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选择题 共 42 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袅娜(nuó) 幽僻(pì ) 潭柘(zhâ )寺 一椽(chuán)屋 B. 婆娑( suō) 牡( měng)丹 自缢(yì ) 溃败(kuì) C. 会(kuài )稽 江渚(zhǔ ) 庐冢( zhǒng) 肄(yì)业
D. 潦(lǎo )水 麾(huī)下 奢( shē)侈 反间( jiàn)计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煤屑 点缀 瞥见 垓下 信誓旦旦 B. 嫉妒 徘徊 做息 妃嫔 青青子衿 C. 慷慨 壬戍 捷径 锱铢 义愤填膺 D. 船弦 谬论 亭榭 贿赂 切中肯綮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B. 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C. 去年,试制工作遇上了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度过了难关。 D. 遭受5.12灾难的人们,当时的痛苦会是肝裂肠断,经历灾难后,他们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把满目疮痍的家园建设成了令人瞩目的幸福乐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B.12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方是否会再次派出船只进入钓鱼岛时,刘建超表示,中国船只是在中方拥有主权的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至于何时再派出船只,这是中方的事情。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 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绅士的地位是通过取得功名、学名、学衔和官职获得的。整个绅士阶层可分为上下层。上层绅士由学衔或官衔较高的绅士组成,而下层绅士主要包括学衔较低或通过捐纳获得较低功名的绅士。上层绅士在条件、特权上明显优于下层绅士,但是由于数量上以及管理层级上的差异,下层绅士的权力所触及的范围则要宽泛得多,他们所需要管理的社区要比上层绅士多。
“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绅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绅士通常被看做能与地方官员平起平坐。他们的特权主要体现在礼仪、法律、经济三个方面。
绅士有其特殊的称呼、饰物、顶戴与服装,均有别于普通百姓,还规定了某些特殊的仪式和礼节以突出其地位的崇高;唯有绅士可以参加某些礼仪,如文庙的官方典礼、家族祭祖、地方上的各种节庆与典礼等。
绅士在法律上有特权,“刑不上大夫”这个传统在中国流传甚广。清代法律规定,绅士犯罪不必上刑或判罪,如若必须判刑,则需先革去绅士身份,表明其与绅士阶层无关;由于绅士地位与地方官员一般,往往绅士所受责罚来自上级教官,由此绅士可免受一般的行政处置;此外,法律还特别保护绅士免受平民冒犯,以维护其社会地位。
绅士阶层还享受十分重要的经济特权。绅士免服徭役,免纳丁税、免纳一定限额以下的田赋。在丁税摊入田赋之时,绅士仍有免纳这种税款的特权,此外,这种免服徭役、免纳税款的特权同样也适用于绅士
第 1 页 共 10 页
家庭,但绅士仍需缴纳一定田赋与其他不动产的赋税;绅士中的某些人还可以得到政府的月例银。
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承担了若干社会责任。他们视自己家乡的福利增进和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多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兴修公共工程,有时还组织团练和征税等许多事务。他们在文化上的领袖作用,包括弘扬儒学社会的所有价值观念,维护寺院、学校和贡院等。绅士的影响更多在于其行政区划,上层绅士的影响和活动将辐射更大的区域。绅士功名的高低同时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其职责范围的大小。
官吏们所做之事往往极为有限,绅士所做之事往往替代官府政事,虽然绅士是受命于官府,或协助官府办事,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绅士充当了政府官员与当地百姓的中介人。绅士虽不能称政府的代理人,但绅士承担的事务,特别是在维护一方之治上,许多对地方政府是有用的;绅士集团行为的根本在于维护地方利益,在代表本地利益时,绅士经常与地方官员发生争执;作为地方的代言人,绅士也常常说服地方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某些情况下,绅士会利用自己对官府的影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地方政府。从上述情况看来,地方的大量事务实质上是操纵于绅士之手。
(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
5、下列有关“绅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绅士的地位是通过取得功名、学名、学衔和官职获得的,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 B.由于数量上以及管理层级上的差异,下层绅士的权力所触及的范围则要宽泛得多,他们管理社区的权力要比上层绅士大。
C.绅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享受的特权,主要体现在礼仪、法律、经济三个方面。
D. 绅士所做之事往往是替代官府政事,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充当了政府官员与当地百姓的中介人。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绅士因为承担了若干社会责任,所以居于领袖地位并享有各种特权。
B.由于绅士地位与地方官员一般,往往绅士所受责罚来自上级教官,由此绅士可免受行政处置。 C.在中国古代,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的绅士,通常能与地方官员平起平坐。
D.某些礼仪,如文庙的官方典礼、家族祭祖、地方上的各种节庆与典礼等,只有绅士可以参加。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绅士及其家庭,可以免服徭役,免纳丁税、免纳田赋和其他不动产的赋税。 B.在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作为传统流传下来,表明了绅士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合法性和延续性。 C.绅士功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其职责范围的大小,承担的责任、管理的权利也有所区别。 D.官吏们所做之事往往极为有限,地方的大量事务实质上是操纵于绅士之手。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21分,每小题3分)
㈠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2 页 共 10 页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C. 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推究 .D.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微小的事 .
