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光现象及应用中,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凸面镜扩大视野
B.海市蜃楼
C.小孔成像
D.自行车的尾灯
2.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该装置看到的是一个上下颠倒左右不颠倒的实像
B.如果要看见更大的像,可以将圆筒向外拉,增大光屏和小孔的距离 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 D.应把A端朝着较暗的室外,B筒朝着明亮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3.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30cm
C.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镜面垂直 D.若铅笔顺时针转过90,铅笔的像则逆时针转动90 4.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我们能看到自身不发光的物体 B.桥在湖水中的“倒影”
C.在水中看到岸上的路灯比实际位置偏高 D.用潜望镜观察海面的敌情
5.下列现象中,与光的折射无关的是( ) A.河水中建筑物的倒影
B.隔着厚玻璃台板看照片觉得近了一些
C.地面上的人看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时,实际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下面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
6.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A.测量海底深度
C.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B.探测鱼群的位置 D.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7.下列事例中不能利用声波完成的是( )
8.运动会上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小华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结果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为12.29秒,那么,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为( ) A.12.29秒
B.12.00秒
C.12.58秒
D.13秒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间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能传声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中“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10.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vB B.在30s~40s内,两车速度vA>vB
C.在t2~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
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
11.小明在学习过测量后,利用自己的刻度尺测了4次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 A.18.48cm
B.18.49cm
C.18.50cm
D.18.79cm
12.天气炎热,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液化现象 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 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 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
二、填空题
13.光在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km/s,地球跟太阳的距1011m,那么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______s。 离约为1.5×
14.如图所示,小华将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不同角度观察铅笔,以下图中合理的图像有______(选填数字符号),这属于光的______现象。
15.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叫做“耳听为实”的游戏装置(图1)。它由放置在不同方位的8个音箱和一个圆形操作台组成,操作台上有9个按钮,中间的按钮是开始键,其余8个按钮对应8个音箱(如图2)。小强站在指定位置上,按下开始键,某个音箱发出悦耳的响声,小强先后用单耳和双耳聆听,发声结束后,根据所听到的发声音箱的方位序号按键确认。他发现:______聆听能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选填“单耳”或“双耳”)
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甲、乙、丙中音调相同的是 _______ ;甲、乙、丙中响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 。
17.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也就是声音的__________变小了(填声音的特性);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_;由此推断,2016年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的来自遥远宇宙的引力波一定_________声波(选填“是”或“不是”)。
18.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m/s。
19.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______、______及零刻度线在哪里。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
20.如图,一个充满气体的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容器中,红色液面清晰可见,这是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的世界上的第一支气体温度计,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判断,细管上的最大刻度值应在管的________ (选填 “上”或“下”)端。
三、解答题
21.请阅读材料,回答材料后的问题:
凹面镜
凹面镜是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甲所示,平行光照于其反射面上时,通过反射而聚在镜面前的焦点F上,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其应用: 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的装置、手电筒的反光罩。
小明找来一只手电筒,仔细观察了小灯泡的所在位置以及反光罩(即凹面镜),如图乙所示, 经过思考,他认为手电筒的小灯泡应该安置在凹面镜的F位置,这是因为______。请你在图丙上画出小灯泡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的大致光路图______(至少画两束入射光)。
22.如图甲是用手指投影灯玩具把喜羊羊的图象投影在墙壁上,移动投影灯,使墙壁上接收到最清晰的喜羊羊图案,图乙是此时的光路图.
(1)在图乙中标示出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请画出两束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____________.
(3)墙壁上喜羊羊的像相对于投影灯内的喜羊羊图案是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这个像属于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3.小马站在操场上某处拍了一下手,经过约0.2s听到圣新楼方向传来回声,已知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此时小马与圣新楼之间的距离。
24.小明家到动物园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明在家门口的公交站乘坐公交车用时15min到达动物园。求:
(1)公交车从小明家门口的行驶到动物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已知动物园到博物馆的公交路线全长18km,公交车以相同的速度从动物园行驶到达博物馆公交站需要用多长时间?
25.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多少?
(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沉入容器底,待液体溢尽,擦干容器壁,测得总质量为660g,则小球的密度为多少?
