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师教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学生们即使这些都做到了,在写作时还不一定就能得心应手。因为写作的基础是生活。
B . 刚刚宣布订婚了的莎拉波娃和武贾西奇一起漫步在早上的街头,两人十指紧扣,间不容发 , 无视狗仔追拍。
C . 踏入师范学校的第一天,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要“无所不至地关心学生、培养学生”。 D . 面对这次犯下的大错,他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采用装聋作哑、一推三六五的手段,拒不认错,物我两忘。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2. (6分) (2019高二上·宾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①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②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③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
第 1 页 共 16 页
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④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⑤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比可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⑥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⑦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 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 . 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 . 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 . 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 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 . 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
第 2 页 共 16 页
脊、脊兽等。
C . 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 . 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3) 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 . 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 . 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D . 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3. (25分) (2016·浙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 何家槐
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 “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 “是的,阿南婶!” “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骑,虽则没有谁阻止。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第 3 页 共 16 页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付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
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
“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
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田径,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
“看见了没有?” “自然看见了,阿南婶!” “象射一样的长吗?” “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 “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我们回答不了许多的,阿南婶,最好你自己去看!” “我自己?”
她仿佛吃了一惊,看火车,在她看来象是永远做不到的事。 “是的,你要去就去,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然没有谁阻止。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月的给钉在家里,象钉子一样。
第 4 页 共 16 页
在这呆滞古板,很少变化的生活中,她对火车发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个世界。无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不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你也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吗?” 她时常问从省城回来的人。 “是的,阿南婶!” “火车跑得很快吗?”
“一天可以跑一千多里路,我早上还在杭州,现在却在这儿跟你说话了。” “那是比航船还快?“” “自然自然。” “它是怎么跑的呢?” “那可说不上来。”
“哦,真奇怪——”她感叹着说:“一天跑一千多里路,如果用脚走,脚胫也要走断了。这究竟是怎样东西,跑得这样快,又叫得这样响!”
“……”
跟她讲话的人唯恐她噜苏,急急想走开,可是母亲又拉住问: “你想我能坐着火车去拜省城隍吗?” “自然可以的,阿南婶,谁也不会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她举起木槌,紧紧地捏住一束豌豆,很想一槌打下去,可是一转念她却深深地叹息了。
(原载《文学》一九三四年一月一日第二卷第一号) (1) 根据文中画线的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第 5 页 共 16 页
(2) 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 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4)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5) 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6高一下·厦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 . 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 间:在房间里。 C . 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 . 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第 6 页 共 16 页
(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⑥ D . ④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 . 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 . 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 . 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②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6高二下·新华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 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第 7 页 共 16 页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1) 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
6. (6分) (2019高二下·上饶期末) 7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
(2) 《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 , 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用“________ , 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土块,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六、 语言运用 (共12题;共24分)
7. (2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不同的. ②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③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 ,极其缺乏.
A . 截然 化妆 百里挑一 B . 截然 化装 百里挑一 C . 迥然 化装 凤毛麟角 D . 迥然 化妆 凤毛麟角
第 8 页 共 16 页
8.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早在几千年以前,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就已经孕育出了人类最初的文学瑰宝。 B . 建设时期看党员干部是否先进,重要的是看他生产、工作上的成绩。 C . 你给我评评这个理,我的车他随便骑,他的车我一次也不让骑。 D . 桂林确实很美,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9. (2分) (2017高二下·武汉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①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②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③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④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⑤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⑥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 . ①④③⑥②⑤ B . ②①④⑤③⑥ C . ④③⑥⑤②① D . ⑥①④③②⑤
10. (2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房地产市场中的消费者习惯买涨不买跌,如果都持币观望,会导致商品房积压,进而滞销,进而影响房企经营运转,这是不良的连锁反应。
B . 针对当前存在的建筑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堪忧等现状,中央部署城市发展线路图,强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层建筑设计管理。
第 9 页 共 16 页
C . 2017年元旦期间,云南昆明举办了“画绘时代风采,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2017-翰墨春城”中国书画年会,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D .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
1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双瞳 撞击 一幢楼 满怀憧憬 鬼影幢幢 B . 差错 误差 开小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C . 搅动 皎洁 抬轿子 彰明较著 矫枉过正 D . 机械 泄密 卸包袱 浑身解数 沆瀣一气
12. (2分) (2016高一下·杭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肚脐(qí) 拓片(tuò) 锃(zèng)亮 一蹴(cù)而就
B . 漩(xuán)涡 鬈(quán) 发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 C . 福祚(zhà) 忤(wǔ)逆 埋(mán)怨 强劲(jìng)有力
D . 混(hùn)搭 盘桓(huán) 喷(pēn)香 戛(jiá)然而止 13. (2分) (2019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行李之往来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许之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 ⑦子犯请击之 ⑧将焉取之 ⑨唯君图之 A . ①②④⑥/③⑤/⑧⑨/⑦ B . ①④⑦⑧⑨/②⑥/③⑤ C . ②④⑦⑧/③⑤/①⑥/⑨
第 10 页 共 16 页
D . ②③⑤/⑦⑧/①④⑥/⑨
14. (2分) (2020高一上·普宁期末)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余既为此志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B . 有鸟焉 , 其名为鹏盘盘焉 , 囷囷焉
C .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 天池也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D . 不知东方之既白汤之问棘也是已
15. (2分) (2017高一下·涟水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 草行露宿 卒廷见相如 B . 劳神苦思 完璧归赵 C . 晋军函陵 左右欲刃相如 D . 择善而从之 邻之厚 , 君之薄也 16. (2分) 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七十者可以衣帛食肉 A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 . 填然鼓之
17. (2分) (2019高一上·白城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 .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固时俗之工巧兮(本来) B . 何方圜之能周兮(合) 忍尤而攘诟(忍受耻辱) C . 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及行迷之未远(及时)
D . 苟余情其信芳(只要) 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第 11 页 共 16 页
)
)
18.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 .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 . 火尚足以明也
D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9. (5分) (2016高一下·高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2-1、
2-2、
2-3、
3-1、
3-2、3-3
、
3-4
、
3-5
、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1、
4-2、
第 13 页 共 16 页
4-3、 4-4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1
、
5-2
、
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
6-1、
6-2、
六、 语言运用 (共12题;共24分)
7-1、
8-1、
9-1、
10-1、
11-1、
第 14 页 共 16 页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9-1
第 15 页 共 16 页
、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