9、下面各组句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俯察品类之盛
B.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 与其所以失之者 客有吹洞箫者
10、下列各句中和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汉骑追者数千人
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D.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11、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出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奠定了叹惋的感情基调。
B.文章先用饱蘸感情的笔墨盛赞庄宗的成功,继而感叹他的失败,这一大起大落的转折,将庄宗极盛和极衰的两种情形作了鲜明的对照。
C.最后一段承接上文,继续展开议论,归纳庄宗盛衰之理,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经验教训。
D.本文总结了后唐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天命和人事的道理。辞采华美,气势畅达,发人深省。
㈡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第 3 页 共 10 页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人壁 壁:营垒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
1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 108分)
四、(23分)
15、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4分) 译文: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4分) 译文: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 ---------------,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⑵亦余心之所善兮,---------------。 ⑶同心而离居,-------------。
⑷明明如月,-------------?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⑸暧暧远人村,-------------,狗吠深巷中,------------- ⑹是日也,天朗气清,-------------。 ⑺寄蜉蝣于天地,-------------。
⑻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⑼携来百侣曾游,-------------。 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第 4 页 共 10 页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2分) 答: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哲理启示?(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1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递至今,简直痛入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第 5 页 共 10 页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18、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6分)
19、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20、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4分)
21、正如作者眼中的“听雨”一样,很多曾经熟悉、温暖的往事在身居闹市的现代人眼中都成了“难得的奢侈”,试举一例谈谈你的感受。(3分)
六、 (4分)
22、阅读下面歌词,然后回答问题。
时下,“国学热”方兴未艾。一首名叫《龙文》的歌曲应时而生,并迅速唱遍大江南北。歌词文化底蕴深厚,极为凝练地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中国符号进一步推广到世界。歌词如下: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读懂了千年金钩银画样,习惯了故乡白米面或汤。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 (1)除却“琴棋书画”,还有哪些中国符号?(写出两个即可)(2分)
(2)除却“平安”外,歌词还表达了哪些美好的祝愿?(写出两个即可)(2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2年前,一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在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2年后,教授公布他的调查结果:爱坐在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类学生很多。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凡事不是说一定要做得最好、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定要有勇气,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第 6 页 共 10 页
广汉中学高2014级高一下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B.牡mǔ丹
2、 A. 作息 壬戌 船舷
3、 D.(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句中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很明显“津津乐道”已经包含了“说”这一动作,所以放在这里后面接着“谈论着”是不恰当的,改为“兴致勃勃”比较好。屡试不爽:“爽”指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句中误把“不爽”理解为“不成功”。)
4、 B.(A项主谓不搭配,“医院奔赴灾区”不通,应把主语改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C项句式杂糅,不能用“因为„„造成的”。 D项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 5. B.(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他们所需要管理的社区要比上层绅士多”。)
