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简论教书育人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论教书育人

作者:王旭东

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02期

“教书育人”这个词对广大高校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如何全面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仍需要认真思考和倍加努力的。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涵义:

1.“教书”是“育人”的最主要途径。高校育人离不开教学。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其中培养人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有多种途径,教学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所以,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作为学校的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好书”是其首要的任务,“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教不好书肯定育不好人。

2.高校教师要在“教书”的同时、“教书”的过程中“育人”。有的人认为,专业教师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就行,“育人”是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这样理解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不全面的,而且其本身也是矛盾的。教学之所以成为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是因为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品德情操,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教学活动两个方面的功能。如果只重视教学过程传授知识这一个方面,而忽视培养思想品格的另一方面,实际上就会弱化了教学的功能。所以,“完成教学任务”本身就包含着育人目标,没有达到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就不是高质量的教学。还有人认为,教师只要把书教好,自然就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这种看法也是不正确的。教学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而绝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我们可以说,任何学科都蕴涵着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因素,但这些因素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地去挖掘和利用。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体系外,还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如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师生互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旁征博引”、实践环节的安排及学生集体作用的发挥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设计安排。对这些环节的设计安排既关系着学科知识传授的效果,也影响着教学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设计一门课程的教学或是备一堂课,不仅要确定知识、能力的目标,同时必须明确“育人”的目标。教学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以,从本质上讲,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是统一在一起的。好的教师也应该将“经师”和“人师”的角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高校教师在“教书”之外也要承担“育人”任务。教学是高校“育人”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单靠教学这一途径显然是不够的。在教学之外,还有多种不可或缺的、有效的育人途径,如春风化雨般的说服教育和心理疏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中的党团组织建设和班集体建设,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学生实际困难的解决等。高校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必须重视这些途径和形式的教育工作。高校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是承担这些任务的骨干力量,但真正做好学生的全面教育工作,只靠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是远远不够的。“教书”固然是高校教师的天职,但通过其他途径对学生实施教育也应当是高校教师的职责。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具有权威性,由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交往的机会多,学生信服教师,教师了解学生,这就为教师开展思想教育、组织多种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专业教师做学生工作在许多情况下往往能收到更良好的效果。许多高校一直实行班主任制,由专业教师担当班主任,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育人制度。即使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在教学之余有针对性地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和参加学生的各项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基于以上对“教书育人”内涵的理解,高校教师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懈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1.提高对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教师是高校完成自身使命所依赖的最核心的力量,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状况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因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这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从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去认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正确地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克服一些认识偏差,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2.加强学习,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融合与分化、知识信息的快速“膨胀”,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出挑战,多媒体、网络技术必须走进课堂;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对象群体,传统的“精英教育”的理念必须改变……这些因素都在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科学理论,掌握前沿学科;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革新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教育对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这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

3.善于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结晶,可以说,每一门学科都蕴涵着“真善美”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积极的影响,心灵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也完全有条件适当地进行“做人”的教育。比如,在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意志品质、谦虚踏实的科学作风以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学高”,而且要“身正”。教师的政治态度、治学风范、敬业精神,乃至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认识自身角色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发挥积极的为人师表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