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来源:画鸵萌宠网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年级联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②,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③,茶毕,棹④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⑤,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⑥。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保叔塔:塔名。②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③昭庆:寺名。④棹:用桨划船。⑤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⑥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 ”画出来。

[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1 / 17

陪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父适他往。(_____)

①合适。 ②恰好。 ③舒适。

(2)客有问,则谨答之。(_____)

①恭敬。 ②慎重。 ③小心。

[2]客人来访,孩子是怎样做的?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客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上座:_________________

客有问:_________________

客去:___________________

客所言:_________________

2 / 17

[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文回音壁。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遽契其舟,曰( )

④求剑若此( )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17

4. 阅读综合训练。

欧阳苦读(文言文)

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苦读(白话文)

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______________。

[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家贫无资(______)教以书字(______)及其稍长(______)

或因而抄录(______)昼夜忘寝食(______)惟读书是务(______)

[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_____________,还进行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 / 17

[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

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

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

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车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__________的精神。

5 / 17

[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_____) 沧(______) 孰(______) 汝(______)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6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扩展阅读。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注释)

7 / 17

①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②拓(zhè)木:柘树,桑树的一种,木质坚硬,叶可以喂蚕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④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1]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并完成填空。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____________,山上长了很多____________。

树木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嘴,____________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词,并翻译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__________ 故: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____________ 埋:_________

8 / 17

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精卫填海》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山海经·北山经》。(_____)

(2)这个故事刻画了精卫坚韧执着的精神。(_____)

(3)精卫是炎帝大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_____)

(4)这个故事反映出精卫的愚昧,木头和石头根本不可能填塞东海。(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精卫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这篇小古文出自( )

A.《列子.汤问》 B.《山海经北海经》

9 / 17

C.《世说新语》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历,体验 B.吃一点试试

C.常常 D.曾经

[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

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 D.取之,信然(信:相信)

[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

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

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

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 / 17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树/在道边/而/多子

[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

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

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

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

9. 文言文练习。

11 / 17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

12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3 / 17

——选自《晋书·车胤传》

[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恭勤:_______ ②通: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词语。

曰:_____故:_____ 溺:_____为: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17

[3]这个故事,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故事中人物的精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逮__________ (2)愿___________

(3)给__________ (4)大学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主人怪问衡_______________

[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5 / 17

(1)邻舍有烛而不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6 / 17

(1)恭勤不倦(____)a.疲倦 b.倦容 c.倦意

(2)以夜继日焉(____)a.继而 b.继续 c.继承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车胤。

[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

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

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