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文言文复习技巧初探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5年2月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eb.,2015 Vo1.826 No.2 第826卷第2期 ◆教艺频道 初中文言文复习技巧初探 王伟雄 (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中学,浙江绍兴 312364) 摘要:有效的文言文复习能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能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今 后调整、改进。背诵默写、字词知识、文言之美是初中文言文复习中的三个重点,应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组织文 言文复习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6097(2015)02—0033—02 DOI:10.13525 ̄.cnki.belt.201502013 作者简介:王伟雄(1975一),浙江上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中学语 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在 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2011年版)》对第四学段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 否,不宜异同”。又如对《陋室铭》的考查:“《陋室铭》 中描写环境雅致、清幽的句子是?”我们知道,《陋室 铭》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很多,具体是哪一句,不仅要 求学生理解,更要求学生熟练背诵,由此可见背诵 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 容”【 Ⅲ”的基础性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则对学 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学生能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 二、字词知识是文言文复习的关键 复习与学习新课不同,它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 已有详细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在复习时要求教师 将学生掌握的破碎、零散的知识整合成系统的知识 体系。研究表明,有条理的系统学习能加深学习者 的印象,帮助学习者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复习 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整理和归纳各类 知识,以实现融会贯通。 (一)古今异义词 习,在积累和运用中对古代文学有所感悟,并据此提 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有效的文言文复习能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能让教师发现教 学中的不足,以便今后调整、改进。 一、背诵默写是文言文复习的基础 背诵、默写文言文是中考考查的重点。而据科 学研究,对一些记忆内容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快就 会遗忘。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 反复对文言文进行背诵,以强化记忆,并且定期要 求默写或抽查背诵。 对于古今异义词的复习,可从词义的扩大、词 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性质的变化四个方面 人手。 如考题:《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 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义相仿的句 子是——词义的扩大,主要指古代指示单一事物的词在 今天已经扩大到指某一类事物。如文言文中经常出 。这个问题就非常有代表l生,如果没 有背诵课文,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是很难 回答出这个问题的。这道题既考查了背诵,又考查 现的“江”“河”,在现代泛指河流,而在古代则专指 长江、黄河。如《孟子》中提到:“水由地中行,江、淮、 河、汉是也”,其中“江”“河”与“淮”“汉”并列,表示 2015.2 l话文社掌通讯・学术j33 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正确答案应为“陟罚臧 长江、黄河。与词义的扩大相反,词义的缩小主要指 词义在程度、指示的范围等方面缩小、减小。如《桃 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妻 子和孩子,而现在则只指妻子一人。词义的转移则 指原来表示某个对象而现在转移成另外的对象。 《岳阳楼记》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的“去”是文 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本意指“离开(某个地 方)”,现在意思恰好相反,表示“到某个地方去”。讲 解词义的转移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词义转移的原 因。如“去”的甲骨文为 ,表示“人离开洞口”,因为 “去”在文言文中通常解释为“离开”。此外,还有词 义性质的变化,主要指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由褒义转为贬义,或者由贬义转为褒义,或者是中 性词的色彩发生变化等。如《出师表》中“先帝不以 臣卑鄙”,“卑鄙”在古代意为身份低微,是一个中性 词,现在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指品性低下。这些都 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古今异义词的复习难点在于,学生容易只看字 面意思,理所当然地用现代意思解释文旬,导致望 文生义,因此教师必须按照规律帮助学生分类整 理、记忆。 (二)通假中的“本”与“借”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指两个读音相 同或相近的字相互通用,这两个字分别为本字和借 字。通假字一定要按照本字的含义去理解,切不可 想当然地按现代意义解释。教师在复习中可要求学 生标注出通假字的本字,以便学生明确认知。由于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学生只要归纳 出来记忆即可。如《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的“要” 通“邀”,《三峡》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阙”通 “缺”等。通假字不是错别字,学生在复习时应该再 次明确这一点,教师也要有所强调。 (三)词类活用 一般来说,词类活用可分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 为动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黔之驴》中“驴不胜 怒,蹄之”的“蹄”本为名词,表示驴蹄,这里活用为 动词,表示“踢”。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卖油翁》中 “汝安敢轻吾射”的“射”,动词意思为“射箭”,这里 34【语文钗学通讯・学术l 2015.2 则活用为“射箭的技术”。其他的词类活用类型在课 文中还有很多,但是词类活用的规律需要结合语境 分析,这点要提醒学生注意,切不可生搬硬套。从理 解的角度而言,词类活用的掌握与对课文的正确理 解是相辅相成的,准确地理解课文,也就能够明白 相应的词进行了哪类活用。 三、体会文言之美是文言文复习的根本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习字词知识,最终的学习水 平还要体现在翻译上,可以说,翻译最能够检验学生 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近年来文言文考查题 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为 了理解文言之美,准确流畅地翻译文言文。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对句子结构的把握非常重 要。如省略句的翻译,要注意补充被省略的内容, 6 花源记》中“便舍船,从口入”一句就省略了主语“渔人 (便舍船)”,学生必须首先判断出这是省略句,才能正 确补充省略成分,而句式的判断一般需要结合上下文 进行。再如学生比较头疼的倒装句,其实翻译成现代 汉语,基本上就能够明白句子结构是如何倒装的,因 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中学生能够非常容易地找出主 谓宾成分。如《陋室铭》里“何陋之有”翻译成现代汉语 就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即“有何陋”,这也是比较有 代表l生的宾语前置句。正确的翻译有赖于对句子结构 的理解,而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又可通过翻译进行,二 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组织文言文复习时应该注意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句子加以把握。 曾有翻译家提出语言翻译追求“信、达、雅”,文言 文的翻译也是如此。逐字逐句地翻译是“信”,能够领 会句子意思进行翻译则为“达”,而能够在原文意思的 基础上斟酌使用优美的文字即为“雅”。如要达到这种 层次,除了掌握好文言知识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体 会文言本身的美,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信、达、雅”。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最后的 复习环节,巩固学生的文言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 文言文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E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Ol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李小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