱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一是鼓励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物质也可是精神的,甚至于教师的一个微笑,伸出一个大拇指和同学们的祝贺声,都可以使学生兴奋不已。二是鼓励对象是全面的,发言的、听发言的、举手的、静坐的、正确的、错误的,他们都有获取积极评价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后进生,都要帮助他们创造获取鼓励的机遇,让 他们被冷落的心热起来,凝固的思维活跃起来。对于每个学生都给他提供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给以正确的、积极的评价和表扬,同时把握鼓励的机遇,注意鼓励的效果,这样就能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对世界科技 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化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
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我们必须领会创新的含义、创新的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用活教材,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都得到保持与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