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就业体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来源:画鸵萌宠网


在总量供大于求的前提下,我国就业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一、就业质量和“体面就业”

“体面就业”(Decentwork)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际劳工组织在1998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战略目标。 我国政府积极支持响应了劳工组织提出的“体面就业”的口号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缺陷与就业的非正规化趋势

1、劳动力市场明显分化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市场

2、就业非正规化趋势日益明显

三、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目标人群

实施“体面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目标人群如下:

城镇长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灵活就业者(非正规就业者)、 低学历(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未就业者。

四、我国提高就业质量面临的突出问题

1、就业岗位供给不足。

2、工作安全性差。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72.8万起,死亡126760人,同比分别下降9.4%和7.3%。

3、工作稳定性低。灵活就业者约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20%,其工作性质本身带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4、工资水平低,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长期徘徊不前、劳工权益缺乏保障。据广东省劳动部门对“珠三角”300多个企业的调查,多数企业劳工平均月工资在600元以下,92%以上的受调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加班,其中近7成企业每周加班超过10小时,个别企业每周加班多达28小时。

5、劳动关系缺乏规范。劳动者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劳动合同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据估计,目前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约80%从事建筑行业,其中80%以上没有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

6、社会保障覆盖面低。社会保障主要覆盖国有部门,私营企业、灵活就业者、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很低。

五、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一)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落实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保持就业增长的原动力,努力扩大就业。

(二)建立行业预警和就业监测机制

建立行业预警和就业监测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波动带来的就业风险。

(三)重视工人劳动权益的保护

加强重点行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企业劳动保护各项措施;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责任,建立相关责任人的问责机制。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工会等劳工组织的职能,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完善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

(四)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逐步消除就业政策差别,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非国有企业职工、待业状态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纳入统一的政策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