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l卷第3期 中 国 陶 瓷 VO1.41 NO.3 2005年6月 CHINA CERAMICS June.2005 研究与开发 碳化硼防弹陶瓷工程应用分析 程卫桃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5 1 0641) 摘 要:B c密度是陶瓷材料中最轻的 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 用于军事装甲和空问领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 陶瓷材料。 关键词 B c 烧结 热等静压烧结 中图分类号:T01 74.75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642(2005)03-0031-02 碳化硼材料化合物首次被人们发现是在1 8 5 8年, 1 885年首次出现在文献中,1 894年由H.Moisson在 实验中合成成功。当时,人们并不十分清楚这种化合 物的具体成分和结构,而只是猜想为一系列成分各异 的化合物(B C、BC )。直到l934年,经过大量的基 本结构分析,才确定B C是唯一稳定的硼碳化合物。之 后不久,电炉生产工业B C研究成功,B C作为磨料 开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尽管 这种材料的硬度极高,但很脆,易氧化,与金属亲合 力强,使得用它制造切削工具的想法濒于破灭。在以 后的一段时期,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方面, 有关B C的大量基础研究多是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的。 B C的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工作,很早即开始,但 仅以B一一C二元系统为例,至今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完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一般要严格地控制反应过程 全清楚,仍然有人在进行研究。最早的研究工作认为, 才能获得纯度较高而且成分稳定的B C粉,多数情况 下,不允许有剩余的C存在,为了保证这一点,往往 B C二元系统中共存在l 3种不同成分的硼碳化合物, 加入余量的B。熔融的B C要经过碎化处理才能成为 即Bl6C、BI!C3、B1 C1 B1 7C3、B6C、B7C、B8C、B1 3C!、 细小的粉末,这一过程通常很贵,因而也大大地增加 B, C、B ,C、B C 、B C、BC 。之后,又有人发现了 了生产成本。 另外三种硼碳化合物,即B C 、B。 C B C,,并认 为与低温相有关。 后来Elliott通过的出色工作,大家 利用气相沉积过程,即: BX +Cg(CH ,CO,CX4・・’)+H,B C+HX+(B O,’・・) 基本接受了只存在一个硼碳化合物(B C)这样一个事 可以制备超细的B4C粉末。但此方法只适用于实 实,其成分范围为8.8~20.0at%C,液相线在成分B C 验研究。 处达到最高点(2450℃)根据C在B中的分配系数,估 计在富B端有一个简并的共晶反应存在。E11iott所研 B C属于共价键化合物(共价键占90%以上),难 究的相图如下图1所示。 于烧结,通常只有在高温高压下才能获得较高致密度 的烧结体,既便是使用超细粉末,而且烧结温度接近 图中C在B C中的上限成分为20.0at%C,下限成 熔点,但如果不施加压力,烧结密度仍然不会很高,原 分约为9.Oat%C,Baduvy等人则认为,随着温度的升 因很简单,即产生致密化过程所需要的晶界扩散和体 高,C在B C中的固溶度可能上升到21.4~23.1 atC, 但没有被实验所证实。 扩散在2000℃以上才明显发生,而在2000℃以下,一 般只发生强烈的表面扩散(1 500~1 800℃)和蒸发凝 B C粉末的制备方法,现代工业生产B C的方法 与最原始提出的方法基本相同,即硼酸或脱水氧化硼 聚过程(>1 800℃)。 Kerler等人将B C的热压烧结过 与碳黑在电炉中进行高温还原反应: 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的致密化机制为塑性流动, 2B,O (H BO )+7C-B C+6CO+(3H,C) 粘性流动,品界扩散和体扩散。Angers和Beanvy通 过研究烧结条件和粉末性质对工业B C热压烧结行为 收稿日期:2004—12 22 作者介绍:程卫桃(197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专业工程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中国陶瓷 2005年第3期 影响发现,施加压力是必要的,但加大压力并不等于 过提高烧结密度、细化晶粒等基本途径可以明显地改 就能大大降烧结温度。 善强度,但断裂韧性增加不大,这与单相材料本身的 从文献资料上看,以下这些元素或化合物A l、 局限性有关。因此,要想减轻B C的穿晶断裂的倾向, Al,0 、A1F 、Be,C、Cr、Mg、MgF,、Na Silieat、Si、 增加断裂韧性,走“复合”之路似乎是最后的选择。例 TiB 、V、ZrB,等都有可能促进B4C的热压烧结,但 如,利用化学稳定性较好的BN与B C复合,可使材 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工作,很难给出正确的好评价。 料的抗热冲击性能得到改善,同时使对金属的稳定性 碳化硼最重要的性能是其超常的硬度(3 5~4 增加,利用抗氧化性能较好的Si C与B C复合,可提 5 G P a),尤其是近于恒定的高温硬度是其它材料所 高抗氧化性能和高温性能,利用过渡族金属硼化物 无法比拟的。高温硬度研究发现,当温度超过400℃和 (TiB,、ZrB,等)的热膨胀系数和各向异性所造成的裂 l 000℃时,B C的硬度会分别超过立方氮化硼和金刚 纹倾转效应,可显著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复合材料 石,成为最硬的材料。这一温度范围正是重要的工程 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但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来 温度范围。碳化硼的硬度对成分和组织比较敏感,偏 实现“复合”之目的。 离化学计量成分的(B C)的硬度要下降,此外,烧结 总之,碳化硼材料能否在工程下得到更广泛的应 添加剂的使用也会导致硬度的下降。 用取决于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 工业用B.C的强度和韧性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 ①烧结温度的降低; 组织粗大(250um)、缺陷多、致密度不高所致辞,通 ②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提高; ③抗氧化行为的改善。 结构决定性能是自然界永恒的定律。对新型B C 度 材料体系,其性能取决于微观组织结构,而微观组织 (℃) 结构的形成与化学成分 绕结工艺和相反应过程密切 相关。 鉴于B.C陶瓷的特性和作为防弹装甲陶瓷的重要 意义,景德镇特种陶瓷研究所研究新型的B.C基超硬 防弹陶瓷材料进行了从原材料配方、烧结工艺(见HIP 工艺过程曲线图2)到制成成品、性能检测一系列工作 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所研制的高性能B C陶瓷达到 了企业标准(Q/JTTO l一2000)和美军军标(MIL B4C{ ̄JttIP『 艺过 【ll1线 时间(min) A 406l03D),其技术水平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 白,在国际上达先进水平,为我国提供了一种新型的 图2 HI P工艺过程曲线 轻质高性能防弹装甲产品。 THE APPL I CAT I ON OF B4C MATER I AL FOR THE BULLETPR00F CERAM l CS Cheng We/tao (South Ch/na Un/VCrS/ty of Technology Guang zhou 5/064/) Abstract:The B4C ceramic material is the lightest and has more high elasticity volume.It can be used for the military plate armor and space field. Keywords:B4C,combustion,HIP 补正:本刊2005年第二期文章 景德镇陶瓷适用专利或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选择 (作者金晓虹) 的作者单位为“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并且本文为2 0 0 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 究项目立项课题(课题编号F X 0 5 l 0):“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系列论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