6. D.(A.强加因果。二者构不成因果关系 B.扩大范围。原文为“绅士可免受一般的行政处置” C.强下结论。“被看做”不等于是事实。原文为“绅士通常被看做能与地方官员平起平坐”。) 7. A.(与原文不符。原文有“但绅士仍需缴纳一定田赋与其他不动产的赋税”的句子。 8、 A .本,推究 9、 C
10、B.(定语后置句,其他为状语后置句 ) 11、D.天命,辞采华美错
12、D. (“度”应为“人的气质或姿态”,作名词。)
13、B. (③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④指吴汉阻止诸将贸然进兵;⑤指吴汉趁机进军,与激励士气无关。) 14、C. (根据原文“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军,丰等不觉”可见,“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是在与刘尚合军之前)
15、 (1) 系:捆绑1分,状后句式1分,函,名词做动词1分,通顺分1分
(2) 方,举, 各1分,通顺分1分 16、每空1分,共10分,答案略 17、(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1分);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1分)。 (2)运用了反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1分)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 (1分)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1分)
(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 18、答案:(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苫涩的无奈。(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19、答案: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境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结构上,(1)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2)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内容、结构各占2分)
20、答案: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主、客观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21、提示:举例得当、感受深刻即可得3分,否则酌情扣分。 22(1)长城、牡丹、鹊桥、江南、茶道、梁祝化蝶等 (2)爱情幸福、家庭美满、国家统一等。 23,、作文略
第 7 页 共 10 页
附译文:吴汉,字子颜,是南阳郡宛县人。吴汉做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被刘秀召见时,就成为刘秀亲近的人。建武二年,光武帝赐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天,吴汉帅兵在广乐围困了苏茂,周建招集十多万人来解救广乐。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与他交战,失利,从马上摔下来伤了膝部,回到营中。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而您又受伤卧床.军心恐惧。” 吴汉竟然精神勃发带伤而起,杀牛搞赏将士,下令军中:“现在正是(建功)封侯的好时机,各位努力杀敌吧!”因此军士们斗志昂扬,勇气倍增。第二天,吴汉率兵击鼓一起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同意,说:“促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如有敢轻言进兵攻打的人,我就杀了他!”于是,吴汉传递公文到州郡,让他们逮捕(鬲县)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向五姓谢罪。 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互招呼归降。第二年,叛将率领五万多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一时惊乱起来,吴汉却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 (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袭击,大败敌军。建武十二年春天,吴汉就进军攻打广都,攻下了它。又派轻便骑兵烧了成都市桥。光武帝告戒他说:“只要坚守广都,对待敌兵来进攻,不要和他争锋。如果他不敢来。您就出营寨引诱他,待到他们兵力疲敝后,才可以攻打。”吴汉趁着有利时机进逼成都,阻断江北扎营,派刘尚带领一万多人在江南扎营。光武帝听了大惊。 下诏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您千言万语,为什么临事时却违背我的意思乱来呢?您和刘尚各自扎营,如果有了紧急情况,就不能互相顾及了。”诏书还未送到。谢丰、袁吉带领十多万人攻打吴汉,又派副将率领一万多人截击刘尚,让他们不能互相救援。 吴汉和他大战一天,失败逃入营寨。吴汉就召集各位将领激励他们说:“我想悄悄带兵到江南接近刘尚,和他合力抵御敌兵。 成功的机会,就在这一次了。”于是让军队在营寨里树起很多旗帜,让烟火不停息,连夜带领军队嘴里衔着树枝前去和刘尚会合,谢丰等人没发觉。第二天,吴汉率领全部军队迎战,于是打败敌军。吴汉随皇上征战,各位将领看到战局不利,大多惊惶恐惧,失了自己的气度;吴汉却神情自若,准备攻战器械,激励将士气势。吴汉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 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兵差吏并不多,为什么买这么多田地住宅呢?”。到他死时,朝廷赐给他忠侯的谥号
广汉中学高2011级高一下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答题卡
题1 2 3 4 5 号 答 案 四、 (23分) 15、 (8分)
选择题(42分)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分)译文: (2)(4分)译文: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⑴ ⑵ ⑶
第 8 页 共 10 页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17、(5分)
(1)(2分)答:
(2)(3分)答: 五、(21分)
18、(6分) 19、(4分) 20、(4分) 21、(3分)
第 9 页 共 10 页
六、(4分)
22、(1)(2分) (2)(2分) 七、(60分)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