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于自己的成长还不是太了解,一直是在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和模仿大人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是其认知能力较弱,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意识不到自己在慢慢长大,本次活动通过实际观察、讨论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并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和自豪,从而促进幼儿心智上的成长。 目标:
1.回忆小时候的生活乐趣,知道自己在逐渐长大。 2.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准备:
1.幼儿自带一些小时候的用品(衣服、裤子、帽子、奶瓶)
2.收集一些幼儿小时候有趣的照片(幼儿学走路、爸爸妈妈喂我吃饭、爸爸妈妈帮忙穿衣服)
重点:让幼儿了解一些自己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难点:通过比较知道现在的物品和小时候物品的区别。 过程: 一、小时候的我
1.出示幼儿小时候用品。这些是什么东西?你们用过吗?什么时候用的? 2.出示幼儿带来的照片,猜猜照片上是谁?他在干什么? 3.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让幼儿试试小时候的用品。 4.这些东西你们现在还能用吗?为什么不能用了?
5.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用的东西,长大了,所以衣服裤子都变小了,有的东西就不需要了。 二、有什么不一样
1.教师请两位幼儿把两样东西拿在手上进行对比, 请幼儿说说现在用的用品和小时候用的用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小时候的衣服裤子比较小,现在的衣服裤子比较长,小时候的奶瓶现在不需要了,小
朋友会自己吃饭了。 三、想保存的东西
1.虽然,这些用品现在你们用不着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还把你们小时候的用品保存起来?
2.那么,你觉得你最想保存小时候的什么东西,为什么要保存呢? 3.小时候的东西保存下来,是为了留作纪念,长大了可以看一看。 4.你还想保存什么呢?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收集小时候的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衣服、裤子、帽子、奶瓶等物品,知道自己是在慢慢长大。用对比的方式,知道小时候物品现在已经用不上了,自己在长大长高。在活动中让幼儿看着照片讲诉小时候的趣事,让幼儿感受小时候的生活乐趣。通过看、想、说等环节,让幼儿乐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家长保存的孩子物品,让幼儿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这些东西虽然用不到了,但是可以留作纪念。
园长点评: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之前就让幼儿收集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东西,在活动中让幼儿观察并对比自己现在穿的衣服,这点特别好,让幼儿更直观的去发现自己在长大。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教师在一开始就出示幼儿带来的小时候的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也有不足之处,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教师说的比较多,在语言活动中,要以孩子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侃侃而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