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如我一样的重庆人,与成长相关的记忆,都是由清晨一碗香气四溢的小面拉开序幕的——白瓷大碗一字排开,碗底铺上翠绿的葱花、褐色的花椒粉、莹白的盐粒、鲜红的油辣子、青色的榨菜,撒上炸得酥脆的花生米,再注入泛着暖色的酱油和芝麻酱,碗里已是一派令人赏心悦目的斑斓色彩;等一大勺熬得浓酽的高汤舀进去时,刹那间升腾而起的热雾里,各色佐料气味已氤氲成奇妙的浓香,简直让人浑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张开来!
于是,早餐来上一碗滋味十足的小面,已成了我固有的习惯。连年龄稍长父母带我出游,每到一处地方时,我都忍不住要去尝尝当地的面食,看看有没有与故乡相似的味道。
陈忠实的一部《白鹿原》,就曾激起我对陕西油泼面的极大兴趣。当地大多数面馆都把案桌摆在店铺外,将面团揉捏上劲以后再一块一块扯成面块,然后下到锅中;面块熟了捞起来放入碗中,撒上葱花、芝麻、辣椒粉、盐、蒜泥等佐料,再起锅烧油,最后将热油泼到调料表面。论味道其实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油辣子的运用与小面相似。而面块的厚实和宽大,像西北人的性格一般粗犷朴实,但却稍嫌粗犷有余、细腻不足。相较之下,重庆小面的柔韧与顺滑,则如重庆人平易近人与耿直爽朗的个性,那么的得天独厚和与众不同。
我也品尝过颇负盛名的老北京炸酱面。这种手擀面相当有嚼劲,对于牙口不太好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挑战。但整体搭配还是不错的:红萝卜丝儿和豆芽都先入开水汆一下,再放进凉水冷一冷,然后与事
先煮熟晾冷的面条一起盛进碗里,最后淋上两大勺炸酱。总体来说口感清爽,凉滋滋的尤其适合夏季入口。但作为一个习惯了山城酷热天气的人来说,我还是觉得在夏日吃上一碗麻麻辣辣的红油小面,吃得满头大汗、涕泗横流,让体内郁积的热气顺着打开的毛孔发散出去,那才叫舒服过瘾。
遍尝各地美食,至今我还是独钟家乡重庆的小面。或许是它汇集了两江之水的精华,聚敛了歌乐山南山的灵气,更融入了山城人民的灵秀风采,因而才有了不同于天南地北的独特味道吧!我想,每一位山城儿女心里肯定都盛装着这么一碗小面——它虽“小”,却可以让整座城市的人都为它丢掉身份、不顾形象,在路边摊就着两张小凳子大快朵颐;它虽“小”,却足以成为故土最鲜明的象征,让每个离开重庆的游子伴着乡思在记忆中反复咀嚼回味……
厉害了,我的重庆小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