26.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过一会儿外壁会出现水珠.请说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A.凸面镜对于平行光是发散,但看物体的反射光不是平行光,正是这种发散导致成像位置显得更远更小,视角就更大,视野就开阔了,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小孔成像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故C符合题意;
D.自行车的尾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后边来车的灯光照到自行车尾灯上,被反射回去就能让后边来车看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B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结合小孔成像时光路的特点可逐一做出判断。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照射到了光屏的下部,下部的光照到了上部,所以小孔成的像上下是颠倒的;物体左边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右边,右边的光射到了左边,所以小孔成的像左右是颠倒的,故A错误;
B.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如果将圆筒向外拉,也就是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
物体的像变大,故B正确;
C.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而不是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时,光通过前面的小孔,像落在后面的光屏上,同时为了便于观察,应将A端对着明亮的室外物体,眼睛在B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3.D
解析:D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铅笔与平面镜的距离改变,铅笔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因像距与物距是相等的,当铅笔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时,2s内铅笔通过的距离为
svt=5cm/s2s=10cm
2s后物距为
40cm-10cm=30cm
像距也为30cm,2s后铅笔与镜中的像相距
30cm+30cm=60cm
故B错误;
C.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所以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铅笔的像将与镜面不垂直,故C错误; D.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左右相反,铅笔顺时针转90度像就逆时针转90度,故D正确。 故选D。
4.C
解析:C
A.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A不符合题意;
B.桥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水中看到岸上的路灯比实际位置偏高,是利用了水与空气折射率的不同,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利用了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A
解析:A
A.河水中建筑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反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隔着厚玻璃台板看照片,照片反射的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光线穿过不均匀的大气连续发生折射,早晨当阳光的折射光线沿水平线进入人眼时,而此时的入射光线还在地平线以下,即这“红红的太阳”实际上是太阳的虚像,但真实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B
英语听力测试时,监考老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干扰,“关窗户”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
7.C
解析:C
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则可以测量海底深度、探测鱼群的位置,不能探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声音还可以传播能量与信息,则可以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故选C。
8.C
解析:C 由vs得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tts100m0.29s v340m/s因为计时员比运动员听到枪声晚0.29s,所以计时员给运动员的成绩少计时0.2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12.29s+0.29s=12.58s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B
A.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要采用无线电话交流,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ACD
A.由题图可知,在0-3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A=600m,在0~70s,B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B=840m,则A、B的速度分别是
vAvBsA600m20m/s tA30ssB840m12m/s tB70s比较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vB,故A正确;
B.在30s~40s内,A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线,所以A处于静止状态,B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AvB,故B错误;
CD.由题图可知,在t2—t3时间内,A车的运动方向已经与原来相比发生了改变,此时A车与B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且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故CD正确。 故选ACD。
11.D
解析:D 【分析】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读数,根据记录数据判断数据中的错误。
A、B、C选项所给的数据相差很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但D选项所给的数据与前三项相比相差太大,在1mm(1个最小刻度)以上,显然是错误的。 故选D。
12.C
解析:C
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形成了固态冰,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液态水凝固成了固态冰,故C正确; 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由于固态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同一种均匀3×105500
105 500 解析:同一种均匀 3×
[1][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合3×105km/s。
[3]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的时间为
s1.51011103kmt500s 5v310km/s14.①⑤折射
解析:①⑤ 折射
[1][2]如图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所以从侧面(高于水面)看过去,铅笔貌似发生了折弯现象,此时观察者如果围着玻璃杯绕行观察的话,会看到①⑤两种情景(不考虑圆柱形玻璃杯对水中笔的部分的放大效果),①是处于看上去铅笔垂直水平面时的情景;②的情景不会出现,由于光线折射,会观察到铅笔有折断或者折弯的情况;③折弯位置应该在不同介质的界面上(本题即是水面),不可能发生在水中;④折弯的方向错误,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应该会向水面外折弯。
15.双耳【分析】双耳效应是指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不同人就能辨别出声源的位置
解析:双耳 【分析】
双耳效应是指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不同,人就能辨别出声源的位置。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人利用这些差异就能判断声源方向,这就是双耳效应,因此,双耳聆听要比单耳聆听能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
16.甲乙乙【分析】考查利用波形图分析声音的特性
解析:甲乙 乙 【分析】
考查利用波形图分析声音的特性
[1]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甲乙振动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 [2]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乙振动幅度最大,响度最大。
17.响度真空不能传声不是【分析】(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2)物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
解析: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 不是 【分析】
(1)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
(2)物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声音变小,指声音的响度小。
[2][3]根据这个现象,我们推理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由此可推断,2016年科学家第一次直接观测到的来自遥远宇宙的引力波一定不是声波。
18.变速015
解析:变速 0.15
[1]由题意知,小球从A到F,每两点间的时间都是0.2s,但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小球从C点到E点所用的时间为0.4s,由图示知,通过的路程6.00cm,则平均速度
vs0.06m0.15m/s t0.4s19.量程分度值170~172
解析:量程 分度值 1.70~1.72
[1][2]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在哪里。
[3]如图所示,分度值是0.1cm,量程是3cm,被测木块左端对准零刻度,它读数是1.70~1.72cm。
20.下
解析:下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柱下降;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球形容器中的空气遇冷收缩液柱在大气压作用下升高。所以空气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在下方,最小刻度值在上方。
三、解答题
21.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故小灯泡应安置在凹面镜的焦点位置。 [2]根据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平行射出,作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
22.
倒立 实像
试题分析:(1)根据像距是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作答;
(2)要正确作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必须知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如何传播; (3)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解:(1)像距是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则由图可知,像距为墙壁到凸透镜的距离,如图所示:
(2)对于凸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3)据图可知,此时印有喜洋洋图案的胶片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应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见上图;(2)见上图;(3)倒立;实像.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知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3.34m
回声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路程为小马与圣新楼之间距离的2倍,则:
2sv声t
sv声t2=340m/s0.2s=34m 2答:小马与圣新楼之间的距离为34m。 24.(1)10m/s;(2)0.5h
(1)公交车从李玲家门口的公交站行驶到动物园公交站的平均速度
vs91000m10m/s t1560s(2)从动物园公交站行驶到达博物馆公交站需要用的时间
s118103mt11800s0.5h
v10m/s答:(1)公交车从小明家门口的行驶到动物园的平均速度是10m/s。 (2)公交车以相同的速度从动物园行驶到达博物馆公交站需要用0.5h。 25.(1)1g/cm3;(2)500g;(3)2.5g/cm3
(1)由乙图知道,容器的质量是m容器=100g,当液体体积是V液=200cm3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300g,即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容器=300g﹣100g=200g
由m知道,液体的密度 Vm液200g3==1g/cm V液200cm3(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
V1=V=Sh=50cm2×10cm=500cm3
则液体的质量
m1V11g/cm3500cm3500g
(3)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
m溢=m容器+m液+m1﹣m总=100g+100g+500g﹣660g=40g
则小球的体积
V球V溢=小球的密度
m=40g=40cm3 31g/cm球=答:(1)液体的密度是1g/cm3;
m球100g3==2.5g/cm V球40cm3(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液体的质量是500g; (3)小球的密度是2.5g/cm3。 26.见解析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夏季,从冰箱中拿出的罐装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罐表面,使外壁会出现水珠.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